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吹總是腦補蜀漢派系林立。
那今天就來扒一扒蜀國朝廷中的的矛盾。
斗得最厲害的兩個人應該就是魏延和楊儀了。但是這兩個人都是荊州派系的,他們之間的斗爭不屬于派系斗爭。兩個人之間的矛盾純粹是性格不合。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再說諸葛亮和李嚴之間的斗爭,李嚴他不是益州本土人,他初入仕的時候是在荊州,後來才來到劉璋那里做了成都令。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也談不上什麼派系斗爭。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
姜維和張翼也有過矛盾,張翼是屬于益州本土士族,可姜維他并不是荊州派系,究其根本,姜維的身份是魏國降將。姜維和張翼的矛盾原由是政見不合。
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將翼等行,進翼位鎮南大將軍。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于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
而且反對姜維的也并非張翼一人,廖化也是荊州派系的,可他也反對過姜維,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但他也與姜維不合。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于寇,用之無厭,(將)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唯一和派系斗爭扯得上一點的關系的人,應該是李邈。李邈他是益州本土人,對劉備占領益州的事情是很反對的,諸葛亮死后,他對諸葛亮出言不遜,結果被劉禪殺了。
邵兄邈,字漢南,劉璋時為牛鞞長。
除此之外,周群,張裕,杜瓊和譙周四個人可能和派系扯得上關系。
但如果拿這些個例來說明益州本土士族和荊州派系斗得如火如荼,那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李邈的哥哥和弟弟在蜀國相安無事,程畿跟隨劉備出征,在夷陵戰死,何宗曾經勸劉備稱帝,王謀、馬勛、李福等人,都沒有在蜀國發生過什麼斗爭。
再來說譙周勸降,如果以譙周勸劉禪歸順魏國這件事情來說明益州本土士族不滿蜀漢政權的話,那益州本土派系的人也太少了,當時只有譙周一個人勸劉禪投降魏國。
后主使群臣會議,計無所出。或以為蜀之與,本為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