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相比起來,可能還是《二十四孝圖》里的故事比較陽間了。
易牙蒸了兒子給桀紂吃,你是蒸了老婆孝敬爸媽,這也算是個傳統,你若生在漢代能被縣里舉成孝子,現在也算是小有名氣。
于是大家都看到了這人模人樣的孝子。
現在到底是發達了,狗彘都能吃上人食,年去歲來,竟還能長成人的模樣,只是到底改不了吃屎,剛張嘴那臭味就要透出來的。
只是這也有了煩惱,人和畜牲都一般模樣,不免常會誤會。
于是有了人嫁到夫家去,才發現夫家是狗彘,不會做人食不說,還有諸多事情要人照料。一時間退也不是,進也不是,竟就呆在那圈子里,忍受熏天的臭氣。
人有臉皮,不敢叫苦的,狗彘卻先發聲了。不過到底人話學得不十分像,于是大家都識得這是狗彘了。
只是大家要迎這人出來,總不太容易,畢竟這雖不是人,但卻是鄉里有名的孝子,易牙親授的勛章還掛著,若強搶了,保不齊要遭報應,易牙的擁護者就要來敲打。
最好的法子,還是這人自己要出來。
人若想站起來,總可以站起來的,只趴著等別人的救濟,最后只能成為餐桌上的一道。
即便恨那人的麻木,對于兇手,更不能姑息。
只是每每要判決,總有要保護動物的和易牙的黨羽來攪擾,于是總不能根除。
要保護所有弱者,是件更難于上青天的事,凡是如此,人們就都該使自己強于畜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