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大概是「不能容忍自己用幾十年建立起來的家庭秩序、培養出的家庭習慣、對兒子耳濡目染的控制和打造、以及自己一手創建的家庭關系,被一個年輕的外來的女人打破甚至顛覆了」。
于是,她們可能是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想成為能改造能掌控這個兒媳婦的人,又不能成為別人口中的「惡婆婆」,不想擔這個罵名,又擔心對兒媳婦不好得太明顯了,讓自己兒子「背叛」自己和媳婦統一了戰線。
所以,選擇換了一種巧妙的方式——我把你當親閨女,我為你好,我事事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你們小兩口好。
于是,對于小家庭的大事上她們選擇,當著兒子兒媳說我尊重你們年輕人的意見,背后和兒子悄悄說反對意見,美其名曰:我考慮當著你們小兩口說,你媳婦兒臉皮薄,面子上掛不住,你是我兒子我真心建議你怎樣怎樣,可別跟你媳婦兒說這是我的意思,她會難過/難做的~
對于家庭的小事上,她們打著為兒媳婦好的旗號,不停的改造、修剪,用苦口婆心的方式,規勸、建議、誘導、暗示、甚至敲打兒媳,從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東西該放在哪里、出去玩兒該去哪里等奇奇怪怪的地方,實現她們的控制。事兒都是雞毛蒜皮~甚至不值得一提,說出去又覺得不值當,任外人聽來又是覺得為這點小事兒媳婦不該這麼鬧,畢竟老人家也是為了孩子們好。
一個家庭,有一方不論用什麼手段獲得了掌控權,那麼必然又一方喪失了掌控權。
喪失對于生活的掌控權,我不知道對于男生意味著什麼,男生難不難受,可能男生大大咧咧慣了,衣服褲子被媽媽放在一個固定位置慢慢就習慣了去那里拿,吃東西也是做什麼吃什麼,不想吃就不吃就是了,媽媽勸吃大不了吼兩句,事兒很快就過了~
女生可能不一樣了,作為兒媳婦,去到別人家,多少有些做客的感覺,讓誰常年做客,遵守別人家里的規矩,也是挺難受的,況且,生活瑣事方方面面,都憑空多了一個「媽」來指手畫腳,動不動就道德綁架,一天天看著這個「媽」,因為自己不聽她的話,而作出一副憂郁的樣子,甚至有些婆婆慣會「忍著」一句不說,暗自流淚只讓自己兒子看見,問就是:我沒法說啊,我對她好,為她好她怎麼就不領情呢?更有甚者,出去四處訴說自己的「心酸/心寒」,弄的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都對這個「白眼狼」兒媳婦投來異樣的眼光。
直到把兒媳婦歸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她還不滿足,退了休沒事干的一天里,時刻琢磨著還能怎樣不顯山不露水的控制兒媳婦哪些事情,沒有止境的。
她通過生子同吃同住,用了幾十年建立了自己兒子和自己的相處模式,循序漸進的「改造」到「服從」,兒媳進入這個「游戲」圈子,那必須要遵循游戲的規則,規則就是她定的,一切按照她的來。
時間不夠怎麼辦,密集訓練,可能一天里兒媳就要承受,本該放在洗手池台子上的洗面奶,被拿到身后架子上,本來買回愛吃的炸雞,被直接定義為對你身體不好的垃圾食品束之高閣了,原本下班路上買了一束鮮花,拿回家被說亂花錢,每天早晨下樓帶出的垃圾帶被要求晚上必須扔掉,快遞空盒子再也不許扔了,留著賣錢,這一切不能言說的小別扭,都在心里積成了委屈,為什麼委屈,歸根結底是在「為你著想、幫你管理生活、替你這個親閨女做家務」中喪失了對生活的掌控權。
有錢的婆婆拿錢堵兒媳的嘴,沒錢的婆婆那道德堵兒媳的嘴。
活了二三十年的兒媳婦,突然空降了這麼個「親媽」
最怕的就是強加于人的「愛」,談戀愛結婚幸不幸福,尚且取決于「感情基礎「,原本沒有親情、沒有感情的兩個人,非要演出一副母慈女孝的戲碼,不累麼?
且最重要的,施愛的一方,本身的目的就不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