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賜死姑姑太平公主?
查看全部 23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15

ADVERTISEMENT

李隆基:不然呢?等她喘一口氣賜死我?

他心里清楚,太平公主是和武皇一樣的人。

為了權利,武皇能把兒子拉下馬,何況自己只是太平的「好大侄兒」。

1.

其實太平公主,當初也不過是個暢想愛情與自由的普通姑娘。

權利,不過是後來才開始玩的。

因為不想跟吐蕃和親,她毅然決然入觀修道,從此道號太平,直到吐蕃死了這條心,才躍躍欲試,對情愛的挑逗進行不自量力的還手。

那年太平十六歲,或許是對某個人一見鐘情,又或者是青梅竹馬,但總之是動了心。

所以一身戎裝,來到宮廷盛宴中舞劍。

眉宇之間英氣勃勃,滿心滿目都是昂揚,想著自己要的就一定能得到。

唐高宗跟武則天笑她,說你一個女孩子,穿戎裝做什麼?

太平公主笑得燦爛,說好看呀,倘若父皇母后覺得我穿不好看,那就送給我的駙馬吧。

ADVERTISEMENT

高宗跟武則天對視一眼,當即了然了太平的心思。

正是少女懷春,思慕少年,兩人揀選同齡勛貴的少年郎,又私下問過太平,這才發現太平的臉頰微紅,點了一個熟悉的人。

乃是太平的表哥,薛紹。

那段時間,大抵是太平最快活的光景,幾年之中生了二子二女,人就待在家里,閑來給薛紹指點天下大勢,心情好了還愿意給老薛素手調羹。

只可惜最是無情帝王家,武則天主政之后,薛家人參與叛亂,株連薛紹。

太平淚眼漣漣,三番五次向母親求情,武則天只是看她,說以前我覺得你與我最像,跟我一般聰慧伶俐,想要的東西從不遮掩,但還是稚嫩了些。

太平不懂,太平說母后,不能容孩兒一次嗎?

武則天面不改色,說太平,你要明白作為一個女人,不可一日無權,無論誰想從你手中把權力奪走,都不能放過。

ADVERTISEMENT

寧殺錯,不放過。

當薛紹的死訊從天牢傳來,當母后又一次指婚,把太平許配給武家子嗣,從前那個張揚明媚的少女也終于死去了。

還特麼調個毛線羹湯,太平以切膚之痛體會了母后的教誨。

女人不可一日無權。

所以養面首,討好母后,指點朝政,并開始安插自己的人手。

太平深吸口氣,決心要做另一個武則天。

而就在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的那年,武則天稱帝,廢李旦皇位,關李旦于東宮之中。

剛剛揮別了少女時代的太平公主怎麼也不會留意到,東宮之中有個五歲的孩子,正一點點長大在黑幕低垂的壓抑宮墻內。

這個孩子叫李隆基。

當然,彼時的李隆基對自己的處境還沒有太多的感觸,更明白宮中壓抑的是太子李成器。

至少李旦沒被廢的時候,李成器還是太子。

那會兒他才六歲,就被冊封為太子,李成器還沒搞清楚局勢,只覺得太子不太子的沒意思,還是當個音樂家才叫夢想。

然而他爹娘不同意。

李旦說,兒子,你的夢想應該是好好活下去。

太子:???

太子:父皇,退一步來講,即使你們不同意我當音樂家那也應該鼓勵我當個好天子啊。

李旦嘆了口氣,說天子哪有那麼好當。

是啊,上一任天子李顯分分鐘被廢了,現在還戰戰兢兢,處在一個等死的狀態里,李旦說你奶奶垂簾聽政,隨時能讓父皇滾蛋,你就別步父皇的后塵了。

還不到十歲的李成器嘆息一聲,說只希望到時候我還能吹笛擊鼓。

李旦:???

