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執政時,她很清楚當時各強國的崛起原因,為何不立新制度保護大清的存在?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3

ADVERTISEMENT

早期的資料認為,戊戌政變的深層原因是滿漢之爭,慈禧并不一定反對維新,但變法與「滿洲統治」這一根基相抵觸,隨著變法運動的激進化,康有為上奏在華東建設新都,剪掉辮子,改穿西式服裝,改元維新(參《請斷發易服改元折》),意味著脫離清兵入關后在北京周邊設定的旗地、八旗等滿人勢力,轉向對外開放之地上海,斷發、易服、改元意味著對祖法即二百五十年來的清朝統治的全盤否定,因此喚起了滿洲人的抗拒。當時一封致英國代理上海總領事白利南的信中稱:「到光緒意欲改變中國辮子風俗的詔令一傳出(據康說這是真的),旗人的不滿達到頂點。對滿人來說,割掉象征旗人征服漢人的辮子,等于否定旗人在中國的統治。

英國公使竇納樂說道:「最近的一些事件確切表現出太后和旗人派對他們自身安全感到嚴重的驚恐,且視維新運動有害于旗人統治。

ADVERTISEMENT

維新新黨的領袖都是漢人,在斥責康有為所組織的‘保國會’的上諭中,很有意義地指出,保國會志在保中國(國家)而不保大清(政權)。旗人在摧毀維新派時,能夠博得多數漢族官員的贊同,或至少漠不關心,乃因為光緒采納熱心變法的青年一派的建議從事改革,不但危及他們的權力,甚至危及他們的地位。

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說:「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香港大學博士區仲桃認為,慈禧與光緒早在康有為跟光緒策劃百日維新前已逐步推行改革,康有為的出現某程度上「破壞」了原本改革的進程。康有為提出改革的背后有個人的考慮,而且手法激進,譚嗣同更認為所有變革要流血才會成功。

ADVERTISEMENT

此外,康有為跟日本關系密切,力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策劃中日甲午戰爭的主要人物)當光緒的顧問,康有為等人更策動暗殺慈禧,事情敗露后,康有為和梁啟超流亡海外,而譚嗣同則拒絕離開。慈禧對于光緒要殺害自己的計劃感到十分震驚,但在她有生之年對該事件絕口不提。另一方面,在國外的康有為竭力把慈禧和光緒描繪成今天一般人理解的模樣。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雷家圣指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戊戌變法期間到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后,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就事件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

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楊崇伊的激烈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伊藤與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于9月20日上書光緒:「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于9月21日上書言道:

「渠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雷家圣認為,這是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等國家大權,交于外人之手,所以慈禧太后驚覺事態嚴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

ADVERTISEMENT

雷家圣亦認為「合邦」為外國的陰謀,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即曾與日本人聯系,要與日本人聯合召開「兩國合邦大會議」。戊戌變法開始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建議中、美、英、日四國「合邦」,藉以對抗俄國,他指出,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但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李提摩太卻向康有為提出這種建議,動機令人懷疑。康有為更向光緒建議要向李提摩太與伊藤博文「商酌辦法」,則控制權將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計劃,可以說是一個外交的騙局,利用康有為等人對國際常識不足的弱點,誘騙康有為等人與光緒將交出軍事、財政、外交等權力給外國人,任由外國操控宰割。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孔祥吉也認為:「拆穿了李提摩太的西洋鏡,原來是一個赤裸裸的并吞中國的陰謀,……這一合邦計劃幸好沒有實行,倘若付諸實施,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無疑會成為對英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屬國和殖民地。

