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為什麼最后四阿哥贏了?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8

ADVERTISEMENT

因為他徹底明白了,康熙到底是怎麼想的。

康熙的兒子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廢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後來的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ADVERTISEMENT

1. 奪嫡第一回合,太子與大阿哥之爭

最早爭奪皇位的,其實并沒有那麼多皇子參與,只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之間的角逐。

胤礽排名老二,怎麼會當上太子的呢?

因為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生的,按血統排序,他才算是嫡長子。

而大阿哥胤褆,雖然投胎排了個第一名,但他并不是皇后親生的,而是惠妃庶出的,所以康熙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有重視過他。

康熙與皇后是自幼就認識,兩小無猜長大的,他倆感情很好,當年皇后生孩子時難產而死,但還是把胤礽生下來了。

康熙很心疼,他把對皇后的愛都寄托在這個克死了母親的孩子身上。

所以在胤礽兩歲的時候,康熙效法漢人王朝的傳統,立胤礽為太子。

沒想到,這就遭到了大臣們群起反對:

ADVERTISEMENT

「咱大清立國以來,祖制就沒有過早立太子之說。阿哥未成年就立為太子,這對其他皇子不公平。」

大臣們搬出的這條祖制,是說太子不一定立嫡,所有皇子都有機會,這樣才是公平競爭,皇子們就能積極表現自己,讓后世不出現昏君。

但康熙不同意:「我就偏要立胤礽為太子,你們都別叨逼叨了。」

康熙對胤礽非常溺愛的,他是一個很寵孩子的爸爸。

胤礽四歲時曾感染上天花,嚇得康熙終日惶惶,不僅親自為兒子端湯送藥,更是天天前往太廟禱告,募集天下名醫為太子治病。

他挑選最好的老師給太子上課,日理萬機的他,也經常抽出時間來教胤礽讀書認字,學做人道理。

經過康熙多年嘔心瀝血的照顧,太子長大成人后果然儀表翩翩,博學多才,滿朝文武官員都認可他。

只不過,隨著日子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在改變,因為其他的阿哥們也都長大了。

康熙是一個父親,看著孩子們內心感嘆:「你們都是朕的兒子啊,手心手背都是肉,朕都一視同仁。」

除了太子,康熙也一直好好培養其他兒子們,給他們鍛煉的機會。

只要干得好,康熙給他們有的封王,有的封為貝勒。

身為太子的胤礽,從小就習慣了父皇的寵溺,對于父皇將這種愛意分給了其他兄弟的行為,感到了嫉妒。

ADVERTISEMENT

他開始急躁冒進,有了非分之想,認為自己是太子,所有一切都是應得的,是理所當然的。

于是胤礽成年之后,性情大變,養成了暴戾的性格,做事無法無天,高傲自大。

大臣們都搖頭:「太子爺太剛愎自用了,動不動就要殺下人和奴才,不把奴才們當人。」

胤礽不光喜歡虐殺自己的奴仆,對很多親王和大臣都不屑一顧,有次發怒,還動手鞭撻過郡王和貝勒。

這惹得康熙很不高興:「誰教你這麼殘忍的?朕的大清還能交給你嗎?」

這是康熙第一次公開訓斥太子,這就引起其他阿哥們虎視眈眈。

只要太子一出錯,那就意味著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其中就要數大阿哥胤褆最不服氣。