李旦也不知自己這個兒子是心態好,還是過于躺平了。

這會兒太子剛出生沒幾年的三弟恰好在旁邊,睜著大眼睛看他們,不懂他們的意思。

太子摸著三弟的小腦袋,說果然還是當個小傻子最好啦。

所以在太平逐漸成長起來,一點點積蓄力量的時候,李隆基尚且處在懵懂期。

ADVERTISEMENT

隨著他漸漸長大,追著太子到處跑,終究發現了很多奇怪的地方。

他跑出一定的距離,就會有兇巴巴的衛士阻攔他們,說殿下不能再往外了。

李隆基就很奇怪地看著太子。

太子說,走吧走吧,哥哥吹笛給你聽。

李隆基就笑起來,歡呼說,哥哥最好啦~

回過頭去,李隆基又瞅了瞅門前的衛士,臉上的笑一點點消失,眉心皺得像個小老頭。

五歲那年,李旦被廢,李隆基連同太子等兄弟幾個,都被幽禁在宮中。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人來看他們,後來李隆基就見不到他們了。

三弟問太子,說哥哥,那些白胡子老爺爺呢?

太子沉默片刻,笑著說,他們走啦,你奶奶不讓他們來看我們。

李隆基想不通,說奶奶好壞啊。

太子嚇了一跳,慌忙堵住李隆基的嘴,一本正經地告訴他說,奶奶英明神武貌美如花,怎麼能說奶奶壞呢?

李隆基掙開太子的手,才七歲的唐玄宗眼睛一眨不眨,他望著太子說,哥,那些來看我們的人是不是已經死了?

太子:……

太子嘆了口氣,說人太聰明了不好,你何不當久一點小傻瓜。

李隆基抬頭看這四角天空,攥緊了他的小拳頭,說哥哥你放心,等長大我一定把咱們都帶出去!

太子笑了笑,說有機會的。

這話自然是不能說,而等待總是漫長的,他們兄弟幾人還有老爹,被幽禁宮中十年。

這十年間,李隆基的母親被誣陷而死,他們的父親也面臨誣告,說要謀反,若非是宮人寧死也不愿誣告李旦,他們一家人的下場恐怕就很凄慘了。

年少的李隆基義憤填膺,說謀反,謀誰的反,這天下究竟是誰家打出來的!

太子一向冷靜,說三弟慎言,爹會撐過去的。

這樣的歲月仿佛沒有盡頭,而三弟默默讀書,太子縱聲擊鼓,竟也熬了過來。

李隆基十四歲那年,老邁的武則天終于還是在狄仁杰等人的勸說下,決定把大權放還給太子的家族。

兄弟幾人終于邁出了皇宮,可以在宮外找到居住的地方了。

那天他們兄弟幾人飲酒大醉,正值少年的李隆基指天畫地,說將來我們不管身份如何變化,我要這座宅子永遠都在,我們永遠都要像今天一樣痛快!

