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再次更新,正文在后。
=========================================
隨手有感而發的幾段文字沒想到有這麼多人關注并評論,讓我感覺這個話題可能還是具有一定代表性。想想從業這麼些年以來接觸了幾百對新人,里面有代表性的還是很有一些。覺得可以拿出一些來給即將走入婚姻的朋友參考一下。事先聲明,舉出的這些例子都是我印象比較深刻,親身經歷,可以保證真實的。觀點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友好交流,謝絕抬杠。有些故事性特別強,具有話題性,但是頂多只能算婚禮花絮,不具備參考意義的案例我就不列入其中了,為保護新人隱私,一律不署名,且不聲明地域。為保證閱讀連貫性,更新的部分放在初稿后面。
=================================================
作為一個曾經拍了好多年的婚禮攝影師,我覺得這題應該還是很有資格回答的。
首先說長久的。這點跟雙方有沒有錢真的關系不大,當然是保證在必要的經濟基礎條件下。跟新娘的身材,新郎的顏值差別也不大。我只關注一點,雙方在一起時的一些下意識的小動作。比如拍到過最極端的一個,當時已經是十一月底,雖然日間晴朗,但氣溫也不高。新娘子穿的一字肩的婚紗,光溜溜的肩膀露在外面。新郎官從來求婚到敬酒結束,除了招呼貴賓入席,幾乎寸步不離新娘左右。最多的動作就是一只手握住新娘的手,另外一只手在她的背或肩不停的摩挲取暖。哪怕跟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一只手做手勢,另一只手也是緊緊握著新娘的手。
新娘和其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也不隨便插嘴,只是靜靜的看著新娘微笑。放在其他的新郎,可能還會埋怨對方明知道結婚的日期是深秋初冬,為什麼要選這種露肩的婚紗,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新郎什麼也沒說,就是用這個最簡單的動作于無聲處表達我愛你。
除了無時無刻的牽手,新郎能在新娘家求婚或者舞台上求婚時流淚甚至痛哭流涕的我相信他們一定也能走下去。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這淚水里包含著多少艱辛和不容易。
說完了新郎,再說新娘。婚禮當天臉上始終喜笑顏開,甚至還有些精靈古怪的至少到目前,朋友圈里看見的都是各種其樂融融。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其實應該說,正是因為覺得幸福才笑的出來。
什麼樣的婚姻一眼就看出不長久。婚禮當天,其中一方全程面無表情,儀式上雙方沒有目光接觸,新娘甚至還時不時掙脫新郎試圖握住她的手,工作人員呆在旁邊都覺得尷尬,這樣的婚姻能長久那才是見了鬼了。
新郎結婚當天性子比較急這是普遍的共性,但是急到動不動暴跳如雷那就是個人修養問題了。一點小事就不停的催促,甚至出口成臟,甩臉色給所有人看。即使新娘當天再隱忍,這日子恐怕也難以長久。
閃婚的雖然說未必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是目前從我身邊人的案例來看,一個幸福的都沒有。婚后相對無言,各過個的似乎是一種普遍現象。注意,閃婚不等于相親。原始的相親雖然被很多媒體和自媒體詬病良久,但作為一種促進單身男女聯姻的手段,在現實中獲得理想婚姻的機率還是不小的。
認識的渠道跟日后的幸福應該有一定關聯。我是一個喜歡在拍攝時和新人聊天的攝影師,拍過的新人中通過非正常渠道認識的比我原來想象的要高。比如,同事、同學這種關系是最容易最后走到一起的。
也是婚姻中組成比例最高的一種方式。同時,打游戲認識的也不少,這種其實日常中倒也處的融洽。碰到過最戲劇化的是公交車上上下車擦肩而過,不知怎麼就看對眼了。聽新娘說的時候感覺都在像在聽段子。當然,有一種渠道認識的基本上可以注定婚姻必定不長久,那就是「牌友」。麻將室、棋牌室這種地方認識并走到一起的人遲早會因為賭博弄到妻離子散。
另外還拍過一對特殊的同事關系,新娘是「小姐」,新郎是「看場子」的,婚禮是一個長期化夜場妝的化妝師聯系婚慶公司幫忙操辦的。碰巧化妝師跟我也很熟,就幫忙拍了這場婚禮,婚禮當天來捧場的人也算不少,伴郎團和伴娘團也很龐大,攝像師請伴郎團一人說一句祝福語,這幫人把「顛鸞倒鳳七十二式」幾乎輪流口播了一遍。
搞得我和攝像小哥拍攝全程面紅耳赤,渾身大汗。雖然這樣的關系在外人看來有些非主流甚至鄙夷。但是至少最近一次和那個化妝師聊天,人家結婚五六年了現在依然還生活在一起。
要說印象最深刻的一例,那還是省內周邊某縣新娘嫁到我所在的這個城市。早上化妝的時候,還是按照慣常的習慣和新娘聊天。
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相親。
那相親那天你覺得新郎哪一點吸引到你了?
