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對關羽走麥城感到難過?
查看全部 45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2

ADVERTISEMENT

關羽的死意味著曾經堅不可摧的鐵三角崩塌,同時也帶走了所有人的希望。

偉人曾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蜀漢集團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劉關張三兄弟是蜀漢集團核心中的核心,甚至可以說他們三個就可以代表整個蜀漢,只要他們三個還在,蜀漢可以承受任何失敗,所以你可以看到哪怕兩次丟徐州,潰汝南,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這些敗仗都不關鍵,只要劉關張三兄弟還在,蜀漢集團依然充滿了勃勃生機,依然是潛藏于深淵的蛟龍,只待風云際會。

但這次不一樣了,關羽死了!鐵三角崩塌了!死去的不僅僅是關羽一人,還有先主和張飛的靈魂!

所以關羽死后,那個曾經百折不撓屢戰屢敗的先主變得怒不可遏,再也聽不進孔明、子龍的忠言;

ADVERTISEMENT

所以關羽死后,那個曾經發誓戒酒改過自新的張飛變得喜怒無常,出師未捷便死于小人之手。

荊州雖然很好,但不關鍵。只要關羽能活著回到蜀地,我相信先主還是那個虛心納諫的先主,張飛還是那個粗中有細的張飛,他們會認真考慮諸葛亮、趙云伐魏的意見。

有人問劉備失敗那麼多次都站起來了,卻在夷陵大敗后就中道崩阻了?因為沒有靈魂的人是活不久的。如果先主能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建業,把孫權陸遜千刀萬剮,把呂蒙挖墳鞭尸,胸中惡氣一出,說不定能再堅持幾年,但既然戰敗,失去了為兄弟報仇雪恨的希望,自然就命不久矣。

美好、正義、智勇雙全的大英雄因卑鄙小人的背刺而毀滅本來就令人難以接受,而更讓人難過的是后面所造成的一系列后果:

失去理智的劉備與張飛不僅沒能為他報仇,反而接連隕落,別人都是哀兵必勝,到蜀漢這里卻是哀上加哀;

ADVERTISEMENT

因為關羽之死導致的一系列大敗,使得蜀漢自赤壁之戰以來積累的精兵猛將喪失大半,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希望,以至后面的諸葛亮、姜維再怎麼天縱英才,再怎麼勤勞王事,始終回天乏術。

同時北方百姓也徹底失去了從曹魏農奴一樣的屯田制下解脫的希望,自魏至晉,上層貴族愈發奢靡腐化,下層百姓生不如死。倘若官員大多清廉的蜀漢能夠取得天下,百姓何至于此?

如果再看長遠一點,由于晉朝的腐敗無能,導致了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漢人淪為胡人奴仆甚至犬羊,倘若是繼承了強漢尚武之風的蜀漢統一天下,或許就變成了漢家兒郎躍馬草原,重現封狼居胥的雄光?

而這一切的幻想都被終結了,終結的時間在哪?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終結它的人是誰?是大魏第一異姓王——孫十萬。

由于以孫權為首的東吳集團的貪婪、短視、狠毒,不僅奪走了蜀漢的希望,也奪走了天下百姓的希望,更奪走了未來幾百年漢人的希望。至于讀者就更不用多說,任何一個三觀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不對孫權集團的行為感到憤怒。

蜀漢集團的隕滅本來就是人們在古典小說中最大的意難平,具體出來就是兩點:關羽走麥城與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是以到了蜀漢滅亡九百年后的宋朝,百姓還會「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到了蜀漢滅亡后一千八百年后今天,知乎上還有無數「給諸葛亮XXX,北伐能否成功」的問題,所以蘇東坡一反孟子「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定律,提出了「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即人們永遠都會記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對于真正的好人,不管過多少年,多少代,人們永遠都希望他能贏。

