長孫洗腳婢什麼破出身,敢跟我們公主搶正妻身份?六字粉「我就是不不」如是說。
在六字粉宇宙里,六字公主是李二鳳曠古絕今的真愛,是比長孫洗腳婢身份高一千倍一萬倍的帝國公主,長孫兄妹則是一對出身卑微不擇手段的竊國賊。
為什麼李二鳳要拋棄出身高貴又是真愛的楊公主,立一個出身卑微又沒根基又沒感情的長孫皇后呢?李淵為了分化李世民的權力不愿意讓他得到楊家蕭家的支持,所以強迫李世民改立沒有根基的長孫,那麼秦王府后院還有出身京兆韋氏的姐妹倆,要不要也處理一下?
不知道為什麼六字粉如此熱衷于搶長孫皇后人設,以至于她們放出的所謂「長孫皇后是妾」的證據其實全部都是站在長孫皇后這邊的,這個邏輯我也不是很理解,狠起來連自己都打嘛?
財權管理權:不知道唐國公家二公子的小妾是多麼地財大氣粗,不僅有幸跟隨主公去太原赴任,還有閑錢出資修建玄中寺。
伺候好公公婆婆:太穆皇后走得早,長孫是很孝敬公公呀。不像六字粉,連李二鳳孝順父親的「侍膳西宮」都要搶,硬說西宮=西宮娘娘=楊六字=唐太宗要伺候楊公主娘娘吃飯。
不能妒忌還要管好小老婆:長孫這兩個字現在跟皮條已經不分家了,這方面做得還不算好嗎?
如果你男人混的不好,你還要想辦法掙錢養家:李二鳳在李淵妃嬪面前混得不好,多次被「小媽」們說壞話,長孫皇后在后宮替李二鳳廣結善緣,盡力緩和父子關系。嗯,……怎麼不算呢?
良家女的生活必備技能桑蠶,紡織,園藝,縫紉:我不太理解為什麼園藝也要是古代女子必備技能。此外長孫皇后親自主持親蠶禮是真的,六字的生活必備技能不知道體現在哪里。
對等的門第對等的家境:衛尉少卿唐國公家和右驍衛將軍家當然是門當戶對。畢竟李淵除了祖傳的唐國公,在長孫皇后嫁過去兩年之后才做到了親家長孫晟生前的官職右驍衛將軍,高攀不上公主。隋煬帝既能說得出「汝舅何遲?可得死否」,用十二指腸想想也知道他愿不愿意把女兒嫁給表哥家。
李淵雀屏中選,長孫晟一箭雙雕,這倆貴族公子有共同愛好且水平非常之高,家教課目太登對了。
李淵侄女是隋煬帝妃嬪,長孫晟族女是隋煬帝弟媳,在婚姻圈的地位太登對了。
李淵媳婦是北周宗室出女,長孫晟媳婦是北齊宗室女,祖源出身太登對了。
還需要我繼續說下去打臉嗎?
對等的技能:李二鳳和長孫皇后夫妻「后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裨益弘多;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以其每能規諫,補朕之闕」,不算是對等的技能嗎?
不愿意承擔責任:長孫皇后在李淵起兵、留在長安的家眷生死旦夕之時沒跑;在李二被李淵和嬪妃們瘋狂打壓差點被弄死的時候沒跑;上玄武門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時候沒跑;甚至當皇后之后半夜遇到宮變也要跟隨太宗同去,不愿意自己一個人躲起來,這算是「不愿意承擔責任」嗎?
長孫家室太一般/門第不高/不是朝廷重臣/不能帶來名帶來利:長孫家確實沒有國公爵位,但絕對不能說是門第不高,賣不上婚。隋宗室觀德王楊雄的原配姓長孫,隋蜀王楊秀的妻子姓長孫,隋煬帝寵臣兼親家宇文家的二兒媳也姓長孫,唐國公的門第難道比隋皇室和宇文家還要高嗎?