沒有吸引我的地方。
雖然有點尷尬,但還是問了第三個問題:那你決定和他結婚是因為他哪些特質讓你鐘意?
他愿意把工資卡交給我,還能解決我的戶口問題。
如此直白的回答,讓我猝不及防。這種毫無感情的婚姻在我多年的拍攝生涯里也不多見。那天的拍攝自然是有點尷尬的。新郎很熱情,伴郎團也很給力。
看得出男方那邊對女方挺滿意。就是新娘全程幾乎喜怒不形于色,一臉面癱的搞完了整場婚禮。我也不知道新郎官到底知不知道新娘為什麼會和他結婚,感覺應該是不知道的。有點可憐他,想提醒又不知如何開口,同場的化妝師看出我的心思,也勸我不要多事。現實的婚姻那麼多,我們管不了也輪不到我們管。
各位看官覺得這樣的婚姻能長久嗎?
==============================================
04.03凌晨更新:
我大約是2010年進入到婚禮拍攝這行,早些年,每拍完一場婚禮,我都有寫攝影手記的習慣。甚至這些手記加了我QQ或微信的新人都可以看到,不僅他們看,還會給伴郎伴娘和身邊的朋友看。看完還會給我評論留言。
那個時間段,婚禮攝影還不算太流行,好多人還不清楚我們到底是干嘛的,新人家里問的最多的話,這也要拍,這有什麼好拍的。這麼亂就別拍了,若是把鏡頭對準他們,好些人還會雙手掩面,羞澀的說:不要拍我,像個瘋婆子一樣,丑死了。可能在他們心目中,只有全家福,家人之間彼此的合影才算是比較正式的拍攝,即使到現在在好多父母輩心目也是會覺得只有留下幾張正式的合影才算是有紀念價值的拍攝。
早期拍攝的時候,信息并不算太發達,甚至于現代化的智能手機都還未完全普及(我自己也是用的塞班系統的諾基亞)。遠做不到現在打開手機各種信息隨心所欲,想搜就搜的地步。新人和他們的父母當天很多都是處于茫然無措的階段,很多時候都是靠我們和攝像師幫他們把握婚禮的整個進程,哪一步該做什麼也是我們當天告訴他們,早做準備。
碰見完全沒有經驗的新人家庭,甚至還要手把手的教他們在哪個流程的時候說什麼,怎麼說。紅包里面塞多少錢,準備多少個,在什麼情形下用什麼套路應對等等這些。我們也習慣了在婚禮當天來幫新人控制整個婚禮進程。但是有一個新娘直到現在為止,我都會驚嘆于她出色的控場能力。
這對新人是11年05月22日圓滿禮成,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因為專程去翻了當年的攝影手記。這位新娘是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經理,她是我記憶里僅有的幾個婚禮當天讓我全程只負責拍攝,不做任何其他事的新娘。她的統籌能力強到什麼地步?全程不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所有東西全部記在腦海里。四個伴娘早早的被她明確的分派了任務,「明確」,這個非常重要,原因后面說。誰拿戒指送戒指,誰接紅包記名字,誰拎婚紗禮服,誰負責引領女方這邊嘉賓,誰必須拿著手機寸步不離新娘左右,誰在儀式舞台上送香檳酒。
連手捧花保管員都指定好了(別笑,還真有馬大哈新人婚禮當天把手捧花忘在新房了)。早上是酒店出嫁,化妝的過程中不停的在指派工作,并且把自己草擬的流程除了向伴娘和她的家人。包括我和攝像師都復述了一遍。具體細化到某些關鍵流程的的對接人甚至哪些游戲在門外做,哪些游戲門里做都有明確的指示。沒錯,在沒有抖音快手掌上百度的年代,新娘自己一個人把接親的游戲都想好了。當然暗號也明確告知了堵門的新娘,什麼時候進行下一步,什麼時候開門按她的暗號來就好。這一番操作讓一旁的攝像師和化妝師嘖嘖稱奇,也讓我暗贊不已。這個關鍵點讓我在後來經歷的更多婚禮里愈發覺得難能可貴。
