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存的記載來看,自劉邦號沛公始至劉邦崩于長樂宮終,漢的權力上的二號人物是且只能是蕭何蕭相國一人而已,這期間,作為君王備胎的儲君人選,先是楚元王劉交,后是太子劉盈,而呂澤,充其量不過是身份特殊的普通功臣罷了。
自打劉邦舉事以來,劉邦所統帥的軍隊就一直是一支以劉邦或者說以劉家為核心的隊伍,這支隊伍姓劉且只能姓劉,這種以一姓為核心的軍隊,類似于項梁叔侄所統帥的八千江東子弟,類似于狄人田儋、田榮兄弟所創立的齊國。
只不過劉邦昆弟少又多不賢,所以劉家人在軍隊中擔任要職的不多,僅有劉交、劉賈等少數人,而呂澤、呂釋之、樊噲等,不過是跟劉邦有親戚關系的一般功臣,充其量是因為劉邦的信任,比普通將領多一些立軍功的機會罷了。
首先,從出身上來看,呂澤就沒有成為二號人物的資歷。
蕭何、曹參、樊噲什麼出身?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
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蕭何、曹參、樊噲都是沛縣的豪吏,在整個沛縣都是擁有極大號召力的家族,尤其是蕭何,把一家男丁都送上了戰場。
(高帝曰)「……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就算劉邦的軍隊不是劉家軍,而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合伙人制度,這個合伙人也只能是蕭何蕭相國,蕭何動用了整個家族的力量來支持劉邦。
呂澤又是什麼出身呢?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
呂澤的父親呂公本是單父人,因為跟沛縣縣令關系好,就舉家遷往沛縣,所以,呂澤頂多算個半個沛縣人。
在沛縣沒有根基的呂澤,根本就沒法跟蕭何、曹參、樊噲比,劉邦這種在沛縣地頭上混了十幾二十年的地頭蛇,在已經擁有百八十個死忠的壯士之后,還得靠蕭何、曹參、樊噲等沛縣豪吏幫著拉起一支隊伍,呂澤又何德何能,何以成為軍隊的二號人物?憑他父親跟沛縣縣令關系好,還是憑他是劉邦的大舅哥?
世人往往以為,沛縣豪杰去恭賀呂公是因為呂公家是豪族,其實并不是。
沛縣豪杰之所以會去恭賀呂公,僅僅是因為呂公是沛縣縣令的好朋友且沛縣縣令想娶呂雉,豪杰們看的不是呂公的面子而是沛縣縣令的面子。
從主持宴會者是沛縣主吏椽蕭何便可知道,這場宴會,名義上是恭賀呂公的喬遷,實際上豪杰們「孝敬」沛縣縣令的機會,沛縣縣令也借此機會大賺一筆。
若非劉邦的及時出現,怕是呂公一家日后都得在劉邦舉事之初成為刀下之鬼。
劉邦宣稱帶了一萬錢的賀禮,呂公聽聞劉邦的賀禮是其他豪杰的十倍,以為貴客來到,起身迎出門外,見劉邦衣著、相貌、氣度不俗,由此敬重起劉邦;后又親耳聽到沛縣主吏椽蕭何主動為劉邦講好話,便知劉邦極有背景,繼而格外留意起劉邦來;劉邦在宴會上狎侮豪杰,豪杰卻不敢懟劉邦,呂公見此,便知劉邦乃沛縣無冕之王,是沛縣明面之下的暗流,于是在宴會結束以后客客氣氣地請求,希望劉邦能娶他的女兒呂雉:
臣有息女,愿為季箕帚妾。
為了使自己的行為不顯得那麼突兀,呂公還假借相面來說事。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
呂公是聰明的,給劉邦這麼一戴高帽,劉邦就不得不順手推舟,娶了呂雉。
呂雉嫁給劉邦之后,絲毫沒有一些人猜測的大家閨秀的樣子,而是主動承擔起生產勞作的重擔。
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
這時候的劉邦在干什麼呢?剛剛請假歸家,但卻不是從辦公室直接回家,而是從「旁舍」來,別問我什麼是「旁舍」,「旁舍」就是家旁邊的房屋,引申為鄰居家。
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
明明是請假回家干農活的,為什麼既不回家也不直接上地,而是要去鄰居家呢?依我看,這鄰居絕非普通的鄰居,「旁舍」不是家旁邊的房屋,而是「旁邊的家」。
「旁舍」大概是「外婦」曹氏的住處,曹氏是劉邦長子的生母。對于劉邦從「旁舍」歸來,呂后并未覺得有何不妥,而是興奮地跟劉邦講,有個老父,說我呂雉、劉盈、魯元三人將來都會發達的,無疑,這是在向劉邦邀功,講她呂雉是劉邦眾多女人中最特別的一個。
倘使呂家真是什麼豪門大族,呂后和呂后的家族能容忍劉邦的這種至少一妻一妾的行為嗎?呂后還需要帶著兩個孩子在天地里干活,而容忍劉邦去「旁舍」風流快活嗎?