長孫皇后的姐夫張琮是李淵姑母信都公主的孫子,也是太穆皇后族兄弟竇榮定和隋文帝姐姐萬安公主的外孫,張琮的存在說明李家竇家楊家長孫家早有姻親,「絕對的高處,浪費資源,門不當戶不對」,不知道的還以為李家已經是皇帝了。
為什麼要用高士廉官職不高、被隋煬帝貶官來論證長孫和李家門不當戶不對呢,即便是小家的家主拋棄了長孫兄妹,也不代表長孫兄妹不是長孫家人而是高家人了呀。
后族是長孫家,在唐朝隨長孫兄妹「雞犬升天」獲利更多的也是長孫家不是高家。
李淵對二兒子的小妾娘家也太好了一點,允許小妾經常出門回罪臣家歸寧,小妾的族叔長孫順德為了躲避遼東之役躲去了李淵家,李淵居然把他招為座上賓;李淵的外孫女,尊貴的公主之女竇胡娘要嫁給小妾上位的長孫皇后的堂兄長孫無傲做繼室,比老公小了快20歲;李淵第四女初嫁長孫孝政,是長孫皇后的親戚,淵哥對小妾也太好了,感動。
「史書不記就是沒有」雖遲但到,史書沒記送婚書下聘禮=真的也沒有送婚書下聘禮=不是正經結婚=從側門偷偷送進去的小妾。六字女在史書上除了爹是誰兒子是誰別的都沒有記載,也應該納入「史書不記就是沒有」的范疇,那就別張口閉口公主公主了,沒記就是沒有。
史書還有李二鳳親口認證高舅舅「早敦姻親」呢。
淵哥會認為跟他姑媽的親家再結親是一件失身份的事嗎?會認為娶右驍衛將軍的女兒、民部尚書的侄女做兒媳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嗎?
淵哥的大兒媳鄭觀音出身滎陽鄭氏,親家公鄭繼伯在歷史上非常透明,只有一句記載說高僧釋智越跟他關系不錯,是在釋智越的傳記里提的,鄭繼伯本人是個什麼官只出現于鄭觀音的墓志,透明至此你都不嫌棄為什麼要嫌棄長孫呢。鄭家往前數幾十年,在長孫皇后外祖父家的那個北齊瘋狂賣女兒給宗室,也不嫌棄攀附的渤海高氏門第不高呀。淵哥的四兒媳楊氏是觀王房的旁支,本家在史書也是透明,只知道是楊雄兄弟的孫女,觀王房的門第很高,觀王岳父家的門第就不高了嘛?
從「冊」「冊拜」字眼里面摳地位高低,那我說「納」是比冊還不如的字眼應該沒人反對吧。
《唐大詔令集·卷三十一·納蘇亶女為皇太子妃詔》: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儷儲貳,允歸冠族。秘書丞蘇亶長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柔順表質,幽閑成性。訓彰圖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寔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維貞觀年月日云云,于戲!惟爾秘書丞蘇亶長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仰惟國章。是用命爾為皇太子妃。往欽哉!《舊唐書 孝敬皇帝傳》:又召詣東都,納右衛將軍裴居道女為妃。所司奏以白雁為贄,適會苑中獲白雁,高宗喜曰:「漢獲朱雁,遂為樂府;今獲白雁,得為婚贄。
彼禮但成謠頌,此禮便首人倫,異代相望,我無慚德也。」裴氏甚有婦禮,高宗嘗謂侍臣曰:「東宮內政,吾無憂矣。」《大唐故章懷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銘》:以上元年中制命為雍王妃。
這幾個太子妃親王妃的冊封都用上「命令」的字眼了,應該是比妾還不如吧。
蕭「舅舅」雖遲但到。
蕭舅舅決心投靠李淵、稱李淵為親戚的時候可能暫時性地忘記了自己還有姓楊的外甥外甥女。
李二鳳向蕭璟打聽蕭皇后近況的時候可能暫時性地忘記了真愛六字女是蕭皇后的親女兒。
蕭舅舅和南方勢力為六字撐腰的時候可能暫時性地忘記了親外甥女南陽公主還在外面受苦。
李二鳳當然「最愛」楊六字,主要是因為長孫皇后不要臉勾結李淵先搶了我們公主的王妃在先,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權柄滔天李二鳳已難掣肘在后,所以史書抹去了我們公主的一切記載。
別打我,我是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