這個新娘不僅控場能力強,情商也非常高。新郎來了以后,說實在的,第一印象他是配不上新娘的。
不僅是外形,談吐、應變能力各方面都比新娘遜色不少。但是這種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畢竟配不配這種事輪不到我們這些外人來管。求婚環節倒也順利,新郎口才一般,但一番大白話說出來也是感人肺腑,比某些肉麻矯情的背雞湯讓人反而感覺更加受用。新娘也適時的收起了一些風采,把焦點留給了新郎官。
女方這邊敬茶一切順利。到了男方敬茶那邊,出了一點小意外。原計劃只在新房給新郎的父母敬茶(本地的習俗一般也只是給雙方父母敬茶),新郎的外婆是安排直接去酒店參加儀式。沒想到當天外婆執意要來新房看看新媳婦,看看其實倒也沒什麼,但是給公公婆婆敬完茶之后,其中一個舅舅突然說給外婆也應該敬茶,敬茶倒也沒什麼。尷尬就尷尬在老人之前全無準備,只準備了前來吃酒的小紅包。
如果拿來做改口費紅包很明顯太小了拿不出手。但是這個理由又不能直接說出來,偏偏公公婆婆的改口費大紅包在剛才敬茶的時候已經給了,現在一時半刻沒辦法再湊一個拿得出手的大紅包(再此提醒各位參加婚禮的人,別隨便提建議,可能你隨口一句話就會把主人家的流程計劃全盤打亂)。公婆緊張商量的時候被站在一旁的新娘瞟見了,使了個眼色讓一個伴娘(同時也是她表妹)借倒水的功夫湊過去。表妹也很聰明,撿了幾句耳朵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馬上回報。新娘不動聲色的把另一個負責保管紅包的伴娘叫了過來,從她的包里把自己親媽給的紅包摸了出來然后把新郎叫了過來交代了幾句把紅包給了他。新郎官的臉上滿是感激,新娘子露出了一個得意的笑容,用肩膀撞了一下老公,故意把側臉貼了過去,拋了一個眼神給他…………看的我和攝像師真是滿滿的羨慕嫉妒
婚禮迎賓,大方得體。來的人只要和她打過照面,基本上都不會認錯。和婚禮主持人交接的時候思路清晰,言簡意賅。幾個節點交代的清清楚楚,各個環節的負責人也安排的妥妥當當。儀式全程基本都是照著她的計劃在走,唯一的小瑕疵是音響師在新郎致辭的時候提前切走了背景音樂。瑕不掩瑜,婚禮能進行到這樣,可以說是相當成功了。當然心中有個疑團一直未解,想著在新娘換完敬酒服的時候進化妝間找機會聊一下。不過,化妝師比我更按捺不住,把我的疑惑提前問了。新娘子婚禮結束,人也輕松了不少,對于化妝師的八卦也沒怎麼隱瞞。這個新郎官是她的小學到高中的同學,國中時確立的關系(真早熟啊!),雖然國中和高中不同班,但是感情卻一點沒受阻隔。高中時新娘子因為被班主任偏愛而在班上經常受排擠,有些女生還有意無意的欺負她。
每次都是新郎官出面擺平,大大小小的架也打過不少(看樣子打架在女生心目中印象也不是那麼壞,關鍵是看為誰打)。最嚴重的一次差點被開除,動用關系好說歹說把學籍保住了。但是就那麼一次,新娘子就確定此生就認準他了(打架抱得美人歸,怎麼看都像中二小說的劇情)。高中畢業后,女方去了北京讀大學,男方找關系去當了兵。當兵回來,和戰友一起自主創業,普普通通小老闆(做什麼的新娘就是不說),和新娘的學歷工作都不能比,也不是那種特別會哄女孩子開心的類型。但是就讓她很有安全感(新娘原話,看樣子安全感是女孩子的一種普遍需求)。嗯!給我的感覺應該就是「事情交給他辦,能讓人放心。」女強男弱未必不會幸福,更多是看強的這一方怎麼表現,至少婚禮當天我觀察到的,新娘懂得示弱,該給面子的時候給足面子,并未「恃強凌弱」,也沒有「恃寵而驕」。
男方關鍵的時候也扛得住,踏實,不浮躁。并沒有不合時宜的強行裝逼。事實證明,九年過去了,新娘子早已生了二胎,每周QQ空間里都會定時曬娃,奶爸永遠是一臉憨厚的當著背景板。每次看到都能感受到那都快爆出屏幕的幸福感。有情人永成眷屬!
