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里盡量列舉全面一點,而不是僅限于大一統王朝。排名也不按照朝代的先后順序,我想到誰就寫誰。
第一位想到的——胤礽
康熙皇帝這輩子就立過一個皇太子,那就是嫡子胤礽。
胤礽的命是不錯的,剛滿周歲,就被立為皇太子。
只不過他這個皇太子一當就是三十多年,從康熙十四年一直到康熙四十二年,實在是因為當的太久了,康熙太能活了,所以,儲君胤礽心里騷動起來,天天盼著康熙早死,最終鬧出夜帳襲警事件。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九月乙亥,次布爾哈蘇台,召太子,集諸王大臣諭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平郡王訥爾素、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毆撻,大臣官員亦罹其毒。
朕巡幸陜西、江南、浙江,未嘗一事擾民。允礽與所屬恣行乖戾,無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貢使,攘進御之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賦性奢侈,用凌普為內務府總管,以為允礽乳母之夫,便其徵索。凌普更為貪婪,包衣下人無不怨憾。皇十八子抱病,諸臣以朕年高,無不為朕憂,允礽乃親兄,絕無友愛之意。朕加以責讓,忿然發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縫竊視。從前索額圖欲謀大事,朕知而誅之,今允礽欲為復仇。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上且諭且泣,至于仆地,即日執允礽,命直郡王允禔監之,誅索額圖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及允礽左右二格、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其罪稍減者,遣戍盛京。
次日,上命宣諭諸臣及侍衛官兵,略謂:「允礽為太子,有所使令,眾敢不從,即其中豈無奔走逢迎之人?今事內干連應誅者已誅,應遣者已遣,馀不更推求,毋危懼。」
後來,做父親的康熙,又出于愛子心切和政治需要,又把胤礽復立為太子。最終,康熙51年,胤礽再次被廢。
康熙之所以在胤礽這件事上這樣折騰,本身就是因為康熙自己權欲太盛,活的太久,君儲矛盾太深,無法解開的緣故。
再度被廢的胤礽,倒是徹底放下了爭權奪利的心思,一直活到了雍正二年十二月。
他被廢后,生活無憂,兒女成群,可以說算的上善終。
第二個想到的——漢光武帝劉秀的太子,劉強。
他早年被確立為皇太子,後來隨著劉秀的皇后郭圣通被廢,劉強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了,三番五次請求劉秀把自己廢了。
劉秀可能也是看出兒子的心病,最終改封劉強為東海王,同意劉強就藩的請求。
後來漢明帝繼位,劉強就病死了。死的時候34歲。
他從被廢到死亡,有15年的東海王生涯,活了這麼長雖然還是英年早逝,考慮到古代那破醫療條件和他的心病,所以他可以算善終。
第三位想到的——漢章帝廢太子劉慶
劉慶當了皇太子以后,因為母親宋貴人的事情被廢為清河王。
這里需要科普一下宋貴人的事情,有一次宋貴人生病,想吃生菟,便寫信讓家人幫忙找一些。而竇皇后攔下了「病思生菟,令家求之」的書信,拿著書信誣陷宋貴人,說宋貴人搞蠱術害人,這就導致宋貴人失寵,最終飲藥自盡。
劉慶自然也被廢為清河王,不過劉慶平日里很小心,為人謹慎,對新太子劉肇也恭敬,所以,後來皇帝劉肇對劉慶非常好。
劉肇去世后,他兒子劉隆登基,是為漢殤帝,干了一年不到,就去世了,
皇位由劉慶的兒子繼承皇位,這個皇帝就是漢安帝。漢安帝登基四個月后,劉慶去世。
劉慶這輩子算是不錯了
第四個想到的是——漢安帝的廢太子劉保。
劉保這輩子就比較奇葩,他先是被廢,然后父皇駕崩以后,他連見最后一面的機會都沒有,後來又被迎立為皇帝。
延光三年 (124年)廢為濟陰王。
次年三月(125年),安帝駕崩。皇太后閻姬圖謀立幼年皇帝,最終擁立漢章帝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為皇帝,史稱漢少帝,
結果漢少帝就當了七個月皇帝,就病重去世。
延光四年十一月初四,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斬殺宦官江京、劉安、陳達等人,迎立劉保繼位。
第五個想到的唐睿宗廢太子李憲
作為唐睿宗的長子,李旦登基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
後來李旦被武則天降為皇嗣,因為他媽媽自己想當皇帝,于是李憲變成了皇孫,後來李旦第二次登基。
李憲就主動推辭愿意把皇位讓給李隆基。一方面可能是不愿意跟三弟李隆基起沖突,一方面也是看出李隆基心狠手辣,所以主動退讓。
這一退讓,就讓李憲富貴了一輩子。兄弟感情十分之好,死后被追封為讓皇帝。
目前好像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