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為什麼最后四阿哥贏了?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8

ADVERTISEMENT

康熙也不傻,肯定找有能力的繼位唄!

其他 8 位阿哥,誰能想出「清朝版房地產稅——攤丁入畝」這一政策?

對部分歷史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雍正王朝》這部神劇。

該劇是劉和平以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為藍本改出來的,劉和平多牛逼,不用我多講,另一部神劇——《大明王朝 1566》,也是出自他的手筆,說他對政治歷史、官場人心的拿捏,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一點毛病沒有。

ADVERTISEMENT

雖說是歷史劇,但畢竟是劇,編劇為了讓故事更精彩,加了諸多演義的成分,所以不能當正史看,但絲毫不影響它啟發你「知興替」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改革,最主要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整頓旗務。

此外,當雍正還是四阿哥的時候,曾主持過追繳國庫欠款,由于阻礙太大,沒搞成。

後來當了皇帝,大權在握,恰逢西北戰事吃緊,就又追了一次,這回可狠了,不還錢就抄家,曹雪芹家就是這麼沒落的,咱們就從這兒講起。

??01

雍正的老爹——康熙,也是一位文治武功都牛逼轟轟的皇帝,但他治下過于寬容,以至于王公大臣們都很放飛,有事沒事就跟國庫借錢,當老賴。

因為講仁義嘛,康熙就一直沒管。

但國庫的錢又不是美聯儲印的,到了康熙晚年,黃河泛濫,幾百萬人流離失所,國庫虧空白銀達一千二百萬兩,賑災錢都發不出來。

ADVERTISEMENT

怎麼辦?

追繳唄!

此時還是四阿哥的胤禛,扛起了這份得罪人的差事,他的人形外掛鄔思道,給欠錢的官員做了個合并同類項——將欠錢官員分為三類:

1)窮,還不起!

2)功,有資歷,喜歡講道理扯大局,但你拿他沒辦法;

3)貪,這類人只曉得撈錢,哪管國弱民貧,他們從國庫借錢,轉手就放高利貸,空手套白狼。

并得出結論:由于前兩類人的欠款難以追回,第三類人必然是攀扯抵賴,有錢不還。

後來形勢發展果如鄔外掛所料,那幫人把窮臣、功臣推在前面。

最典型的就是魏東亭,這個老頭是康熙的家奴兼玩伴,而且是為了招待康熙南巡,才欠下的錢,既是功臣又是窮臣,正好被扯出來作大旗。

這種典型人物,下場越凄慘,就越能攪局——魏東亭四處求人無果后上吊自殺了,正中那些貪官們的下懷,一個個慷慨激昂:「苛政,逼得大家要麼上吊自殺,要麼傾家蕩產!」

這些人是都沒錢嗎?

是都為國家立過大功嗎?

借錢都有正當用途嗎?

當然不是!但他們就是這麼狡猾,又有倒霉太子給他們擋拆,所以胤禛沒搞定。

康熙是怎麼處理的呢?

他先是安撫了窮臣——可緩;

再是安撫了功臣、借款有正當用途的能臣——大內替你還了。

接著點出了三個人名:「桑佩、圖倫申、鄧元芳,你們三個人欠的錢,還了嗎?」

桑佩:「微臣等正在想方設法,湊錢還款。」

康熙:「可惡,你們還要借款還錢?桑佩,你借戶部 10 萬兩銀子,到民間放高利貸,每月坐收五千兩,這些年,你也撈夠了吧!圖倫申、鄧元芳,你二人挪借國庫的錢,又利用漕運的船做買賣,每一次進項都在萬兩以上,是不是?」

聽康熙發完飆,胤禛才恍然大悟——哎喲,被壞人帶了節奏。

ADVERTISEMENT

所以,住老破小的退休老人怎麼辦?高位接盤的打工人怎麼辦?

很難辦嗎?

不難辦!

不交稅的,無非是交不起和不想交。

交不起的,緩交、退稅,房貸+個稅也可以抵扣,國家要鼓勵勞動,自然不會讓這些人吃虧。

不想交的,那也沒啥好說的,暴力機器伺候,住監獄不用交稅。

但是你看,現實中是不是有很多不想交的,把交不起的推到台前去作文章?