順便說一下婚禮當天為什麼新人要明確下達任務。
好些伴娘渾渾噩噩呆了一天卻什麼「正事」都沒干,自拍照和紅包倒是收獲了一大堆。其中固然有經驗不足的問題。但新娘沒有給她明確指派任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只有一位伴娘,不用新娘說,她自己也會注意到很多事情。通常只有一位伴娘的,她的能力基本都弱不到哪里去。但是伴娘越多就容易出紕漏,為什麼?因為責任分擔了。如果之前新娘沒有明確「下任務」,每個人都會不自覺的認為這個事會有其她人來做或是新娘早已經安排好了。
其實新娘自己都是蒙的,還指望你們這些伴娘幫她兜著呢?這點伴郎往往就做的好很多,雖然往往會疏忽一些小細節,但大關節的各種提醒絕對不會少。思維方式的差異還體現在,出了紕漏,伴娘著急的是想辦法安撫新娘和周邊人的情緒,伴郎則是各逞所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所以,統籌安排,明確職責確實是一個新娘能力的重要體現。
之前說到難能可貴是因為在很多婚禮接親里,堵門的只想著要紅包,外面接親的只想著怎麼能想盡辦法快速沖進去。這就存在本質上的矛盾。堵門的不知道外面接親的究竟帶了多少紅包,后面是否還會塞進來更大的紅包,我現在把門開了會不會很虧。每道關卡都想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誰也不情愿拿到一塊兩塊就心滿意足放人進來。而外面接親的隊伍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關卡,每道門需要撒多少紅包才能進入到下一環節。
所以趨于保守政策不可能在第一道門就把所有紅包全部掏出來。說得好聽點叫零和博弈,說的通俗點就是打心理戰。如果是正常狀態下,還可以通過談判把雙方利益最大化。可是在接親模式下,門里門外一般喧囂,誰也聽不清門的另一頭表達的所有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好比做游戲,有的喊著要唱歌,有的喊著你說十個新娘的昵稱,有的問你和新娘第一次接吻是什麼時候。各人自說自話,亂作一團,外面的新郎和伴郎根本收不到一個明確的信息,不知道該聽誰的。最后往往就變成兩個字:紅包!紅包!!但是塞了紅包往往門不能馬上打開,時間一長,各種信息大爆炸吵得門外的迎親團頭昏腦漲,焦躁不安,往往就會用最直接的一招「撞門」來解決問題。當然這種方法用不好容易惹得新娘家更加不滿。
說起來這種習俗和原始社會的搶親也算一脈相承,原始部落為了避免近親通婚,都是去別的部落搶老婆。若是雙方部落實力懸殊,直接用搶就可解決問題。若是實力相當,少不得會用各種獵物和生活用品拿來交換,甚至也有拿本部落的女[性.交]換對方部落的女性。原始社會嘛!大家坦誠相見,我就拿來這麼多東西,你一眼都看得到,覺得合適就交換,不合適我們再想辦法。簡單、直接。現在是文明社會,大家都是文明人,隔著門不好溝通。「你把門開條縫,我把紅包塞進來」天下所有的新郎都是瞄人縫,就這一個套路,概莫除外。門只要開了一條縫,那就絕無再關上去的可能。剩下的就是想辦法再讓下一道門「開一條縫」。
這個新娘聰明就聰明在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的職場經驗和對人物心理的了解給迎親團加了一個「進度條」。
知乎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麼很多男孩子追女生追到一半就不追了」,高贊回答有個答案深得我心,「我怎麼知道一半是哪里,你頭上又沒長個進度條」。迎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比作為一場大型游戲。男人的天性就是喜歡競爭,喜歡挑戰,否則世界盃怎麼能成為世界頭號熱門賺錢機器。你敞開大門讓他們輕松進來,他們還會覺得索然無味,沒什麼意思。伴娘們和女方親戚七嘴八舌,各執一詞,他無法接收到一個明確的游戲規則也覺得心里煩。新娘自己設定一個規則,做游戲也好,唱歌也好,真心話大冒險也好,他沒完成或是回答錯了,紅包拿來。做到了你就允許他到下一步。這種可視化的誘導深入會不自覺的刺激新郎自覺進入到下一環節,并暗示要接到你是需要經過考驗和挑戰的。