很多年以后,李三郎發動政變時,不知有沒有想起這句話。

往后的許多年里,三弟與太子親眼目睹了朝中一次又一次的動亂。

第一次動亂,便與太平公主有關。

那些年太平公主為了攬權,什麼法子都用過。

有一段時間里,她得益最大的法子,是舉薦了一個人——張昌宗。

自己養的面首,她覺著母親應該喜歡,轉手送給了武則天。

張昌宗又在武則天面前舉薦了他哥哥張易之,兩兄弟賊得寵,官職一升再升,頗有呼風喚雨之態,為太平公主送了不少銀子。

也為太平提拔了不少人。

只可惜兩兄弟越發得勢之后,便不再想跟太平合作。

張昌宗:公主,以后我們不要聯系了,我怕陛下誤會。

劃掉。

反正大抵是兩兄弟膨脹了,覺得自己就能從朝堂上拉起大旗,決定今后的江山去向,幫著武則天咬完李家的人,又腳踢武則天本家的子嗣。

武則天被枕邊風吹了一陣,聽說自己剛決定把江山還給兒子,孫子的怨氣就遮不住了。

忒膨脹,是得殺。

這麼一殺,孫子孫女連同孫女那個姓武的丈夫,全死了。

太平惱了。

又豈止是太平公主呢,這兩兄弟八成是腦子有病,提前當孫子還有活命的希望,如今同時得罪了李家跟武家,還把武則天交還社稷的大事搞得不再穩妥。

無論是兩個皇家,還是朝中重臣,都忍不了了。

太平公主負責聯絡宮中太監,五位大臣串聯兵馬,李隆基他爹李旦那會兒正在南衙當差,牢牢看穩了守城的禁軍,在街面上封鎖消息。

遂有神龍政變。

羽林軍沖進玄武門,沖進迎仙宮,殺了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逼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沒轍,只好傳位給太子,讓李顯登基。

太平公主望著老邁的母親,那天是她第一次發現母親真的老了,鬢間白髮蒼蒼,雙目昏暗無神,說完退位的話之后,就望了一會兒天。

或許是錯覺,太平公主忽然在某個瞬間,捕捉到母親的眼里又閃過兩道寒芒。

後來的某一天,太平公主聽說已經當了皇帝的李顯哥哥進宮去看了母親,母親比剛退位的時候還要憔悴,拉著李顯說了很多小時候的話,說了很多父親還在時的溫情。

最后嘆口氣,說回兵變的那天。

太平公主不知道母親到底說了什麼,只知道哥哥出宮之后,身體都有些顫抖,哥哥把自己叫過去,主動給了自己更大的權力,更多的封戶。

用來對付那五位發動兵變的大臣。

太平公主想起母親眼里的寒芒,猜到了深宮里的對話。

當初武則天是不是又起了動搖之心,是不是又不想把皇位交給李顯,其實沒人能確定。

所以她大可以說:傳位之事本就定下了是給李顯的,二張也可以說成是留給李顯來殺,讓他收買人心的,如今五位大臣發兵,成功了,是奪李顯之功,失敗了,也是讓李顯萬劫不復。

這番話配上懷念溫情,憔悴不堪的老母親形象,李顯當然扛不住。

回頭就要找自己妹妹,找自己的皇后跟岳丈,對發動兵變的五位大臣出手。

暮年的武則天,在逝世之前含笑閉上了雙眼,臨死也要拉這幾人當墊背。

太平公主回望深宮,想:自己要跟母親學的還有很多呢。

·2

這幾年大唐不太平,長安城里風起云涌,而每一次不太平,似乎都有太平的影子。

那五位發動兵變的大臣被搞掉之后,太平公主就發現李顯這位哥哥,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啊,生性懦弱,朝政很快被韋皇后把持,為禍天下。

韋后起勢慢,朝野里沒多少人好用,怎麼辦呢?

封官。

只要你給錢,官我都能給你封,反正皇帝的詔令我分分鐘就能給你下一個。

什麼三省,什麼吏部,韋后就盯著看,誰敢駁回天子封官的折子,回頭就把誰往死里搞。

這些從宮里斜著遞出去的封官詔命,落在官員身上就叫斜封官。

太平大罵韋后無恥,大家都是來奪權的,你不按部就班,拉攏打壓,一點點提拔人才也就罷了,怎麼還能開掛呢?

這家伙,自己又有了錢,地方上京城里還又有了不少人手。

太平大罵一通,然后選擇了加入。

不就是從皇兄手里要詔令嗎,本公主也要得!

一時間大唐官場不說是烏煙瘴氣,但總之有那麼幾分后世大宋冗官、大明貪腐的模樣了。

那段時間里,李隆基也常去找太子喝酒,吐槽幾句天下局勢,又扭頭說:我最近經常想起被關在宮里的歲月,你說改日我們這位皇后嬸嬸掌控朝廷,我們一家人,會不會被忌憚?