大阿哥一樣喜歡發牢騷:「憑什麼胤礽就因為是皇后生的,便可以當太子?我身為大阿哥,在皇阿瑪面前努力表現了這麼多年,卻沒有做皇帝的機會,命運就這麼不公平嗎?」

事實上,大阿哥胤褆從小便出類拔萃,堪稱文武全才,文能辦理政務井井有條,武能上戰場打仗手撕敵人,不滿二十歲就代父出征,一點都不是紈绔子弟。

對比康熙其他二十多個兒子,大阿哥也是最有實力和太子競爭的。

因為兩個人的背后,都有朝廷勢力的支持。

大阿哥胤禔的舅舅是納蘭明珠,官拜武英殿大學士,議政內大臣,正一品大員。

太子胤礽的叔姥爺是索額圖,官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也是正一品大員。

「大阿哥黨」和「太子黨」水火不容,兩派人經常明爭暗斗。

明珠想幫助大阿哥上位,在朝廷里面黨營私、排斥異己,他利用職權打壓了太子一派的人,給太子黨的官員穿小鞋,或者將他們貶去做地方小官。

明珠這麼做,引得康熙很不爽,把他叫來罵了一頓:「明珠,你最近手是不是伸得有點長了?」

面對康熙的敲打,明珠表面唯唯諾諾,背后卻并沒有收斂跡象,繼續卷入到儲君的斗爭中。

康熙大怒:「朕的話你沒聽清楚嗎?」

于是他進而罷黜納蘭明珠內閣大學士之職,讓這個名震天下權臣一朝歸零。

明珠失了勢,等于大阿哥沒了靠山,在朝中沒了黨派支持,他只能夾起尾巴做人,等待機會。

很快,大阿哥的機會就來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率兵御駕親征噶爾丹,大阿哥胤禔隨軍出戰,而太子胤礽則受命留守監國。

太子自小被寵愛著,并沒有想到應該怎樣好好維護自己與父親的關系。

在西北戰場上指揮打仗的康熙,很掛念在家里的太子,就算戰事吃緊,他都不忘寫信派八百里加急文書和兒子聊天。

「乖兒子,朕今天打退了一股敵人,哈哈!」

「哇哦,今天的西北煎餅很好吃啊!」

「媽呀,朕今天坐馬車暈車了!」

幾乎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跟這個寶貝兒子嘮叨一番。

大阿哥在一邊看著,表情像吃了狗屎一樣:「皇阿瑪,你怎麼天天都給太子寫信啊?」

康熙露出慈祥父親的微笑:「太子一個人在家監國,朕不是怕他掛念嘛。」

大阿哥很嫉妒,但那有什麼辦法呢?父皇在乎的人是太子。

然而,太子卻一封信也沒給回過來。

這種感覺就像舔狗給女神發消息,舔狗打了一堆字,女神一句沒回,要不就是「嗯嗯」,這任誰都來氣。

但康熙明明不是舔狗,我是你爹啊!

這事弄得康熙大發脾氣,下了正式的圣旨嚴詞訓斥太子:

「你監國太子有這麼忙嗎?一封信也不給朕回復,你爹在外打仗,刀光劍影,你一點都不關心你爹嗎?」

太子被嚇怕了,他顫顫巍巍地問內閣首輔索額圖:「皇阿瑪這是怎麼了?」

太子著實沒有注意到自己老爹的感受,他生性麻木涼薄,自小就在有人哄有人寵溺的環境下長大,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

其他皇子見康熙震怒了,知道機會來了,于是打太子小報告的密信一封接著一封送到康熙的大營里。

這些舉報信里,有不少是說太子勾結索額圖,圖謀不軌。

原來,索額圖等眾多大臣趁皇帝外出御駕親征時,整天在太子身邊阿諛逢迎,使得太子飄飄然了,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太子在紫禁城金鑾殿上監國,在眾大臣面前趾高氣揚,他眼巴巴盯著身后的龍椅,卻不敢坐上去。

他無比渴望著這個帝位,他的御服都用黃色,暗地里悄悄穿上龍袍,一切儀制幾與皇帝相似。

索額圖明白太子的心思,為了讓太子早坐龍廷,他組織了一堆黨羽官員,日夜在密謀。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看著這一封封舉報信,康熙氣得嘴唇在發抖:「反了,反了,這個不成器的兒子,養條狗都好過養他!」

大阿哥趁機火上澆油:「太子早就想取代皇阿瑪的位置了,這次出巡正好給了他機會。」

西北戰事稍微不緊張了,康熙御駕回京,開始找太子算賬。

他處死了太子黨的近臣隨從,讓胤礽好好感受一下皇帝的雷霆之怒:

「我叫你不回復信息,叫你圖謀你爹的皇位!」

太子嚇得跪在地上。

康熙又大罵:「還有你,索額圖,你是本朝第一罪人!」

因為太子黨的領袖就是位高權重的索額圖,康熙決定要好好打擊這股氣焰。

他勒令索額圖提前退休,又扣了個把持朝政、意圖謀反的帽子,將他送交宗人府審查。

不久后,一代權臣索額圖活活餓死在囚牢之中。他是繼明珠后,又一個因奪嫡被扳倒的重臣,太子從此失去了在朝廷里的最大勢力。

康熙對太子很是失望,這個兒子在自小被精心栽培,如今卻長歪了,他只得獨自嘆息。

為了打擊太子的勢力,康熙還將其他皇子的地位提升,給他們都封了爵,很多阿哥不是被封王,就是被封為貝勒,太子實力大受削減。

大阿哥被封為直郡王,他離皇位近了一步。

然而,面對皇帝老爹的敲打,太子不光沒有改正,依然故我,這終于導致了他跌下神壇。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帶著八位皇子巡視塞外,太子和大阿哥都在內。

其中的十八阿哥年齡最小,僅僅七歲,在旅途中對大漠的氣候水土不服,出現了發燒嘔吐的現象,看似有生命危險。

康熙很疼愛這個小兒子,決定停止這次行圍,帶領大隊人馬返回京城。

康熙每天都衣不解帶地照料著小兒子,為了避免十八阿哥旅途顛簸,康熙特意命令隨行隊伍緩緩而行,讓他躺著的馬車舒服點。

盡管如此小心翼翼,十八阿哥的病情還是再度惡化,御醫們都束手無策。

康熙心急如焚,叫來太子:「你來處理御駕隊伍的事務,朕要專心照顧十八阿哥。」

太子臉色不耐煩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太子這副態度激怒了康熙:「你弟弟病重,你做大哥的一點都不關心嗎?」

康熙失望至極:「你立刻給朕滾。」

太子挨罵之后,如同杯弓蛇影,心里驚慌失措。

他每天都派出親信去偵查康熙的日常起居,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作死的邊緣來回試探。

夜里,他偷偷跑到康熙營帳前,扒開幃幄的縫隙,鬼鬼祟祟地窺視里面的動靜。

他這個舉動可能是想來看看老爹今天心情怎樣,忐忑不安,不知道該不該進去認個錯。

但這一幕被大阿哥發現了,大阿哥馬上打起了小報告:「太子昨晚深夜窺視皇阿瑪的營帳,可能要弒逆。」

在大阿哥的添油加醋之下,康熙認定太子這是圖謀不軌,要弒父殺君,然后他就可以登基。

讓康熙更加心煩意亂的是,趕回京的旅途中,十八阿哥還是沒能挺過來,病亡了。

康熙懷著對死去的小兒子悲痛之情,他的情緒爆發了,召集了諸皇子大臣,狠狠訓斥著太子:

「你這幾日來在朕的帳幄周圍來回蹦跶是想干嘛呢?你是想謀害朕啊?」

胤礽嚇壞了,跪在地上辯解:

「皇阿瑪說我萬般不是,我都認了,但要說我謀逆行刺,我絕對不敢有此心啊。」

康熙怒火攻心:「朕的江山社稷,怎麼可能交付給你這種狼心狗肺之徒。」

康熙捶胸頓足,叫來近侍準備筆墨紙硯,寫了一道詔書。

胤礽本來是投了個好胎,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到如今已是第三十四個年頭,沒想到自己給自己作死了。

回到北京后,紫禁城金鑾殿上,宣旨太監當眾宣讀了詔書:

「太子胤礽居心叵測,覬覦帝位,意圖不軌,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實難繼任大統,即時廢除太子之位。」

太子被廢,朝野震驚,群臣無不愕然。

康熙一言不發,癱坐在龍椅上,臉色沉重,表情復雜。

聽到太子被廢的消息,最高興的莫過于大阿哥胤禔了,他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

如今這塊絆腳石終于被扳倒了,而皇子之中就數他最有資歷,也最有實力,那就意味著他可以上位了。

康熙命令他負責看管被廢的太子,這可把大阿哥樂壞了,他興奮地給皇帝進言:

「如果要誅殺胤礽,不用皇阿瑪親自動手,只要一聲令下,我這就去宰了他!」

康熙差點氣得吐血,他只是想懲罰一下太子,現在你卻落井下石,還想要把太子殺了?這簡直是毫無人性。

「你們是親兄弟啊,為了爭奪皇位,居然要自己兄弟去死,天下間還有你這等冷血之人嗎?」

大阿哥傻眼了,原來他判斷錯誤了。

康熙憤怒地說:「你太讓我心寒了,就算廢了胤礽,我也不可能立你為太子!」

太子胤礽剛剛被廢,兒子們一個個就像斗雞一樣,在那里蠢蠢欲動,這無疑又給了康熙沉重的精神打擊。

他想起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想到李世民兄弟自相殘殺的可怕結局,康熙便痛不欲生,整個人像是被一盆冰冷的雪水澆過一樣。

2. 九子下場,蠢蠢欲動

太子和大阿哥斗得兩敗俱傷,這就給了其他兄弟機會。

那麼康熙的其他兒子還有誰可以選擇呢?

三阿哥胤祉,是個書生學究,他聚集了社會上的一些名家合力編書,他傻傻地以為可以因此討得皇帝的歡心。

他的門人曾經四處活動,聯絡黨羽,但康熙并不喜歡他,更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

四阿哥胤禛,平日誠實孝順,吃齋念佛,以標榜自己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但他又是康熙兒子里心機最重的一個,人稱「冷面王」。

他行事低調,很沉得住氣,沒有人知道他在暗地里結交死黨,積蓄力量。

八阿哥胤禩,天資聰穎,待人寬和,大臣們都稱他為「八賢王」,簇擁在他身邊的官員一大堆,連很多皇子都攀附于他。

相比四阿哥胤禛,老八的集團太過于出風頭了。

九阿哥胤禟,自幼愛好讀書,喜歡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

但他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愣頭青,康熙并沒有青睞他,他只能轉而支持八阿哥。

十阿哥胤?,生母是個貴妃,但他行事魯莽,頭腦簡單,經常被康熙訓斥,看奪嫡無望,也只能加入八阿哥一黨。

十三阿哥胤祥,年少的時候,深得康熙的歡心,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當時許多人認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廢太子一事,胤祥替太子求情,遭受了牽連,被廢了爵位,在這段時間他得了一種叫作「鶴膝風」的病,因而退出了奪嫡,轉而支持四阿哥。

十四阿哥胤禵,他與四阿哥胤禛乃同一個皇妃生的親兄弟,但他們的感情并不好,他吃里扒外,加入了八爺黨。

但胤禵是康熙兒子之中能力最出色的一個,能征善戰,掛帥出征,屢屢得勝還朝,他的功績可以說是眾兄弟都做不到的。

九個皇子各有所長,但他們也都或多或少犯了些錯事,受到康熙批評。

他們為了上位,劃分了各自的陣營,形成了大爺黨、太子黨、四爺黨、八爺黨等多個派系。

奪嫡之爭開始浮出水面,并且愈演愈烈。皇子們都使出渾身解數,滿朝文武都開始選邊站隊。

康熙不禁感覺到,在這個爾虞我詐的朝堂之上,竟然只有自己是孤獨一人。

大阿哥已經被康熙點名說不會傳位給他了,眼看自己奪儲無望,他耍起了心機,向康熙舉薦了八阿哥胤禩。

他說:「有個叫張明德的術士,算命很準的,他預言八阿哥胤禩日后必定能繼承大統。」

康熙聽了這話,不太舒服,但不置可否。

這是大阿哥有意挖的坑,他知道老爹最討厭阿哥們找風水先生算自己能不能當皇帝,結黨互相舉薦更是大忌。

康熙不太相信自己這些兒子們,那就看看大臣們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吧。

他讓大臣們推舉皇儲之人,但讓他大跌眼鏡的是,大臣們都支持八阿哥胤禩。

康熙不高興,叫來大學士李光地:「朕也老了,這些龜兒子們一天天不省心,依愛卿看,朕百年之后,傳位給誰好呢?」

李光地實在不敢多說,搞不好把哪個皇子得罪了,自己將來怎樣死的都不知道,于是他很圓滑地說:「這是帝皇家事,一切由皇上定奪。」

康熙不讓他這樣兩邊討好,非讓他說出來不可。

他支支吾吾,只好說:「眼下這些皇子們,就數八王最賢」。

李光地這樣說,可是害死老八了。

其實八阿哥胤禩為人踏實能干,品行端正,內外關系確實都處理得不錯。

但與朝廷大臣們關系太好并非好事,皇帝之所以要廢黜太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子對皇位覬覦之心太重。

而此時滿朝文武都支持老八,那豈不是比太子胤礽還要有威脅?