固然他紅包掏得心甘情愿,而且他把你從家里抱走的時候會更有成就感。如果再允許伴娘參與互動一下,那伴郎更是蠢蠢欲動,別說讓他們跳夏威夷草裙舞,就是俄羅斯大腿舞也是張腿就來。
未完待續,寫的好累,一邊寫一邊回憶,還得不時翻看之前的攝影手記。不知不覺天都亮了。先睡一覺,想到有合適的例子隨時更新。
04.08繼續更新,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封城76天的武漢終于解封了。自火神山拍攝回來在家整整坐了65天,前所未有,希望以后也不會有。武漢繼續加油,還未復工的我和我的同行要堅持到云開霧散的那一天。希望所有的武漢人和湖北人在外不再受到歧視。心里的門打開了,疫情才算真正過去了。
==============================================
前幾年關于鳳凰男的話題可以說是火的不行了。那個金華8000男的帖子想必很多人都看過。當然現實中我并沒有碰見這樣的極品,我的小伙伴們也都無緣得見。換個角度試想一下,這樣的極品現實中能如愿以償的機率想必不會比中五百萬高更多。其實「鳳凰男」本身應該是一個相對中性的詞,只是被一些比較特別的人將這個詞負面化了。坦率的說,再沒有接觸之前,我對這個群體多多少少受了網上那些神貼的影響,有一些成見在心里。對于他們現實中的婚姻難免也有些好奇,偶然一次,正好拍到一場還算名副其實的「鳳凰男」和「孔雀女」的婚禮。今天翻找了一下,當天的攝影手記還在。干脆就直接把手記貼上來吧。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婚禮日期是2015年的5月,地點是本市郊區一個酒店里,酒店大概是稍微正規一點的農家樂級別吧。
是男方這邊單獨辦的婚禮。
以下是手記正文:
這場婚禮是我迄今為止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場。深刻的原因是從業幾年以來,第一次被粗心的迎親車隊給甩了。本地的交通太堵,新郎也太急著回去,攝像車竟然忘了我沒有上來就跑了。當然這是一個小插曲,真正讓我難忘的是新娘的父親。
新娘一家都是浙江人。新娘的父親是寧波人,母親是湖州人,她自己出生在嘉興,長在北京,工作在國外。嗯!算是出身一個商賈之家吧。出于職業習慣,我很少打聽新人的個人信息,尤其是那種看起來就是政商類的、新娘的父親初見就是那種有較高身份但又不是那種很有距離感的儒雅男人。身上有著印象中浙商有文化有修養的氣質。并沒有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攝影師而對我有所輕慢,
拍攝中的交流一直是在一種安靜,緩慢的氣氛中進行。
房間里只有新娘和她的父母、兩個伴娘還有我這個不斷為他們記錄的人。新娘不斷接著電話,告知新房和酒店的位置,她有好多同學和姐妹都是婚禮當天才從全球各地陸續抵達。慈祥的父親不時端詳著鏡中寶貝女兒,新娘子也會回以一個鬼臉或莞爾一笑。新娘的母親從頭到尾話都不多,更多的時候是端坐在床上,間或幫自己的丈夫整理一下衣服和領帶,為女兒倒上一杯水。
在交流過程中,我提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北方尤其是北京喜歡用紙幣,而江浙一帶更喜歡用硬幣?這位父親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從浙商的傳統講起。他說:浙商的傳統普遍比較低調,也很有憂患意識。經營生意講究誠信,在外打拼時也非常團結。對于自己的子女,不愿意讓他們養尊處優,還要不時培養他們的危機感。
對于家里的財產,也是刻意低調處理。不愿讓子女失去動力,坐享其成。但骨子里的憂患意識還是會讓他們未雨綢繆,會把家里的金銀和一些保值的財物放在罐子里,埋在地下。以防哪天突然有什麼變故,至少還有一些遺產可供家族東山再起。哪怕子女不是做大事的料,至少還有本錢做點小生意,保證衣食無憂,子孫延綿。一直到現在還保留了這種傳統,在蓋房的時候,會拋撒一些硬幣到地基里。說到這里,我有點明白了,這,就是傳統。
