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香港樂壇本來就太行啊。香港樂壇早期靠的是翻唱外語和日語歌賺快錢的,所以家駒才會說出「香港樂壇已死」這種話。因為香港樂壇在當時根本沒多少根植于本土的流行音樂產品。
再者粵語歌的受眾本來就比普通話要窄,在八九十年代,粵語歌在內地流行更多是得力于影視劇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的歌手本身。在香港影視劇衰落之后,粵語歌也跟著逐漸衰弱了。這是不可逆的。
相反,看台灣,台灣在新民歌運動之后是有逐漸出現眾多的知名創作者的。羅,李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在兩岸關系正常化之后,台灣籍歌手迅速的占領了整個華語樂壇。更不用說有周杰倫這個鎮壓了一個時代的存在。
再到如今,容祖兒說是香港樂壇一姐。可是連超越香港樂壇的台灣樂壇都已經被內地給按地上摩擦了(指內地地區)。
一個香港樂壇一姐又算得了什麼呢!
當然,這一切的本質都在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產品本身就是經濟產品的延伸。
可悲的是,如今的內地華語音樂其實也絕大多數是垃圾。哪怕超越了香港和台灣,可那有什麼意義呢?就跟一個青年把兩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按地上摩擦,然后驕傲的覺得自己很厲害。
只能說無恥!
至于統治華語樂壇?可別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