02

攤丁入畝是歷史公認的良法美政,歷史意義重大。

因為這是觸及國本的改革,解決的是,應該向誰收稅的問題。

稅收,自古以來就是兩種分類:勞動稅;資產稅。

一般,王朝建立之初收的都是勞動稅(人頭稅)。

這是因為:

1)人少地多。

你一收土地稅,他就不種地了,所以王朝建立之初,為了恢復生產,一般先不征土地稅。

2)人口普查比較容易,但土地登記很困難。

歷代中原王朝中,漢人政權基本都有完善的戶籍登記制度,比如明朝的里甲制,在洪武 4 年就搞成了,非常細致。

但土地核查可沒那麼容易,一來是缺乏勘察土地的專業人才,田地又不總是方方正正的,有各種形狀,而且差異極大,比如肥地和貧地的差異,玉米地和稻田的差異。

那時候文盲遍地,識字的都沒幾個,更沒有大數據互聯網,要掌握全國的土地行情,太難了。

二來是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穩,皇權不能下縣,鄉紳勢力盤根錯節,對于地主富農,皇帝傾向于拉攏而許其免稅特權。

以朱元璋之能干,也要到建國十多年后的洪武十四年,才得以逐漸推動核田。

朱元璋是誰?那可是開局一只碗,一路摸爬滾打,才進化成九五之尊的高品質皇帝,他殺伐果斷,功臣、貪官,莫不殺得人頭滾滾。

他還把軍隊開到地方上去搞人口和土地的核查勘驗,也前后花了十幾年才勉強搞出個大概,可見阻力之大,并不是鍵政學家們所能想象的。

總之,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不強的時候,土地稅就很難收上來,國庫支用,主要靠人頭稅和勞動稅,全壓在平頭百姓身上。

當時的老百姓,主要承擔的是丁役和雜派,也就是出工出力,參與政府基建,但政府不給工錢,丁口還要自備口糧。

這樣一來,普通人家里:

少掉一個勞動力(-1);少掉一份口糧(-1);家里缺少勞動力,口糧不夠,就要花錢買(-1)。

抽丁制度,讓平民的財產-3,而地主官紳,則不交稅,長此以往,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碰上災年,平民為了活命,要麼賣地;要麼抵押土地向地主借高利貸,最終失地,結局都是土地越來越向地主集中。

朝廷一旦出現財政問題,再向貧民加稅,貧民不堪重負,矛盾就爆發了,歷史就會進入土地兼并 ? 農民起義的治亂循環。

所以歷史上的中興之主,都會在某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厲行變法,把人頭稅、勞動稅,逐漸變革為土地稅、財產稅。

歷史上的變法,總結起來都是 4 個字——核田歸稅!

——盧麒元。

改成了的,王朝中興;

沒改的,或沒改成的,王朝滅亡。

商鞅搞成了,秦出六國,一統天下;

王安石沒搞成,北宋滅亡;

張居正改了一半,明王朝續命 50 年;

雍正也改了一半,才有康雍乾的盛世光景。

《雍正王朝》把」攤丁入畝」這段劇情安排在 31-32 集,以李衛在江蘇搞試點,地主豪紳絞盡腦汁拆台為主線,精彩巧妙地描述了改革派和既得利益者之間的斗法。

其實劉和平在第 4 集已經做了鋪墊,當時還是四阿哥的胤禛從壟斷鹽商那兒收了一大筆罰款,回京向康熙交差。

康熙對他一通感慨:「黃河泛濫,國用不足,可報上來的土地逐年減少,稅收也是年年減少!」

胤禛:「士紳不用納稅,就拼命買地,小戶人家,因為人多地少,付不起丁稅,也就甘愿賣了土地去當佃戶,這樣一來,土地年年兼并,貧富日益不均,而稅收卻年年減少。僅此一弊,朝廷已不堪其憂!」

康熙:「朕幾次想丈量全國的土地,按土地收稅,可層層報上來的數字,都是假的!」

康熙想干但沒干成的事,中國歷史上第一肝帝——雍正,說干就干,特派李衛到江蘇試點。

但反派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予以阻撓。

第一招就是搶占輿論陣地。

他們雇傭黑心文人,

用老百姓聽不懂的行業黑話忽悠人,使得不明真相的瓜眾以為,在江蘇搞試點的李衛,是替皇帝搜刮錢財來的。

李衛則見招拆招,他深知,打輿論戰,須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先是用大白話,把攤丁入畝向老百姓解釋清楚了:

你們都聽了,本大人奉皇上的旨意,免了江蘇百姓的人頭稅,本告示張貼之日起,不管你家里有多少人,每人每年二錢銀子的丁稅,就不交了。

這丁稅都去哪了呢?都到田地里去了,以后每畝田加收二錢銀子的丁稅,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的不交,這就叫攤丁入畝。

本大人知道,這樣一來,那些田多的,就會不高興,就會變著法的不交我這個稅,那好,咱們就斗斗看!

