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工作中遇見三個這樣的老人。第一個是子女沒空照顧,送養老院,自殺了;第二個是子女住得遠,結果五個孩子都沒管,只有外孫工作地點近些,然后子女老人的錢給外孫(應該不多,曾經幫她聯絡養老院,月付1800,她家都不答應),讓外孫照顧。現在人已經老年癡呆,子女不管,外孫也不積極,幾個月不洗澡不換衣服是常態,那個味道才酸爽,平時四處游走,周圍鄰居施舍口飯;第三個,子女住得更遠,相互感情一般,本人又有殘疾,等子女一換電話,直接悲劇,形同失聯。某次外出不小心滑到,進醫院后給不起治療費,醫院本著人道主義進行治療并送回,但是護理成了大問題。給她送床褥、食品維持生命,最后死的時候,還是我這個外人做孝子,送到殯儀館火化處理后事。
個人總結,主要的原因是子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分散了,這樣一來,除了錢之外,更大的問題是精力。城市老人有福利保證的情況下,子女的經濟壓力較小,勉強能夠處理精力的問題(非常勉強,而且沒處理好的大有人在)。
而農村老人的贍養,面臨經濟和精力的雙重負擔(子女一般會離開農村工作生活),如此則矛盾更大,更不容易協調。
就未來而言,養老會成為大問題,靠子女養老并不靠譜。不是因為什麼孝道或者道德,而是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古已有之。送養老院的話,個人跟很多養老機構打過交道,優質的養老院資源其實很少的,尤其是私人養老院,總體水平很一般。
現在接觸的實際情況,主要還是社區養老模式,依托家政,社區,養老機構服務,社工機構介入。
補充下養老院: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并不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接觸的很多養老院,總體的觀點是:目前沒有那麼多養老機構滿足社會的要求,而私人養老院服務又不行(砸錢另說),基本上每年都會對私人養老院進行一次或者兩次的清查,怕出事。實際接觸中發現一個悖論:如果你肯花大價錢,那麼自然能在私人養老院享受很好的照料,問題在于如果我已經有了這麼多錢,又何必進養老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