太子沉吟著,說你想怎麼做。

此時的三郎已經長大了,他意氣風發,正要踐行當初的諾言。

他說,我要把咱們一家,帶到安全的地方。

其實當李隆基這麼說的時候,他已經這麼做了很多年,這廝也說不上是單純的少年心性,還是有的放矢,亦或者只是欽慕太宗。

皇子一般會在禁軍里任職,天潢貴胄嘛,談不上眼高于頂,多少也有幾分傲慢。

李隆基不傲慢。

李隆基天天跟人騎馬打獵,喝酒吹逼,跟身邊的護衛都能相談甚歡,把護衛王毛仲也丟進禁軍之中,迅速跟中下層官員打成一團。

就是外放一趟,看見個魁梧的奴隸,都樂意跑過去問問人家怎麼落得如此田地,還有沒有什麼其他本事。

知道這奴隸還能開硬功,有一手神射,李隆基連連長嘆,嘆英雄落魄是痛心疾首。

花錢給奴隸贖身,帶在身邊做護衛。

這奴隸就叫李宜德。

當李隆基回到長安城不久之后,局勢已經很危險了,李顯已經被韋后毒死,韋后秘不發喪,派人接管了南北衙禁軍,扶了一個十六歲的小皇帝繼位。

隨時可能掀桌,效仿武則天舊事。

韋后也是想當皇帝的。

而韋后真當了皇帝,太平公主也好,李隆基也罷,統統都是她打擊的對象。

回到京城的李隆基賊敏銳,知道風雨將至,此時能幫他的人不多,真憑自己身邊這些豪杰的一股血勇,能殺進宮城,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想全身而退,還要有個朝堂之上的說法。

李隆基抽了抽嘴角,自己朝堂上能認識幾個人,能給出毛線說法,到時候韋后死了這群大臣樂見其成,自己發動兵變,也未必不被人忌憚。

這會兒門前傳來下人的通報聲。

門衛說,太平公主差人遞來了帖子,請您今晚赴宴。

興慶坊外一陣云過風起,李隆基捏著帖子,忽然笑出聲來。

是啊,我固然年輕,大唐還有太平公主。

既然如此,今夜磨刀,來日見血!

那天的晚宴里,太平見到了這位向來以飛鷹走犬,果敢不羈聞名的侄子,侄子眉眼里帶點飛揚的自負,又燒起偏執的烈火,還努力裝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

侄子說,姑姑,這幾年我上躥下跳,買了幾把好刀,你要不要看看?

太平:???

太平若有所思,說何時去看呢?

李隆基笑著搖頭,說我這些刀不能輕易示人,除非這人袖中有筆,可以定人是非功過。

太平公主戰術后仰,了然了。

于是她也笑起來,這些日子她也聯絡了不少人,只可惜還缺一兩位將軍沒拉攏到,否則她自己就能平了韋后。

如今這把刀終于到了。

太平公主看著自家這個侄子,眉毛輕挑,笑道:「走,姑姑先帶你去書房,為你寫一筆好文章來看。」

就這樣,李隆基滿心想著搞事,兵變誅兇,太平公主定策分功,令朝臣滿意,長安不亂。

走出太平公主府邸的時候,李三郎長出口氣。

政變悄然布置著,打虎親兄弟,李隆基也把這事告訴了曾經當太子的大哥李成器。

大哥想了想,說真不告訴爹?

李三郎搖搖頭,說不必,事成之后他自然知道,倘若事敗,他不知情,總有活命的機會。

他站起來,說我一人做事,盡量一人當吧。

星夜如荒原般遼闊,那天李隆基提劍入宮城,通過一堆相熟的中下層軍官斬首了時任羽林軍將領的韋后心腹,掌控萬騎軍,曾經是奴隸身的李宜德所向披靡,斬殺禁軍官員,一路殺到當朝皇后面前。

