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老四和他最大的對手老八對比:
首先,老八沒有摸透康熙的性格,他籠絡大臣以致于黨羽甚重。正所謂得民心不一定得君心。康熙認為,老八結黨營私,威脅皇權,說不定哪一天就逼自己禪位了,再加上老八出身不好,他的母親良妃是辛者庫的(就是幫朝廷的達官貴人洗衣服的)。所以康熙對老八肯定是有所忌禪的。再來看看老四,老四一直韜光養晦,收斂鋒芒,在早期老八與太子爭的時候,老四看出了康熙更喜歡太子,便假意幫助太子。在康熙一廢太子時,老四看出了康熙對太子的溺愛,知道康熙還想復立太子。而老八竟然傻乎乎的以為,太子被廢自己機會來了,竟然讓百余名大臣聯名上書讓康熙立自己為太子,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這令到康熙更反感他了。
而到了九子奪嫡的晚期,老四又裝作醉心于田園山水,無心爭權奪利,就令到康熙更喜歡他了。
其次,康熙一直以仁治國,從而導致康熙晚期出現很多貪官污吏,因而國庫空虛。所以他需要一個處事手段嚴酷的繼承人來挽救這種局面。老八被人稱為‘‘八賢王’’,就是因為他為人柔和、仁厚。而老四呢,老四處事嚴厲、冷酷(從雍正上位后整治貪官污吏的情況來看,確實是這樣的)。所以這也是康熙選擇老四的原因之一。
最后就是幕僚的原因了,老八雖然幕僚很多,數量上輾壓老四,但都是一些手無實權的文臣。而老四幕僚不在多,而在精。就例如四川巡撫年羹堯、九門提督隆科多,這兩個人手握實權。雍正登基頭幾年,根基不穩。老八和那一批文臣屢屢搞事,但人家雍正有實權,你老八搞不過人家,所以雍正也保得住皇位。
綜合上述原因,老四最終成為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