從劉邦和呂后相處的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呂后的哥哥呂澤其實是沒什麼背景的。
其次,從呂澤在軍事上的表現來看,也沒有成為二號人物的能力。
按照現存的史料,具有備胎潛質的劉交,在劉邦進入咸陽時就成了文信君,呂澤是在劉邦入蜀漢之后才被封侯的。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這條記載特意強調了,呂澤是呂后的哥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如果沒有這一層特殊關系,呂澤并不會在劉邦入主蜀漢之初就被封侯?跟呂澤同時被封侯的,還有周勃、曹參等人。
項羽至,以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勃爵為威武侯。項羽至,以沛公為漢王。漢王封參為建成侯。明日,項羽入屠咸陽,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噲爵為列侯,號臨武侯。項羽至,滅秦,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嬰爵列侯,號昭平侯。
這些被封侯的將領中,如果真要找出一個特殊的,只能是曹參,因為早在劉邦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的時候,曹參就得到了楚懷王的重視:
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將碭郡兵。于是乃封參為執帛,號曰建成君。遷為戚公,屬碭郡。
就是說,在楚懷王和楚國諸臣的眼里,曹參才是劉邦軍隊中的二號人物,至于什麼呂澤,楚懷王根本連看都沒看過。
軍中職務上,呂澤當跟劉邦的本家劉賈一樣,當是受劉邦親自指揮的幾名嫡系將軍之一,因為劉邦入蜀漢之后,在軍中擁有特殊職位的,只有盧綰和韓信兩個,盧綰是漢軍的首任太尉,韓信是劉邦親封的大將軍。
呂澤值得大書特書的軍功,只有一件:
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劉邦彭城兵敗之際,呂澤正在下邑,劉邦就去了下邑,在下邑收攏士卒并召集主要軍政干部,宣布下一步的軍事策略。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結合「將兵先入碭」的記載,呂澤當是劉邦劫掠五諸侯兵合計五十六萬人馬開赴彭城后的一支隊伍,可能是某一路先鋒軍或運氣好率先挺進碭郡并駐扎在碭郡,劉邦兵敗之后,知其部沒有損傷,便到碭郡與其會合,張良等人從彭城逃出后也到碭郡與之會合。
在主要軍事要領到齊之后,劉邦一改昔日效仿始皇帝一統天下的策略,宣稱他將裂土封王,然后張良舉薦了英布、彭越、韓信三人。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請注意張良這句「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在劉邦首席謀臣張良的眼里,就算是太尉盧綰,也不能「屬大事」不能在楚漢相爭中「當一面」,而當時只跟曹參、樊噲、酈商、夏侯嬰、劉賈等人并列的呂澤,自然更排不上號。
事后,韓信也用經歷證明了,張良沒有看走眼,而盧綰和劉賈也各自證明了,他們雖然沒有韓信那樣統帥三軍的能力,但有深入敵后獨自統帥幾萬精兵強將的能力,盧綰和劉賈的能力,稍弱于彭越,但強于韓信以外的漢軍諸將,這里面自然也包括呂澤。
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業,無以給項王軍食。已而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而與彭越相保。漢五年冬,以破項籍,乃使盧綰別將,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破之。
在諸侯共會垓下時,獨自領兵的前往的,也只有韓信、彭越、英布、劉賈四人,燕王臧荼和趙王張敖或是留守在自己的封國之內,或是像韓王信一樣,在劉邦的指揮下打項羽。
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在這場大會戰中,劉邦指揮下的特殊將領,只有周勃和柴武,二人負責殿后。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后,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
周勃是接替盧綰的太尉,而柴將軍則是戰斗力異常彪悍的將軍,後來徹底清除韓王信反叛的,就是柴將軍。
就是說,無論是在楚懷王的眼里,還是在張良的眼里,或是在實際的戰斗中,呂澤都不是出類拔萃的將軍,這樣的能力,憑什麼做二把手呢?
至于網貼所傳的,呂澤在劉邦登基后仍舊披堅執銳親上戰場,這有什麼稀奇的?君不聞李廣難封,呂澤想要戰功,就得一刀一槍地去拼殺,然后就在戰爭中死掉了。
如果呂澤真在劉邦舉事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不至于在劉邦即皇帝位之后的四年里依舊披堅執銳親上戰場了,因為呂澤需要戰功呀。
如果呂澤有著韓信、盧綰、劉賈的戰功,不早就封王了?而呂澤不但沒被封王,連封侯的時間也不早,這只能說明,呂澤戰功一般。
六年正月丙戌,令武侯呂澤元年。
君不聞李廣難封?呂澤想要戰功,就得一刀一槍地去拼殺,然后就在戰爭中死掉了。
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事,封其子呂台為酈侯,子產為交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
呂澤也是死得其所,呂澤戰死沙場,換來的是兩個兒子都被封侯的待遇。
九年,子台封酈侯元年。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荊燕世家》、《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曹相國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漢書·楚元王傳》、《漢書·荊燕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