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以前,女真人打仗其實是比較渣的,當時女真人打仗,能夠爛到什麼程度呢,
有一次,努爾哈赤打算帶著八十多個士兵討伐敵對部落,
為了防止被埋伏,所以努爾哈赤留了暗哨,結果暗哨發現后面有人尾隨準備偷襲的時候,果斷跑過去準備跟努爾哈赤匯報,結果暗哨與努爾哈赤的大部隊擦肩而過,根本沒看到努爾哈赤,
導致努爾哈赤以為自己后面一直有暗哨,所以帶著大部隊一頭扎進了埋伏圈。
八十人的軍隊一進埋伏圈,立即全軍大亂,軍心潰散,一炷香功夫,努爾哈赤就從小連長變成了小班長,
80人的部隊變成了四人小班,分別是努爾哈赤和弟弟穆爾哈齊,以及兩個近侍顏布祿和兀凌噶。
更搞笑的是努爾哈赤被迫帶著三個人拼命,準備血戰八百人的大軍,結果,刀片翻飛,努爾哈赤幾個人砍殺二十個人以后,
八百聯軍,頓時鳥散獸遁,愣是讓努爾哈赤死里逃生。
這件事情雖然小,在努爾哈赤本紀里面不起眼,但是反應出那個時候,女真還不是後來的滿洲八旗,
努爾哈赤畢竟還是有自己的才能得
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將散亂的女真,擰成了一股繩,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歸納起來有三點:
一,八位旗主,大家協商,統一分配,
第二,軍隊正規化
第三,兵戶世襲
努爾哈赤確立了「以旗統人」的制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八旗,
財物和人口一經分配,就是旗主和領主的個人財產了,即便是努爾哈赤也不能隨意剝奪。
此外,凡是打仗,努爾哈赤也需要先和諸貝勒商議,可以說努爾哈赤直接把自己的權利稀釋了
另外,努爾哈赤凡遇出師,必先與諸貝勒議定之后再行動。充分尊重屬下的建議和意見。
為了確保戰斗力,努爾哈赤還強調了紀律性
戚繼光曾說過:軍隊有沒有戰斗力,不僅要看人數和武器裝備,還要看組織紀律性。制定了嚴格軍規:「凡遇敵臨陣,非奉朕旨,勿得輕進,其應進之處,俟朕指示。若不遵指示,擅自退縮者,貝勒奪其部眾,軍士處死,妻子沒為奴。」
此外,當時的八旗披甲率非常的高,且沒有偷工減料。
另外,八旗軍的披甲率相當高,幾乎人人披甲。并且鎧甲品質也非常好。
作戰辦法,和永樂時期的軍隊差不多,重甲步兵正面剛,火炮側翼支援,騎兵靈活走位。
清初的八旗,是沒有固定軍餉,采取的是等級分配和族群分配。所以,那時候的八旗看見什麼搶什麼。
清朝入關以后改變了分配式的獎勵模式,給每戶旗人發土地和軍餉。
軍餉大概有幾兩不等,土地三十畝的樣子,此外還有糧食補貼。
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制度有個弊端,那就是大家一起協商滿洲之主,所以各方旗主為了當皇帝,總是爭斗一番,
所以才有逼死阿巴亥,皇太極上位,豪格與皇位失之交臂,福臨喜從天降等一系列亂七八糟的事情。
多爾袞死后,為了確保皇權在自己一脈,順治和康熙便不斷削弱旗主權力
一方面,加強了皇權,是的八旗議政內閣名存實亡。
另一個方面就是曾經的旗主喪失了鍛煉的機會,世襲的王爵空有王爵頭銜,卻不一定擁有實權。
更讓皇帝們沒辦法改變的是,普通旗人吃飯都成為問題
由于,入關之后,滿洲享受了太多戰爭好處,所以幾代繁衍后,人口數量暴漲,但是旗戶當兵的編制卻沒有變,
皇帝還規定,旗人不準參加勞動(本質上是防止漢化)
