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都是我很喜歡的動作明星。
兩位也都很偉大。
但二人確實有著很本質的不同。
成龍是一位很偉大的動作演員,他的電影在全世界都為人所推崇與熱愛。
而李小龍,本質上更像是一名純粹的武者,電影只是表達他思想的一種道具與媒介。
最迷李小龍的時候,曾查閱了大量他親筆寫下的手稿,不論是關于電影分鏡,還是對于格斗本身的理解與詮釋,都已經超越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本身。
李小龍受過高等教育,大學期間選修的專業是哲學,練過傳武,也鉆研過現代搏擊,而他自身也經歷過東西方文化的雙重沖擊與洗滌,正因如此,李小龍才會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成功也是無法復制的。
討論誰更能打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畢竟成龍巔峰時期的體重大概遠超巔峰期李小龍近20kg,跨越了數個重量級,粉絲們可能更愿意見到如同鄒市明大戰力王,可以放風箏吊打的情景。
而事實卻是,李小龍與成龍都不是職業格斗選手,二人的技術差距也不會如同鄒樊二人那般懸殊。
所以成龍的單骨,雙骨,「讓他贏吧」翻譯過來就是:我的量級超越李小龍數倍,我學習到的格斗技術與李那個年代所接觸到的技術相比,也進化了數倍,同為巔峰期,我是有信心贏這位前輩的。
(選圖或許是原圖主的主觀偏好,并沒有選成龍巔峰期的體格展現)
(其實紅番區時的肉量已經相當不錯了)
至于什麼吊打阿里,泰森之類的討論,則更是天方夜譚了。
畢竟,討論任何事物之前,或者說清空你的杯子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認并篤定科學。
而截拳道,也受制于時代與李小龍英年早逝這種情況本身,僅僅是一個剛創立理論的體系,并沒有完整的構架。
翻閱他的手稿時會發現李小龍的野心很大,不僅僅是電影,對于格斗術則更甚,很難想象這個體系的全貌究竟會什麼樣子,有沒有可能發展成為格雷西家族之于巴西柔術的高度。
只可惜,這個世界并沒有如果。
時代是在變化的,同樣,格斗技也是在不斷發展的。
用現代的目光去審視曾經的格斗家是片面的,也是不公平的。
就如同現今的站立最強格斗技,泰拳。
看六七十年代的視頻,發現當時的技術也是極其粗糙,并不合理。
因為現代的泰拳,其實融合了很多拳擊的技術令其更加完善,實用,更注重對頭部的防護。
現實世界并不是玄幻劇,什麼東西都是越古越逆天,古泰拳并沒有現代泰拳的效率更高,殺傷力更大。
同理,并不能因為看到李小龍打沙袋的一段視頻就徹底否認他。
什麼掉手,發力不正確,沒有扭腰送胯蹬地等等。
我們如今也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要結合當時的時代,條件去理解與思考。
畢竟同一時期,在美國大熱的空手道,職業選手們實戰時的動作幾乎如同搞笑的默劇一般。
而李小龍的動作與節奏,卻超越了這些空手道家們好幾個level。
我喜歡李小龍的理論與思想,也喜歡成龍的電影,二者并不矛盾。
作為影迷,或者格斗迷,真的沒必要捧一貶一。
因為李小龍的電影而思考,因為成龍的電影而熱愛。
二人都是這個世界送給全人類的瑰寶,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去欣賞,去思考,去感受。
如同李小龍曾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