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公去世時,大家都在守靈。
我姥姥默默回到房間,我和我媽不放心去她房里看她。
穿過院子時,我還在給我媽說,姥姥和外公感情那麼深,一輩子沒紅過臉,外公走了姥姥一定很傷心。
呆會到了她房間得好好安慰她。
我和我媽來到姥姥房間,已經熄燈了,黑燈瞎火的我喊了句姥姥。
姥姥沒吭聲。
我媽打開了燈,看到姥姥躺在床上閉著眼。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和我媽嚇壞了,以為姥姥是傷心過度,我媽拼命喊了句媽媽。
姥姥睜開眼,看到我和我媽,來了句,我實在太困了,啥事明天在說吧,說完翻了個身沉沉睡去。
留下我和我媽面面相覷。
第二天一早,姥姥對我和我媽說,這是照顧我外公五年中,她第一次睡的一個安穩覺,就在外公去世當天。
姥姥對于外公的去世傷心嗎?
非常傷心不舍。
他們感情非常好,相伴五十多年。
兩個人誰出門,都互相惦記著,有了好吃的要給對方留著。
但是不妨礙,我外公生病后,那五年對于姥姥照顧他的身心俱疲。
而我外公和姥姥的條件算是十里八鄉讓人羨慕的了,外公雖然在農村生活但有退休金,有六個有出息且孝順的子女。
子女輪流去探望照顧,住院陪床都是子女。饒是這樣,對于照顧他的那個人而言依然十分辛苦。
尤其是后三年,外公只能坐輪椅或者臥床。
一天需要翻身好幾遍,需要擦身體,喂飯......
這還是體力上的辛苦。
我外公一生要強,身體失能后陷入抑郁,還要開解他安慰他,對人的精神消耗十分大。
這是在不缺錢,且兒女孝順有出息的情況下。
所以後來我閨蜜給我說她終于理解了我姥姥在我外公去世的當晚睡了一個好覺,她媽媽在她姥姥去世后也倒頭就睡。
她媽媽照顧贍養她得了阿爾茨海默癥的姥姥整整十年。
我外公尚且還有六個子女加我姥姥來照顧,而她姥姥的責任全在她媽媽身上。
她說從前她媽媽非常孝順和姥姥關系很好,但是有一次她姥姥再次出門失蹤報警找回來后,她媽媽朝她姥姥怒吼痛哭。
那種心力憔悴般的無奈。
她姥姥是在一天下午去世的,她說她媽媽從醫院回家洗了個澡,然后入睡。
一直睡到第二天,葬禮上的事都丟給了她爸爸。
贍養老人不是添一雙筷子加一碗飯的事情,因為老人面臨著身體的失能、疾病的折磨,所謂的贍養包含養、陪伴、陪護......
尤其是后者,需要錢、時間、精力。
你照顧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可能付出的比贍養老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但是嬰兒每一天的成長每一天的變化都讓你看到希望。
而老人不一樣,人老了隨著身體失能思維趨向孩子,但是行為有的卻暴躁暴戾,贍養老人過程中面對的是生命的消逝以及生病的無奈,精神上的消耗非常大。
所以贍養老人很難。
但這樣說,不代表不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