光說清楚還不夠,他又使出了洗腦廣告大法,讓乞丐到處傳唱蓮花落,向底層老百姓宣傳新政的好處,奪回了輿論陣地。

第一回合,江蘇的地主豪紳完敗,但他們馬上就祭出了第二招——集體出售田地。

他們也不是真的要賣,現實中也沒人敢買。他們只是鉆法律空子,因為大清法條規定,田地買賣期間,可以不交稅,以此來要挾李衛:

哎呀李大人吶,既然是試行,咱也試了,就說不行,不就行了?

你就回復皇上,說新政雖好,無奈時機還不成熟!

李衛是怎麼反擊的呢?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既是雍正的頭號心腹,也是頭號干臣,劇中人精扎堆,李衛也至少能排進前三,僅次于人形外掛鄔思道,帝腹蛔蟲張廷玉,即使心機大 boy 圖里琛,也稍遜于他。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富貴是哪來的,所以從不騎墻,而且城府極深,能幾十年如一日地裝不識字,試問幾個人能做到?

李衛整活,向來是劍走偏鋒,不僅效果拔群,還貢獻了劇中的大部分笑料。

就說這攤丁入畝,傻子才跟反派辯論什麼叫「試行」,什麼叫「時機」。

反派是想聽你辯論麼?你口燦蓮花,打贏了嘴仗,他們就老老實實遵守攤丁入畝了?

但凡你開始正面接戰,就他娘地中計了。

李衛才不理他什麼試了不行,時機不對的鬼話,他只知道兩件事:

第一,攤丁入畝是皇帝的意志,搞得成要搞,搞不成也要搞;

第二,反派那些王八蛋,沒一個屁股是干凈的,抓住小辮子,事就好辦了。

所以搞什麼辯論,都不如翻?的案底!

反腐打黑套餐走一波,地方勢力要麼站到自己這邊輔助新政,要麼就地雙規。這一招,古往今來,屢試不爽。

果然,只要一揭老底,反派全蔫了,被李衛一個拿捏,讓干嘛就干嘛,乖得不要不要的,效果好得出奇!

03

前文講核田歸稅和攤丁入畝時,已經提到,貧富分化和土地兼并的源頭,是封建士紳的免稅特權。

古代士紳的范圍很廣,可以是在職或已退休的官員,也可以是取得功名但尚未做官的讀書人。

這個群體,數量雖然不多,但掌握著大量社會財富,還有諸多特權,其中一項就是可以 「不當差、不納糧」。

他們不納稅,國家的財政開支就全部都壓在平民身上,貧富日益分化,災荒年月一來,貧民要麼賤賣土地,要麼借高利貸,最終的結果都是土地兼并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前任——明朝,就是亡于農民起義,農民為什麼要起義?

說白了,就是活不下去了,農民沒有土地,還要承擔繁重的賦役,能活下去就有鬼了。

封建地主壟斷土地卻不交稅,不斷擴大田莊還向上瞞報,所以康熙才會說,土地年年減少,稅收年年減少,層層上報的數字,也都是假的。

各位可以翻翻明朝各年間戶部統計的田地數據,每年的負增長簡直是觸目驚心,這樣搞,財政哪有不崩潰的?

士紳免稅+土地兼并,摧毀了明朝的財政結構,使他像一個喪失造血能力的病人,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使他失血而亡,這才給了清朝入關的機會。

清朝的中興之主怎麼可能不懂這個道理,于是雍正打算向士紳特權開刀,命田文鏡在河南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田文鏡也是科舉士紳出身,但這個人吧,打小就有點心理扭曲,他仇恨特權,以前當地方官的時候,但凡處置官司,不管有理沒理,只要你是富人,就判你輸。

他這麼干,肯定到處得罪人,蒙雍正特別拔擢,才成為心腹,自然感念知遇之恩,報以一腔孤忠。

田文鏡其人,優勢是剛直、勤政、廉潔,而且從不結黨,所以雍正對他是絕對信任,他搞起事來,也沒有李衛那麼多花花腸子,就是直來直去!

黃河發大水,官府征集勞動力修堤,士紳們自恃特權,不參加勞動。田文鏡大怒:「田地是他們多,家財是他們大,修堤他們不來,那就讓黃河水淹過去,看誰損失大!」

後來,田文鏡直接派兵用鞭子抽著這些人去修堤,仍然抗拒的,就地革去功名。

聽著是解氣,但士紳階層最擅長的就是整口活,搶占輿論高地,先是跟你扯淡,扯淡你不聽,就堵門。

田文鏡的門就被堵了,還被威脅罷考鄉試。

也不知道這些人咋想的,你罷考很嚇人?難道不是便宜了其他省份的考生?