康熙一向反感和警惕手下人拉幫結派,從此八阿哥就成了康熙主要打擊的對象了。

故而在廢太子僅一個月后,八阿哥胤禩也被革去貝勒爵位,降為閑散宗室。

為了教育皇子們別再爭權奪利,康熙干脆將所有皇子都叫到他跟前。

他專門將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揪了出來,作為反面的教材。

康熙當著眾多皇子們訓斥道:「你們都看看啊,老大、老八這兩個家伙,整天就會鉆營,現在朕宣布,他倆這輩子都沒有繼任大統的資格了,不光如此,朕還要重罰他倆。」

康熙本想殺雞儆猴,震懾其他蠢蠢欲動的兒子,但沒想到有兩個傻兒子毫無政治覺悟,居然跳出來求情。

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跪下來說:「八阿哥是絕對沒有異心的,我們愿意以性命擔保」。

「我去你的!」

康熙噴出了一口老血,剛剛不是才訓斥了皇子之間不要結黨嗎,你們這不是把老爹的話當耳邊風?

康熙氣得怒火攻心,當場就想拔出劍來把他們宰了,幸虧大臣們勸解方止。

但皇子之中,有一個人很鎮定,就是四阿哥胤禛。

雖然老四也覬覦皇位,很想當皇帝,但是,他懂得隱忍,收斂起鋒芒做人。

十三阿哥與他是一伙的,朝會散去后,他過來問胤禛:

「四哥,朝會上你咋不上去求情啊?」

老四說:「十三弟,你沒看見皇阿瑪發多大的火嗎?咱要懂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台上的人斗得你死我活,時機來了,咱才出手。」

不得不說,老四是一個聰明人,他深刻懂得人性,能洞察一切,為人又很低調,很會掩飾自己的野心。

老四在康熙面前總是一副很誠懇的樣子,跟各個阿哥都很友好,盡管其他阿哥陷害他,找他麻煩,他都默默接受,不去爭,不去搶。

康熙曾經當眾贊許:「老四與世無爭,光明正大,很孝順,這麼多皇子,就數他最讓朕舒心了。

人們并未察覺出,老四其實就是一頭蟄居著的伏虎,竭盡全力掩飾自己,磨去了棱角,等待時機發出致命一擊。

只有十四阿哥胤禵心里最清楚這一點,因為他和老四是同一個貴妃生的,最了解老四的性格了。

為了爭奪皇位,他已經和老四水火不容,早就翻了臉。

十四阿哥在背后跟其他皇子說道:「你們都別被老四的外表騙了,別看他老老實實的,他其實是一個老陰人,心狠手辣著呢,他將來要是做了皇帝,你們都得死。」

皇子們將信將疑,可能十四阿哥說得對吧,不叫的狗才是最會咬人的。

3. 兩立兩廢

兒子們的明爭暗斗,讓康熙精疲力竭,他一時半會兒也沒心神去收拾這群癟犢子。

他總會回想起被廢黜的太子,于是便派太監去打探胤礽的近況。

太監回來報告說:「廢太子病了,經常一語不發,行為瘋癲,好像被鬼附身了。」

康熙回想起來,胤礽被廢當天,天色忽暗,大風旋繞駕前,看來老天也不同意他廢掉太子啊!

他還屢次夢見已故的皇后赫舍里氏和祖母孝莊太后。

在夢中,這兩位對康熙最重要的親人都說:「胤礽被廢很不應該啊,這是冤案,望皇上收回成命。」

康熙也感覺到,太子已經立了幾十年了,此時被廢實在可惜。

胤礽碰了壁,也認錯了,這讓康熙心軟下來。

他在想:「縱使廢太子是個爛蘋果,都遠比狼子野心的大阿哥、八阿哥這種更爛的蘋果要好多了。」

但怎麼說呢,廢太子的詔書是自己下的,君無戲言,這著實難堪啊。

三阿哥胤祉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扳倒大阿哥。

他向康熙告密:「皇阿瑪,大阿哥曾經去找蒙古喇嘛,搞木偶詛咒的厭勝術,來害廢太子!