」戊戌政變之后,慈禧下令逮捕康有為,將宋伯魯革職拿問,后又處死楊深秀等戊戌六君子,均沒有提到他們有賣國通敵之罪。當時英、日正在中國東北與渤海進行軍事活動,雷家圣認為一旦公布英、日涉及合邦計劃,無異與英、日反目成仇,因此只能以含混之罪名帶過。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3
你對慈禧太后上位是有什麼誤會吧?慈禧上位,靠的是辛酉政變,干掉了顧命八大臣。顧命八大臣,全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愛新覺羅端華,和碩鄭親王,鐵帽子王。愛新覺羅載垣,和碩怡親王,鐵帽子王。愛新覺羅肅順,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3
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國家人格化,把統治階級看成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慈禧又不是沒睜眼看過世界,又不是沒讀過歷史,她難道不知道,大清已經根本保不住,完蛋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慈禧一心一意為了大清,她的最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3
很顯然,慈禧非常清楚,你一點都不清楚。不管改什麼制度都得動八旗,否則就和沒改一樣。沒有八旗,就沒有大清。立新制?你這是要保中國啊,要掘大清的根。中國要是富強了,那還有大清的活路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3
對于股東而言,改革的上限就是換個職業經理人。換經理人都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沒轍了,等死吧。你如果改來改去把他的股權改沒了,就算企業扭虧為盈了,對他有啥好處。就拿題主說的日本舉例。日本是崛起了,可是江戶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2/03
慈禧拿起一張維多利亞女王的照片端詳良久,問左右:「聽說那維多利亞女王一家亦不是盎撒人,但君臨英吉利已數代?」「太后博識,維多利亞女王祖上乃是德意志人。」「哀家欲效仿英吉利行君主立憲之制,可保我大清不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3
所以,你眼中的大清,和慈禧眼中的大清,不是一個東西!你眼中的大清,是四萬萬百姓的,她也是這麼告訴你的。可她在晃點你,因為她眼中的大清,是愛新覺羅家的。立新制就意味著要放棄愛新覺羅的利益,她的大清才真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3
我們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革的認識與應對過程是:打不過列強,是因為:器不如人。所以,要學制器。制器不成,是因為:技不如人。所以,要學西學,要中體西用。學了西用還不成,是因為:體不行。所以,要變法。變法沒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3
西方崛起不是因為制度,亨廷頓早就指出近代西方真正優勢是有組織的暴力,而不是其他的。中國清朝面臨的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工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3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反腐亡黨,不反亡國。蔣介石一直到島上都沒下定決心。而且立啥制度?英法德俄美日這幾個各有不同,戰斗力都挺強的,怎麼選?某個德國人還寫了個啥宣言,看起來也不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3
他們不清楚,清政府的頭頭們完全不懂列強為何崛起。一個故事。左宗棠收復新疆,要和沙俄談判。現代人都懂一個道理,主場優勢。應該把沙俄談判官員請過來,以逸待勞,再加上沙俄正在和英國人對抗,清政府可以獲得更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3
她知道個屁的崛起原因,都別說消息閉塞的一百多年前了,就十幾年前公知嘴里日本崛起原因還是喝馬桶水的工匠精神呢。一個國家崛起衰落的原因不是幾百年后站在更高維度分析是很難得出結論的,強如諸葛亮也只能研究出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3
我們后人看前人歷史,一定不要開上帝視角,因為這樣的話,就會得出為什麼明明知道西方先進的慈禧不支持新制的疑問。《紅樓夢》有一句經典名言: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放到政客上面,絕對是真理,因為只要是政客,就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3
誰說她沒有立新制?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聯絡恭親王奕訢在北京逮捕肅順等八大臣,發動祺祥政變。1861年8月22日,咸豐病死熱河行宮,6歲兒子載淳繼位,由顧命八大臣肅順、載垣、端華等執掌政權,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3
看歷史老師講過一段話,對于清朝晚期執政者來說面臨一個兩難問題,對于清朝的制度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這就相當于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公司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有人告訴你,你放棄公司不當老闆了,你的公司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3
你覺得什麼制度能確保大清不滅呢?史書的目的在于訓導后人,所以書本經常是只講大義,不談利弊;但只要是人,他都會衡量利弊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3
代清其實明白的很它要是不明白就不會那麼抗拒變革要是變革對他們來說有利,人家早就上趕著搞了問題是,對代清不利你可以說大清壞,但不能說大清蠢統治術爐火純青你以為開玩笑的?從根上來說,代清有原生的病根,它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3
問題在于列強崛起都是經歷過一次「改朝換代」才能順利推行新制。英國推翻了查理一世、法國推翻了路易十六、美國鏟除了奴隸主、日本消滅了幕府大名,德國廢除了德意志諸侯,這才是列強變法維新的基礎。沒有推翻舊統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3
一、不要把慈禧以及圍繞在她身邊的一些當權派的見識和格局估計得過高。我敢下斷言,以慈禧為首的那一撮人根本不清楚當時世界各強國崛起的原因。二、基于上一點,慈禧及身邊那一撮人也不可能清楚什麼制度能確保大清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3
若不是慈禧阻攔,這個瘋子就可能殺到日本,將其變成中國一個省了晚清時期,有這樣一個「瘋子」,看著節節敗退的清軍,他甘愿自借300萬英鎊購買武器和火炮,組建軍隊前往彈丸之地的日本本土展開進攻,以此來牽制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3
先不提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個制度可以保滿清,就憑滿清需要國賴長君的時候,把光緒毒殺,讓一個三歲小兒溥儀登基,就足以說明慈禧這個人就沒把「保滿清」作為自己執政的首要目標。而是活著時候死命抓權,死后管他洪水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