這就讓一個十幾口之家,只有一個當兵的,其他人全部混日子。
要知道混日子混久了是會廢的
而且旗人住的旗城往往還是好地段,八旗軍想不退化都難
還有一個其他題主,沒有提到的點,那就是八旗入關以后,原來的作戰單位變成了戶口編制,
等到要打仗的時候,再由皇帝臨時命令將帥,出去干架。這就是宋朝的禁軍翻版,
也是讓很多人詬病的將不識兵,兵不識將。
不打仗的時候,士兵們在旗營待著。打仗的時候,就在臨時組建的作戰單位待著了。大家相互之間不認識。
這種辦法,一旦承平日久,北宋禁軍是多拉跨,八旗軍也不例外。
滿洲的皇帝,對于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
比如乾隆,就采取了末尾淘汰制。讓能力底下的旗人自己出去吃飯干活。
但是效果嗎?了勝于無。
就跟現在的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一樣,一切憑關系,最沒有關系門路的肯定先出局。
那些游手好閑的,反而是關系王者,繼續游手好閑。
乾隆整頓不成功,嘉慶就遭殃了,
嘉慶八年,一個叫陳德的廚子刺殺嘉慶。兩百多個侍衛中邪一樣看著嘉慶被砍,要不是大臣機敏,抱住了刺客
估計嘉慶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菜刀砍傷的皇帝了。
六個御前侍衛還是反應過來,一起按住刺客。
然后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刺客居然擺脫了鉗制,反手一刀,給一個侍衛掛了彩。
當時嘉慶身邊有兩百多個侍衛,可這幫酒囊飯袋看見揮著菜刀沖向嘉慶的陳德,竟然全部嚇傻了,愣是沒人敢動。
最終刺客雙拳難敵四百只手,被徹底制服。
嘉慶大發龍威,一口氣制裁了一百多個相干人員,然而沒卵用
嘉慶十年的時候,一個老百姓,干碎神武門一堆人
嘉慶好生無語,決定查一下這件丟臉事件,結果發現神武門的官兵嫌棄兵器太重,全丟在營地里。
調查結果差點把嘉慶氣死。
嘉慶絕對沒有想到更氣人的還在后面,200多名天理教徒于嘉慶十八年攻入皇宮,
關鍵時候,綿寧拿著鳥槍,帶著九門提督的人才把這兩百人殲滅
嘉慶皇帝徹底怒了,直接下令愿意去赫圖阿拉屯墾。體驗祖先魚獵生活的,只要在那邊呆五年,直接授五品頂帶。
在嘉慶看來,這已經等于給旗人平白無故中五百萬了,肯定應者如云,于是還限定了一下名額,只給三千個指標。
結果京城旗人報名的,沒超過一百,主動報名者寥寥無幾。
皇帝賞賜,居然沒人響應,皇帝面子還要不要了,嘉慶一怒,那就抓鬮吧,臨時組織起一只三千背時人隊伍,送到了東北老家。
當時駐扎管轄東北的是盛京將軍,他就更頭大了,京城送來一批豪門子弟,他哪里得罪的起,于是奏請屯墾地點改在沈陽。
嘉慶皇帝一想,沈陽就沈陽吧,要知道當時的沈陽也是花花世界,所以在盛京將軍的接待下,這件事等于效果無限接近于0。
嘉慶皇帝整完,道光繼續接著干。
但是效果嘛等于沒有,然后咸豐期間,太平天國事件爆發,上陣的八旗,送到江南,愣是給太平軍刷了一堆戰績。
等到咸豐死后,整頓八旗的光榮任務就給了老佛爺。
老佛爺也是有心練兵,無力回天
送去當海軍的八旗,上吐下瀉,紛紛暈船。送去當陸軍的八旗,單獨成軍,軍記紀一塌糊涂,已經沒有了祖先的榮譽感
有點自強不息的八旗,在接受到革命思想后,感覺這個朝廷還是倒閉的更好。
貫穿整個清朝,八旗的墮落貫穿始終,是一個非當時皇權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