大阿哥迷信喇嘛,為了謀奪儲君之位,便用木偶扎針之術以擾亂太子胤礽的心神,這就是太子性情大變的原因。」

「啊?有這回事?」

康熙想起當初廢太子的時候,大阿哥甚至說出要替父殺子的話,這就不奇怪了,原來是這兔崽子的陰謀。

胤祉附和道:「是啊,現在水落石出了,就是大阿哥在搗鬼。」

康熙一怒之下,下旨革除大阿哥一切爵位,終身圈禁在一個府邸里不能外出。

大阿哥徹底沒了機會,也就從此下線了,遠離了奪嫡大戲。

盡管三阿哥胤祉舉報有功,但這種打小報告的作風,事后也遭康熙訓斥,命他去編撰《律歷淵源》。

此后,三阿哥胤祉轉行去做學問,再也沒有參與皇位爭斗,又一個皇子出局了。

康熙心里安慰自己,太子是被陷害的,他想借著大阿哥陰謀搞詛咒的事件就坡下驢,把太子接回來。

于是,僅僅半年后,他又將坐冷板凳的胤礽重新立為太子。

胤礽二次上位,喜極而泣。

但這回他也學聰明了,對于這種將太子說廢就廢、說立就立的老爹,根本不值得再信任,身為太子,他若想順利繼承皇位,還得培植自己的勢力。

于是,胤礽開始秘密結黨,他找到以前索額圖的余黨,組成了新的班底。

新的太子黨里,包含九門提督托合齊、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都統鄂繕,還有大內的太監,一系列朝廷重臣。

好家伙,太子已經把皇帝身邊的人都收買了。

九門提督托合齊,掌握著京城的衛戍布防,是肩負首都安全最重要的一個人。

連六部尚書的高官,都拜入太子門下,這還得了?他們要是密謀著找個機會搞政變,像唐朝李世民逼李淵退位一樣,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他們的密謀不知道為何泄密了,很快就有人報告給了康熙。

更加逆天的是,胤礽此時也說出了這一句靈魂拷問:

「古今天下豈有四十歲太子乎?」

他當了幾十年的太子了,太迫不及待想繼位了。

康熙惱羞成怒:「這幫狗賊,不殺不足以正朝廷風氣。」

他下旨把太子黨的黨羽全部抓捕歸案。

一時間眾多高官人頭落地,九門提督托合齊被挫骨揚灰,兵部尚書被鐵釘釘在墻上,刑部尚書被吊死在大獄……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再次下詔廢掉胤礽太子之位,將其拘禁看守。

胤礽第二次被廢,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這下他徹底完蛋了,再也沒有機會了。

兩次廢黜太子,給康熙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他開始反思起自己這數十年來在立儲問題上的失敗教訓。

他知道,只要有太子的存在,就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誘惑,給人爭權奪利提供了目標。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再也不想立太子了。

