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學開始,就知道自己父母是靠不住的人。我母親屬于完全沒主見的人,能力又極差,什麼事情基本都是跟風,辦什麼又什麼不行。比如她去勸個架,雙方往往打的會更兇;我父親屬于很有主意的人,并且頭腦比較清晰,有較強的處事能力,但極為固執,自我感覺極為良好,別人都是SB唯他看透了世間一切的那種。
大概是小學期間,父母對于功課的管理方式就是:獎懲分明,考得好表揚,考不好懲罰。聽著不錯是吧。我小學1年級期末兩門免考,全校六個班一共3個(免考是很難的,要求全學期全部小測驗100分)。獎勵了個FC(任天堂紅白機)。當時確實很開心,但之后,只要有事情讓他們不如意,批評我的時候,第一句話必然是「咱們獎懲分明,你之前表現好給你買游戲機了,你再xx樣就把你游戲機砸了」
他們對于功課的管理方法,就是一個字:打。考得不好就打唄。然而很多時候他們是明顯為了打而打。有一次極為有趣的事情,我爸打我,一邊打一邊罵。直到狠狠地一腳把我踹了個大跟頭,他跟著走出來,后面跟著狐假虎威也跟著叉腰豎眉的我媽。他們繼續打,但可笑的是,他們似乎忘了為什麼打我,一般打著一邊說,「就沖你……」然后卡殼了。當時真的好尷尬啊,我真的很想提醒他們啊。但我沒說話,卡了5秒鐘,來了句:「你怎麼不說話?」
我愣了啊,心想你沒問我我說啥啊,嘴上只好回「我要想一想」;于是得到了一句:「那你為什麼不說我要想一想!」然后接著打……
那時我才6、7歲。但當時的我就意識到三件事。一、我已經非常確定,自己的父母徹底指不上;二、這件事情我將一輩子忘不掉(事實上現在時隔近30年,現在我仍能回憶起當時的每個細節);三、你們終將有打不動我的那一天,我會期待到時候他們是什麼表情;一個七歲的孩子,攥拳頭導致指甲扣緊肉里流出血,你敢相信麼?
其實事情并不僅僅是那一件,但那件事確實個明顯的轉折點,應該算的上是我和他們關系的第一個轉折點。那時候,我明白了一切只能靠自己。再加上自己也有點兒小聰明,學習成績從此以后非常好。
很多次,幾個大人聊天時候他們問我父母,「哎呀,你怎麼教育孩子的,他那麼乖,學習那麼好」?我父母都回答,「學習基本沒怎麼管過,這孩子就是學得好」。或許在旁人眼里,這只是不愿意傳授秘方的推托之詞,然而這其實是真的。我父母一臉驕傲的說出這些的時候,他們一定想不到我為啥學習的好。
國中、高中、大學,以及畢業后開始工作。這種心情一直沒有改變,反而隨著自己知識的增長、見識的增加,越發的發現他們的愚昧。但另一方面,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小時候種種報復心態反而平和了,看淡了。就像蔡康永說過的,「談不上什麼‘原諒’,僅僅是‘算了’」。我依然看不上他們,但子女該對父母做的事情,我一個不落,表面工作全部到位,笑容真摯且燦爛。
人生中與父母的第二個轉折點,是孩子出生以后。自打孩子出生以后,他們就主動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美名其曰幫忙照顧。
其實我和老婆都比較能吃苦,家務能力都很強,加上媳婦國企單位比較照顧(長達將近一年的假期,以及上班后各種晚來早走之類的),加上有丈母娘搭把手,并不需要他們幫什麼,孩子上幼兒園以后我們兩口子就徹底不需要其他人幫忙了。(事實上我們是完全有經濟能力請保姆的;但我的想法是,不希望錯過任何孩子成長的點滴,我非常害怕孩子長大以后回憶起一件小時候的事情,我竟然沒有參與不知情……所以就硬挺著不請保姆月嫂,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還真是蠻辛苦的)。
