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制度能確保大清不滅呢?
史書的目的在于訓導后人,所以書本經常是只講大義,不談利弊;但只要是人,他都會衡量利弊的,區別在于他說不說出口。
我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保路運動」知道吧,清王朝將鐵路收歸國有,結果引發了四川的大風波保路運動。我們通常的認知是各位民間義士反對腐朽的清王朝,但是這個事情拿到現在來說呢,鐵路本來就應該國有嘛,是吧。你要說這個有錯,那就沒法說了,從教員開始就有錯嘍,而且還錯了這麼多年。。。。
你要信書本上那套,用新法去拯救大清,我告訴你,那大清死的更快。
為什麼末代皇帝溥儀安安靜靜的退位讓給民國?你不覺得奇怪滿清怎麼變成了乖乖熊?人家一道上書說皇帝你退位,滿清勛貴們就非常有覺悟的答應了。
這個局勢很容易看清啊,大清早就被掏空了啊。
辛亥革命時,你看看南方的新軍在干什麼?個個擦拳磨掌,都叛離了清王朝。
北方的北洋新軍呢,滿人蔭昌率北洋新軍第2、4鎮南下鎮壓,結果呢?走到半路不走了。
你看看,這不就是近代版的陳橋兵變嗎?原版本是趙匡胤把禁軍帶出皇城後來了個黃袍加身;現在是蔭昌把北洋新軍帶出京畿后,北洋新軍突然不聽話,袁世凱來了個總統加身。
清朝花巨資打造的新軍,結果全被漢人拐跑了。至于說孫中山的人搞的辛亥革命把滿清給拿下了,我只能說:呵呵!
滿清把軍隊都搞丟了,什麼樣的制度能拯救他?
什麼制度都拯救不了他,他也識趣的直接改朝換代了。
你要看清楚記載,這還是在清王朝撤換了一大波新軍將官和各省督撫的情況下發生的。
你想想,這之前還不得被滲透成什麼樣啊,是滿清勛貴們回過神來發現不對味了,才開始大批撤換官員軍官的,他們嗅到了危險。
你現在再回過頭去看慈禧,人家比你懂時局,比你懂政冶,咋們就別替她著急什麼樣的制度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