4. 八爺黨的出局

太子兩次被廢,大阿哥被圈禁,還有幾位皇子已經出局。

現在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了,當然還有那個平日裝得與世無爭的四阿哥胤禛。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8
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其中,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只是支持胤禩,并非有意奪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8
誰都沒想到,誰也不明白,這就是老四能上位的高明之處。他是真的老謀深算,明白了康熙的心思。真正把「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8
因為到要塵埃落地的時候,只剩四阿哥還有資格了。九子奪嫡看著好像很熱鬧,但別忘了一件事兒,康熙帝活了多少年。九子奪嫡翻到明面上,是一廢太子的時候,這時候是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之前,這些皇子就已經在折騰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8
雍正的優勢太明顯了:1. 從宗法上說,老大老二失去繼位資格之后,雍正在嫡庶這個維度上是最優(養母孝懿皇后身份高),在年齡這個維度上是次優,僅次于實際上也已經基本退出儲位之爭的老三。因此無論立嫡立長他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28
康熙也不傻,肯定找有能力的繼位唄!其他 8 位阿哥,誰能想出「清朝版房地產稅——攤丁入畝」這一政策?對部分歷史感興趣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8
一個老人,在垂暮之年,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明爭暗斗,手足相殘,估計內心真的是崩潰的;其實,這個時候他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力過關,淡泊皇位,哪怕是裝的;而老四明顯看透了康熙的這個想法,而康熙也知道老四看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8
很簡單,如果你把康熙臨終前這九個皇子地位身份排排坐,基本思維正常的人都會認為是四皇子把握更大老大被圈禁N年了,而且他在廢太子時舉止愚蠢遭到康熙厭惡,無望奪儲后又八爺穿一條褲子老二被廢黜N年了老三爵位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8
老大太蠢,老二爛泥扶不上墻,老三智商跟不上野心,老八攤子鋪得太大,康麻子表示受到了威脅。老十四就是個備胎。只有老四,悶聲發大財。老九是老八的,老十三是老四的。以及康麻子的這句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8
因為雍正夠能忍啊。從頭到尾的九龍奪嫡,前期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中期說是四阿哥和八阿哥,其實根本不是,一廢太子的時候老四還沒表露出野心來呢,老八被斷絕太子之路是康熙親手斷掉的,和老四沒啥關系。老四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8
很多事可以從結果倒推。雍正做了皇帝后干的怎麼樣大家有目共睹,而他的這種勤勉實干的性格肯定不是從他當上皇帝才養成,而是長久以來的一貫做法。康熙在位那麼久,九子奪嫡也不是一下子發生,這個過程持續了很久,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8
所謂「九子奪嫡」的分析,一般都從康熙這個君王的角度來看,從分析皇子的個人性格、素質和權力結構入手。在這里嘗試用利益集團分析法來看一看康熙朝奪嫡問題的背后有怎樣的利益糾葛。直接亮觀點:我較為支持閻崇年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8
先看大前提,康熙對皇子行為有兩條底線1.不威脅自己本身的皇權2.行事作風不失人倫底線所有的操作要基于這兩點同時康熙也有幾個感情方面很嚴重的傾向1.由于赫舍里皇后的早逝,對二阿哥非常偏愛2.由于良氏的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8
不用長篇大論就是一句話國庫財政沒錢了,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是繼位者。康熙朝中后期,國庫是個空殼子了,財政沒錢了。黃河水災,國庫已經撥不出賑濟的銀子了,要讓老四和老十三去找鹽商攤派,才把銀子湊齊。胡虜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8
我之前也比較傾向于傳統說法,雍正帝就是康熙帝選定的繼承人。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些清朝西方傳教士相關論文以及著作,我個人感覺是雍正帝也許是康熙帝認定的繼承人之一,但很可能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第一繼承人,皇十四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8
只是個人理解啊,康熙后期財政是真頂不住了,開始追繳欠銀,老二是唯唯諾諾不敢接手,就此退出競爭舞台;老八是借此打壓異己培養勢力,號稱「八爺黨」;唯獨老四,是老老實實追繳,被稱「冷面王」。老蔣說的好: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8
《雍正王朝》堪稱是最經典的宮斗劇之一。這個宮斗,不是后宮的娘娘們爭風吃醋,這是身處高層的男人們你死我活的斗爭。關乎國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8
就拿老四和他最大的對手老八對比: 首先,老八沒有摸透康熙的性格,他籠絡大臣以致于黨羽甚重。正所謂得民心不一定得君心。康熙認為,老八結黨營私,威脅皇權,說不定哪一天就逼自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8
因為二四定律啊。當皇位出現爭議時:皇子數量小于四,二皇子贏。皇子數量大于四,四皇子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8
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康麻子預定的繼承人不是雍正。結果被他輕易的奪得帝位,一眾兄弟,包括康麻子預定的候補皇帝,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一點水花不能夠激起,別說起兵打內戰,當眾跳大神跳鋼管舞的都沒有一個,只能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8
立嫡立長,居前者不用明爭,只要堅持站住,就可以贏了。這是最大的優勢。在此之前,胤禛已經處理過一些政務,表現是合格的,有特點,有成績。有人說也得罪人。的確,是得罪人。但是從康熙的角度看,就是被各方攻訐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