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墮落是歷代的共性問題,往往到王朝中期中央軍就開始出問題,然后一般會依靠邊軍或者地方武裝再續命。當然邊軍或地方武裝也可能反噬,但不管怎麼,先續命最重要。
東漢中期開始主要依靠的就是西部邊軍,后面平黃巾之亂則是地方武裝,當然最終這二者一起要了東漢王朝的命。
唐代在開元天寶這個極盛時期,中央軍就不行了,東部西部都是靠強大的邊軍維持,結果等到邊軍反噬出現安史之亂時候,中央軍完全不堪一戰,後來平叛過程中續命的武裝,後來反倒很多蛻變為藩鎮這種地方武裝。
明代中央軍在正統年間就大幅退化,然后就是土木堡。之后從成化年間開始,一直靠邊軍維護國防,西軍和遼軍成為軍隊主力,京營從此一直就是氣氛組。
相比之下,清朝本來基本也是這個歷史趨勢,在雍正后期和通泊慘敗送到一批精銳,之后又戰事減少,所以到了乾隆年間,八旗軍已經嚴重下滑了。
不過相比之前幾個大一統王朝,清朝在中央軍問題上反倒是中興一次。乾隆對八旗軍采取的整頓是非常有成效的,之后其十全武功,主要就是靠八旗軍打下來的,包括條件最艱苦的準格爾、大小和卓、金川、緬甸、廓爾喀,都是八旗軍作為主力采取的行動。
乾隆的這個中興留下來的樹蔭一直保佑到孫子道光。道光前期八旗軍還能干出平定張格爾叛亂這種難度較大的戰爭。
但樹蔭到這里已經差不多了。道光后期,八旗軍普遍墮落,逃不出中央軍最早墮落的歷史循環。
不過這已經不錯了,從順治元年開始算,一直到道光中期中央軍嚴重墮落,已經大約二百年了,中央軍能打的時間比漢唐明都長了。
何況之后雖然地方武裝成為清軍主力,但八旗還沒有像明朝京營那樣,完全就是氣氛組。
道光、咸豐時期僧格林沁的部隊還是有一定戰斗力的。一直到同治年間收復新疆,二號人物金順帶領的依然是八旗軍。
作為中央軍,能撐到王朝中后期墮落,在王朝末年還能有一點作為,已經很不錯了。歷史周期率這個問題,封建王朝免不了。倒是乾隆時期中央軍中興這一下,已經算比較另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