但既然要來,我也不能強行不讓。為了讓他們過的舒心一些,還要刻意騰出一些無關痛癢的活交給他們去做(基本都是澆花、喂烏龜之類的事情;孩子相關的活兒我信不過他們,基本不讓他們碰)。
孩子那時候已經有了一定思考能力,我開始關注教育孩子的一些處事能力,教他對錯善惡。然而,只要孩子做錯了,我批評孩子,他們就過去安慰,告訴孩子這沒關系。我開始認為他們是隔輩的比較特殊的愛,雖然做法欠佳,但心情值得理解,所以也一直忍讓。直到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其實并不是這樣,他們這麼做僅僅是在拿孩子找快樂。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食品,這麼小的孩子吃了,對孩子身體不好,但東西很好吃,孩子喜歡。他們就會不停的給孩子吃。你提醒他們,他們就背著你給孩子吃,還跟孩子講不要告訴你。吃的孩子大便干燥,拉不出屎來,他們扭頭干別的去了,我和老婆要不停的給孩子揉肚子,塞栓劑…… 孩子病好以后繼續給吃(當然,我的女兒又不是傻子,經過我的教育,主動拒絕了他們)。
他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真心為孩子好,僅僅是為了自己開心。本質上這和很多人拿吃的喂路邊的野狗是一樣的,他們并不是怕狗餓著,而僅僅是覺得喂狗好玩。我因為孩子做錯批評孩子,我前腳離開他們后腳安慰也是一樣。并不是他們心疼孩子,而是孩子哭了,他們沒得玩了。他們覺得孩子笑才好玩。永遠只看眼前的得失,從不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其實這和單純的心軟、心疼孩子有本質的區別。
我對于自己、父母、孩子三代人的態度是很明確的。我小時候恨他們,長大了,那事兒算了。包括現在的一些委屈我都可以忍,但涉及孩子的就不行。
之后,因為一次教育孩子的事兒產生分歧,大吵一架。我直接把他們轟回自己的家,不再讓他們住在我這邊。(其實兩家同小區,走路10分鐘的距離)
他們可以過來看孩子,但住這兒免談,這是第二個轉折點。
第三個轉折點發生在大約一個月前,孩子開學的前夜。這兒有個小插曲,大概是幾年前我換工作,父親很關心的樣子,來和我聊天。問我是不是領導刁難我才要換地方,并大談特談自己年輕時候的豐功偉績。當年,他們廠子裁員,輪到他,他是怎麼鬧事的,怎麼逼得這個哭那個怕,最后不得不裁了別人留了他。說話時滿臉的驕傲無法掩飾,而我心里只覺得這是極為低劣的無賴行為,是無能者獨有的不得已的選項。雖然從個人利益上將并非一無是處,但至少不支持如此驕傲的說出來。問到我工作的時候,我只是把新工作的薪水報給他聽,告訴他是自己想多掙點才走的。當時我也有一個預感,這種無賴行為遲早用在我身上,一直提防著。
好吧,果然靈驗了。孩子開學前夜,我爹和自己中學同學聚餐,開著我和媳婦辛辛苦苦攢錢給他買下的車(我出的全款40W+,他一個禮拜用不到1天,純裝逼用。當時鬧著就要買這個,說買了這個自己死都閉眼了。話說到這份上,我直接同意了)。然后因為他的一條微信沒人回他(一個微信群,我、我媳婦、我父母一共四人),大半夜的11:00多來我這兒鬧。
實際情況是,當時是周末,我媽想孩子了過來看孩子,我們三個都在家。我公司有個緊急事情用微信語音開會持續了將近2個小時,媳婦陪孩子睡覺(怕來微信吵到孩子,手機一般都放在另一個房間),我媽則是專注于演了一半的電視劇,打算在這兒看完再走。所以我爹的微信確實沒人回。
他過來以后直接興師問罪。我很直白的跟他講,我沒看到對不起。微信確實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溝通工具,但如果你有重要的事情,看到微信沒人回請你打電話。我沒辦法保證微信24小時秒回,但電話我可以保證隨時都會接。(實際上當天他發的只是一個非常無關痛癢的東西)。
