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義而生,為義而死。
他可以走很多「正確」的生路,最后還是遵從內心的義,走了最「美好」的絕路。
如果為善不得善終,你還會為善嗎?
大多數人都會遲疑吧。
但關羽不會。
敗走麥城真真寫得太好了,私以為好就好在整個章回不斷給關羽生路。
只要舍義,便可求生。
他只要自私一點,他只要稍微有一點私心,他只要對自己放低一點要求,他都能活。
可關羽為心中一義,自絕生路。
東吳勸降,這是一活,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死不屈,這是一絕生路。
麥城突圍,這是二活,他傲上不欺下,把周倉和精兵都留給麥城守將,自己帶兒子闖小路,這是二絕生路。
小路逃生,這是三活,被朱然掩殺后,關羽士兵已經所剩無幾,但關羽自己探路,讓其子關平斷后,把最危險的工作留給自己,這是三絕生路。
三次活路,關羽都出于「義」,自絕生路。
即便是已經被俘,關羽還有兩次生路。
孫權親自勸降,關羽厲聲罵退,這是他被自己「義」的行為所「累」。
左咸勸孫權殺關羽,說的是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闖五關斬六將,這是關羽被自己「義」的名聲所「累」。
關羽忠義,世間萬物都收買不了。
這就是他的死因。
關羽的義薄云天是一種人生價值觀,無私無我的境界。
關于關羽的「義」,我覺得簡體字更好的體現。
一個人展開雙臂向著太陽,那怕只是一點,都要把自己活得像太陽一樣熱烈。
關羽做到了,他把自己活成了太陽一樣熱烈,就算太陽會落下,可每個人都盼望著他重新升起的那一天。
沒有人能夠忍受離開太陽的日子。
關羽和關平的首級來到麥城,為他持了一輩子刀的周倉硬生生把自己脖子割斷。
苦苦守著麥城等著關羽的王甫更是直接從城樓跳下,把自己摔死在吳軍面前。
電視劇《三國演義》還加了一段情節,就是麥城的守軍都追隨關羽的腳步,一一赴死。
我和一個同樣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說起這個改編,都覺得改得極好。
在跟隨過這樣的主帥,在經歷過這樣的別離,如果我也是麥城的一員殘兵,也沒辦法繼續活在關羽死去的人間里。
甚至經歷過呂布死的赤兔馬都因關羽的死,絕食而亡。
更多的人無法接受關羽的離開,于是關羽成為了關公,成為了神。
關羽敗走麥城,卻戰勝了世間所有的惡,戰勝了人性所有的脆弱,他成了后世的那根永遠不敗的脊梁骨。
就像王健老師寫的《華容道上的獨白》中的一段。
六合雖廣啊,八荒可披啊。
天地是那麼遼闊,確實人生有很多選擇。
某心中只一個字勝過性命。
關羽在內心選擇「義」作為自己一生的道路。
人皆一生死,成敗終有天定。
生死不由人,成敗由天定。
但人生怎麼活,是由自己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