ADVERTISEMENT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2
走麥城——指《三國演義》這一折——是我所見所有敘事作品里,鋪墊最好的極盛轉衰大悲劇之一,所以能如此觸動人心。不只是「關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2
據陸樹銘回憶:「拍‘敗走麥城’那場戲是在承德的雪山上,我化好妝后對制片主任說,‘請把香拿來。’然后跪在雪地上,對著蒼茫的大地說:‘關老爺,今天我們拍你敗走麥城的戲,我用生命擔保,一定拍好。’我一轉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2
《三國》的海外鐵桿粉絲,評論關羽敗走麥城,從忍俊不禁到潸然淚下有個叫Brian Lanning的外國網友,是一個鐵桿三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2
借一句給諸葛亮送物資帖子里的回答:過來幾千年,人們還是希望他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12/02
我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兄弟相待,桃園結義三十余年情同手足,從不相疑。漢中王委我以大任,義重如山。我堂堂丈夫,焉能背義投敵?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死,名可垂于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2
關羽為義而生,為義而死。他可以走很多「正確」的生路,最后還是遵從內心的義,走了最「美好」的絕路。如果為善不得善終,你還會為善嗎?大多數人都會遲疑吧。但關羽不會。敗走麥城真真寫得太好了,私以為好就好在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2
因為英雄關羽倒在了東吳鼠輩的暗箭之下,要是關羽被曹操正面打敗,沒人會覺得可惜,要是孫權親自部署重兵,搶回荊州,那孫權也是猛人。但關羽之死是在曹操力竭、孫權偷襲、內奸叛變三重小機率事件造成的,而其中東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2
現實中關羽扮演者的去世同樣讓人悲痛,自從飾演過關羽,陸樹銘仿佛被關二爺附體,對兄弟同樣情深義重,至死不渝。66歲的關羽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2
稍微發散一下。走麥城確實是《三國演義》極盛轉衰的轉折點,并且天底下只有《三國演義》這樣的作品,才能如此鋪設情節。文學創作這種東西就像砌墻,算是一種技術積累性學科。一時的驚才絕艷或者能超越時代,但最終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2
國家層面:假如關羽沒有兵敗,益州那邊出兵北伐,荊州供應糧草(也因為荊州的丟失,導致后期北伐總是糧草困乏)。很可能歷史就被改寫了,劉氏將再次一統天下。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差點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2
我們想看劉關張的情誼,從桃園結義開始就是我們的情感寄托,到走麥城關羽身死,劉備張飛為報仇而死,從此再也看不到比親手足還親的骨肉之情。我們想看勝利,從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劉備一掃頹勢,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2
成年人的故事就是這樣,總會在關鍵時刻,莫名其妙地出現一個既貪婪又短視的腦殘。如果所有的人都目標明確而顧全大局,那就是童話了。從水淹七軍,到敗走麥城這一段,真的很絕。絕到讓人感到恍惚,甚至捋不清,是文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2
關羽走麥城,就是我們常見的痛點——英雄屈死于小人之手,功業毀于奸佞之徒。我們多喜歡英雄,多痛恨小人,就有多難過。一段歷史,一部巨著,能引起所有人共鳴的人物不會太多。劉備、關羽、諸葛亮恰好都是蜀漢人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2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美人遲暮,英雄末路,是世上最無可奈何的悲哀。」——古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2
以偏師而敵中國,以孤軍打崩曹魏南線,先后把征南將軍和左將軍打爆,從河南尹到汝南、潁川群雄響應。因為盟友背信棄義和自己人背叛而全局崩潰。距離勝利女神如此之近,又在轉瞬間失之交臂,不得不令人唏噓,惋惜。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2
因為蜀漢代表了理想,代表了浪漫敗走麥城代表了現實我們追求理想,面對現實理想可能無法實現,但那是引領人類前進的光有點像羅翔老師說的,你不可能畫出一個完美的圓,但不代表圓不存在,人們永遠追求一個完美的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2
人們相信的是仁義,人們尊重的仁義!你可以說不信上帝,你可以說不信佛祖,但你敢從心里罵一句關二爺嗎?不敢。你如果罵了關二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2
關羽之前大家都是正面剛,各種名將各類計策。關羽死了以后,要麼是諸葛亮抓孟獲、夏侯楙這種碾壓局,要麼是司馬懿、陸遜這種縮頭烏龜打法。精彩程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2
三國演義小說里有三個關鍵節點。第一個是官渡之戰,奠定了小說里三分天下的基礎,從這個時候開始小說才正式開始三國之爭。第二個就是關羽之死,標志著小說上半部分結束,接力棒也從前半部分的「真.男主.云長」交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2
盛極而衰啊,難免感嘆尤其我又喜歡蜀漢,所以,看到關羽敗走,在古代后面跟著的就是張飛、黃忠、馬超、劉備的死以及夷陵的大敗,感嘆蜀漢一統基本無望,感慨萬千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