他不干,總之就是不行,上升到態度問題,反復強調我是你爸(沒錯,他跟我說話的第一句永遠是這個,因為除了這個貌似也沒啥別等了)。很大聲的鬧個沒完。我跟他講明天孩子開學第一天,今天請先回去,咱們明天慢慢聊。結果直接炸了,說我轟他,說老子活這麼大還沒人敢轟我(你瞧,裁員那招果然用上了把)!我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我沒多說什麼,等他氣散了估計就走了吧。結果神助攻來了,我媽來勸架了。記得我說過,她勸架對方往往打的更兇吧。我媽一邊勸架,一邊高喊「行了行了你說他也不聽,我們惹不起他,我們走吧」,結果火上澆油了。「什麼?惹不起他?我能有惹不起的人?!」好了。你見過這樣的麼?A和B打架,B全程不說話,A和勸架的C喊得很熱鬧,并且能持續超久的那種。問題是,吵了半小時,完全沒有平息的意思,哪怕我多次強調現在12點了,明天孩子要開學。
我徹底煩了。
愿意吵是吧,都別過。我參戰,5分鐘之內徹底吵翻,二位走人。
半個月后,他們擺著架子慫著氣勢(我沒打錯字),主動找我談話。耐心聽完他們一大堆毫無邏輯亂七八糟的借口后,我的回復很簡單:這房子我自己買的,這是我的家。出于尊敬,我不會輕易主動請你離開;但只要我說了這話,就是最后的通牒;既然我請你出門,你無法做到立刻就走,那以后干脆就別進來。也就是說,以后不允許你們進這個家。想孩子了可以跟我說,我帶著孩子去找你們,看夠了我領回來。如果你們不遵守,我知道報警對你們沒用。明著告訴你,弄煩了我會搬家,讓你永遠找不到,需要斷絕關系什麼的都好談。
談不上報復和恨,只是徹底的失望。我安慰自己,或許他們并沒錯,或許他們并不是惡意,我們只不過是兩個世界的人,所以觀念完全不同。但既然是兩個世界的人,那就得保持距離。我不會很激進的直接把距離拉到無窮遠。我就拉開這麼多,試試看,不行?那就再遠點兒。現在夠不夠遠我不知道,看看再說。
可笑的是,你對他們忍讓,他們就不斷的放大自己愚昧且自信的樣貌,直到弄得你無法忍受,一副「我就這樣子,不服來剛啊」的架勢;
然而我真的剛了,他們又完全不是對手。完全不理解之前的囂張到底圖個啥;
然后你通過實際行動對他們制裁了,他們又慫的跟包子一樣,跟我說話都小心翼翼的。一段時間以后適應了,又重新拿回雄風。
他們和我的接觸,就是不斷的在上面三個步驟中循環。唯一的區別,就是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我設定更多的限制條件。
其實這種極為吃硬不吃軟的人,最好的處理方式其實就是壓榨他們。硬到底,幫他們慫到家。這樣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然而我的人生觀不允許我這樣做,于是我還不得不費心費力,將態度控制到能解決問題的最不硬的程度。
總之,我相信他們不是世界上最差的父母,比他們不像話的一定大有人在。但我確實對他們非常失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能力,但要有尊嚴;可以沒有主見,但要有原則。然而我所看重的種種,他們都沒有。
無論如何,他們依然是我的父母,在徹底決裂前該做的我還是會做,一樣都不會少;但早在7歲時,我心中就已經不認可他們,我的孩子也必須和他們保持距離。我會努力做好一個爸爸,讓我的女兒從小有安全感;可以信任我;希望她能通過我合理的教育,而非惡劣的環境,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自主能力。一定不可以重蹈我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