大事遂定。

這時才得知一切的李旦瞠目結舌,又驚又怕,抱著李隆基就是一陣痛哭。

李旦說,宗廟社稷,功成在你。

這會兒太平公主就冷眼瞅著自家哥哥抱著侄子在哭,心里一萬個嫌棄,總覺著這個畫面不吉利,忒像自己爺爺從玄武門殺到臨湖殿,太爺爺沖他哇哇哭了。

不遠處自家兒子也到了,沖自己點頭,宮里各處兵馬都按住了,今夜不會再生變數。

這兒子是薛紹的,叫薛崇簡,太平信得過他。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一件事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15
李隆基登基殺了太平公主,這是唐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封建社會朝廷皇室內斗的一個富有深意的案例,很值得仔細分析探討。大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15
因為其實在李旦心中,李隆基的重要性只能排第二,排在第一的,還得是他的妹妹太平公主。李隆基對此很不滿意。不過,更令他不滿的,是太平公主倚仗著皇帝的寵信,開始嘗試著對人事任免權進行壟斷化運作。六月二十七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15
唐玄宗李隆基殺太平公主,是為了奪權,但不是專奪太平公主的權勢,而是借機從父親李旦手里奪取皇權。殺太平公主之前,李隆基的皇位需要加引號李隆基于公元712年八月初三繼承皇位,可是直到第二年七月初四才接管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15
自古以來,多少人為了當上皇帝,實現統一天下,父子之間反目成仇,不惜殘害手足。唐朝也不例外,李隆基為了登上皇位可以說是一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15
首先,李隆基登基本身就是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太平公主使術士言于睿宗:彗星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本意是要離間李旦和李隆基,讓父子相殘。哪知道睿宗不中計,表示傳德避災,吾志決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15
太平公主,是自作孽不可活。唐玄宗如果不滅了太平公主一門,唐朝就提前滅亡了。713年,唐玄宗突然下詔,賜太平公主自盡。誰知,太平公主拒不受死:「3年前,我助你誅韋后一黨、扶你父王登基、立你當太子,為何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15
李隆基712年繼位,太平公主713年8月死的,這一年的時間堂堂的大唐皇帝唐玄宗啥事都沒干唄?問之前先查一查,避免鬧笑話。不是立馬殺,是對方作死想造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15
準確講是李隆基真正掌權之后賜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跟李隆基聯合政變成功之后,兩人出現利益分歧。太平公主原本以為李隆基非嫡非長不是那麼名正言順很容易控制。結果李隆基不僅能力強、主見大、還根本控制不住。太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15
因為李顯不是被韋后和安樂害死的。他的死,以及之后的唐隆政變,都是有人在幕后布局操控發生的,這個人就是李隆基。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59636李顯被流放在房陵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15
她差點當了皇太女,勢力又大。短暫的聯盟都是各懷鬼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15
太平公主企圖將李隆基變成劉襄、劉章、劉興居三兄弟,拿他當敢死排頭兵,清洗武韋兩家,再吊銷儲君位置,還要將他定性為謀反。然后扶持李成器成為撿漏的漢文帝,李旦取代李顯,成為中啟唐運的漢高祖,她和她的親信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15
其實武則天犯下的錯誤就是沒有把位置傳給太平公主,假設傳給了太平公主,那麼唐朝就會像英國一樣,女性能獲得位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15
707年,太子李重俊謀反,忙于逃命的上官婉兒神色慌張的沖進唐中宗李顯寢宮,唐中宗見此問道:「愛妃,你如此狼狽,外面發生了什麼事?」上官婉兒出身名門,自稱是西漢上官桀的后裔,祖父是高宗時的宰相上官儀。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15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急于處置姑姑太平公主,并非他冷酷無情、六親不認,而是當時如果不先發制人,或許他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15
713年,李隆基賜姑姑太平公主自盡。公主長嘆道:「我助你父親登上帝位,你如今卻要殺我一家老小?」旁邊的薛崇簡對他的母親太平公主,說了一句話,太平公主聽后,含淚拔刀自刎。太平公主是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15
在一個政治家眼里,只有政敵,沒有姑姑歷朝歷代為了權力地位,血腥殺戮早就是司空見慣的,大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實屬正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15
武則天的女兒能不想當武則天第二?那個時期相當武則天第二的女人太多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15
為母報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15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15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