我其實有點好奇為什麼只有新娘的父母來參加她的婚禮,并沒有看見其他的兄弟姐妹。包括這場婚禮的伴娘都是新郎的表妹、堂妹。但是,到了儀式上,我知道了。這場婚禮的新郎是一個標準的鳳凰男,家里在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村落。經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是法國的一家外企的核心員工,整個家族都以他為驕傲。
整個婚禮當天,新郎的父母和他的家人都有一股藏不住的驕傲和喜悅在臉上。婚禮儀式是在郊區一個普通的酒店里舉行,略顯混亂嘈雜的場景讓新娘意外不已,來賓沒有紅包而是直接塞鈔票的做法也讓她非常詫異。倒是新娘的父親在旁邊顯得非常淡定,仿佛這一切都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儀式開始,現場依舊喧囂不已。我早已習慣了這種喧囂的婚禮氣氛,倒是新娘還顯得有點不大適應。新郎官很善解人意,刻意提高了自己的嗓門,把來賓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儀式本身來。傳統的流程一切正常進行。到了雙方父母發言的環節,新娘的父親,這位外表儒雅的浙江爸爸終于展示出了自己真正的氣場。一開口,渾厚的男中音就讓現場的聲音越來越小。無須多言,只需從聲音里透出的那種自信和閱歷就讓人感受到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這位父親并沒有和很多人說一些場面話,客套話。也沒有如某些官員那樣從意識形態方面說一些假大空的東西。首先很真誠的感謝對方培養了這麼好的兒子,如此的愛我,疼我,包容我家**(新娘的名字)。當一位慈父口中一口一個「我家**」的時候,那種舐犢之情已經深深感染到我了。當感謝完新郎父母以后,深深的朝他們鞠了一躬。新郎樸實的父母頓時手足無措,連聲說:親家客氣,親家客氣。接著又對新娘提了一番要求,讓她結婚以后務必收斂起自己任性,傲嬌的性格。識大體,顧大局。好好照顧丈夫,孝敬公婆。視對方的父母如自己的父母。夫妻同心,共同建設好你們的家庭。對新郎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他結婚以后能一如既往的愛護她,呵護她,照顧她。
我將她托付給你,下半生你就是她的依靠。這是于私。于公,你現在身在國外,為外國人做事。但要牢記你是一個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任何時候不可做有辱人格,國格的事情。希望你們到了國外,能學習他人所長,將來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番侃侃道來,完全是行云流水,即興發揮。聽到此處,新郎的父親默默把足有四頁的演講稿收了起來,把主持人拉到台下,悄悄的說:等下我就不說了。主持人說:您還是說幾句吧!老人連忙擺手:說不來,說不來。算了,算了。后面新娘的父親又對新郎的父母說了一些話,只聽的台下鴉雀無聲,贊嘆不已。一位男方的老人感嘆道:到底是大戶人家,說話有水平啊!我們鄉里人哪說得出來這種話。這小子有福啊!同桌的也紛紛附和贊同。
這位父親真是用心良苦。為了自己的女兒不受老公家里這邊親戚的輕慢。明明是男方的婚禮,這一番講話瞬間讓自己成了全場的焦點,瞬間在婚禮上反客為主。用自己的氣場幫女兒的未來鋪平了道路。這樣的父親,真是讓人又敬佩又敬畏。應新人要求,不放上正面照。祝福你們!
時至今日,我依然對這場婚禮記憶猶新,那一番侃侃而談簡直是老丈人在台上發言的典范。這對新人已經好幾年沒聯系了,相信早已在國外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也相信他們早已擁有了愛情的結晶。寫到這里突然發現已經偏題了,后面如果沒有特別切題的案例,那就單獨發表文章,不再更新。感謝閱讀!今天是值得紀念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