這些人參加科舉公考,是為了服務人民嗎?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8
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其中,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只是支持胤禩,并非有意奪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8
誰都沒想到,誰也不明白,這就是老四能上位的高明之處。他是真的老謀深算,明白了康熙的心思。真正把「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8
因為他徹底明白了,康熙到底是怎麼想的。康熙的兒子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8
因為到要塵埃落地的時候,只剩四阿哥還有資格了。九子奪嫡看著好像很熱鬧,但別忘了一件事兒,康熙帝活了多少年。九子奪嫡翻到明面上,是一廢太子的時候,這時候是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之前,這些皇子就已經在折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28
雍正的優勢太明顯了:1. 從宗法上說,老大老二失去繼位資格之后,雍正在嫡庶這個維度上是最優(養母孝懿皇后身份高),在年齡這個維度上是次優,僅次于實際上也已經基本退出儲位之爭的老三。因此無論立嫡立長他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8
一個老人,在垂暮之年,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明爭暗斗,手足相殘,估計內心真的是崩潰的;其實,這個時候他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力過關,淡泊皇位,哪怕是裝的;而老四明顯看透了康熙的這個想法,而康熙也知道老四看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8
很簡單,如果你把康熙臨終前這九個皇子地位身份排排坐,基本思維正常的人都會認為是四皇子把握更大老大被圈禁N年了,而且他在廢太子時舉止愚蠢遭到康熙厭惡,無望奪儲后又八爺穿一條褲子老二被廢黜N年了老三爵位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8
老大太蠢,老二爛泥扶不上墻,老三智商跟不上野心,老八攤子鋪得太大,康麻子表示受到了威脅。老十四就是個備胎。只有老四,悶聲發大財。老九是老八的,老十三是老四的。以及康麻子的這句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8
因為雍正夠能忍啊。從頭到尾的九龍奪嫡,前期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中期說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其實根本不是,一廢太子的時候老四還沒表露出野心來呢,老八被斷絕太子之路是康熙親手斷掉的,和老四沒啥關系。老四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8
很多事可以從結果倒推。雍正做了皇帝后干的怎麼樣大家有目共睹,而他的這種勤勉實干的性格肯定不是從他當上皇帝才養成,而是長久以來的一貫做法。康熙在位那麼久,九子奪嫡也不是一下子發生,這個過程持續了很久,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8
所謂「九子奪嫡」的分析,一般都從康熙這個君王的角度來看,從分析皇子的個人性格、素質和權力結構入手。在這里嘗試用利益集團分析法來看一看康熙朝奪嫡問題的背后有怎樣的利益糾葛。直接亮觀點:我較為支持閻崇年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8
先看大前提,康熙對皇子行為有兩條底線1.不威脅自己本身的皇權2.行事作風不失人倫底線所有的操作要基于這兩點同時康熙也有幾個感情方面很嚴重的傾向1.由于赫舍里皇后的早逝,對二阿哥非常偏愛2.由于良氏的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8
不用長篇大論就是一句話國庫財政沒錢了,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是繼位者。康熙朝中后期,國庫是個空殼子了,財政沒錢了。黃河水災,國庫已經撥不出賑濟的銀子了,要讓老四和老十三去找鹽商攤派,才把銀子湊齊。胡虜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8
我之前也比較傾向于傳統說法,雍正帝就是康熙帝選定的繼承人。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些清朝西方傳教士相關論文以及著作,我個人感覺是雍正帝也許是康熙帝認定的繼承人之一,但很可能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第一繼承人,皇十四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8
只是個人理解啊,康熙后期財政是真頂不住了,開始追繳欠銀,老二是唯唯諾諾不敢接手,就此退出競爭舞台;老八是借此打壓異己培養勢力,號稱「八爺黨」;唯獨老四,是老老實實追繳,被稱「冷面王」。老蔣說的好: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8
《雍正王朝》堪稱是最經典的宮斗劇之一。這個宮斗,不是后宮的娘娘們爭風吃醋,這是身處高層的男人們你死我活的斗爭。關乎國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8
就拿老四和他最大的對手老八對比: 首先,老八沒有摸透康熙的性格,他籠絡大臣以致于黨羽甚重。正所謂得民心不一定得君心。康熙認為,老八結黨營私,威脅皇權,說不定哪一天就逼自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8
因為二四定律啊。當皇位出現爭議時:皇子數量小于四,二皇子贏。皇子數量大于四,四皇子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8
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康麻子預定的繼承人不是雍正。結果被他輕易的奪得帝位,一眾兄弟,包括康麻子預定的候補皇帝,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一點水花不能夠激起,別說起兵打內戰,當眾跳大神跳鋼管舞的都沒有一個,只能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8
立嫡立長,居前者不用明爭,只要堅持站住,就可以贏了。這是最大的優勢。在此之前,胤禛已經處理過一些政務,表現是合格的,有特點,有成績。有人說也得罪人。的確,是得罪人。但是從康熙的角度看,就是被各方攻訐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