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說了是「養活」而已!
那個年代只要活著就好,不談品質,不談教育。
現在你覺得可能嗎?
照你的說法,我們現在的收入照樣可以「養活」五六個孩子,只要每天給他們吃點白米飯就好,什麼頓頓有肉、葷素營養搭配、水果零食啥的都不用考慮。畢竟五六十年代的蔬菜水果啥的很便宜,農村人多、地也多,種出來的農產品多,但現在農村大面積拆遷,蔬菜、水果有時比肉還貴,吃不起啊!
每天上學接送啥的更不管,讓他們自己去,有沒有危險啥的不用考慮,學校的書本雜費能不交就不交,各種學校活動只要花錢的一概不參加。課外班、輔導班根本不存在。
衣服鞋子啥的,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是老三,啥都撿別人不要的,省錢。
大的孩子每天上完學,就可以在家帶其他的弟弟妹妹們,分工合作,有做飯的、有洗菜的、有刷碗的,家務活就都丟給孩子們就行。
這樣,父母生再多也不怕。反正有免費勞動力。當然生下孩子,一定是要吃母乳的,絕對不吃奶粉,那玩意太貴。沒奶就喝點米湯吧。
房子麼?一大家子就擠在一起好了,買上下鋪,或者打地鋪,男孩睡一塊,女孩睡一塊。擠擠就大了。18歲成年后,上大學是不可能的,太費錢,最好都把他們攆出去,自力更生,男的自己賺錢買房娶媳婦,女的打工養活自己,找個有錢有房的嫁人,在婚前還可以要求女孩多交點錢給家里,剝削一點是一點。
按照這個標準,父母生10個都行,之前新聞不也有報道過廣西一對夫婦生11個孩子嗎?農村里這樣生,這樣養,沒問題,拖拖就大了。
至于孩子成不成才,孩子幸不幸福,根本不在考慮行列。
只要「活著」就是父母給他們最大的恩德了!
這樣養,包賺不賠,賭的是機率問題,這麼多個孩子里只要有一個有出息的,父母就賺到了。
現在的問題是,你愿意這樣養大自己的孩子嗎?你愿意你的孩子只是「活著」就好嗎?如果你就是那個孩子,你愿意出生麼?
五六十年代到現在收入水平是上升了,但物價水平也在上漲,另外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上漲啊!
以前房子是分配的、工作是分配的,教育醫療啥都有GUO JIA 在兜底,但現在呢,房子首先是大頭,其他的更不用提。壓力山大。
如果生孩子只是為了繼承你的窮苦和窘迫,那麼不生也是一種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