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許多答案,越看越心涼。多數高贊回答都將空巢老人之晚景凄涼,歸咎于他們年輕時人品差勁,凄涼乃是現世的報應。然而現實并非全都如此,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并非如此。據我所知,即便是對旁人、對子女極佳的老人,他們也在守著空巢,只期待逢年過節晚輩的雁行,他們也是凄涼的,孤苦的。
不單農村的老人,許多中小城市的老人也正經受這種分離。以山東省為例,有一半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全是人品不行導致的麼?[1]
這幾十年,是中國幾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平狀態下人口劇烈流動。大家都在討生活,就像曾經班上的同學,最終各奔東西,許多關系很好很知心的朋友同學,在後來漸行漸遠,直至永不聯系。你把人都羈村子里不許出去,人也就沒有縣城高中的同學,也就不會離開本村發小了,但這是不可能的。
正因這變局,使上下兩輩,尤其是農村的上下兩輩,在才識和認知上有著根本無法彌補的巨大差異,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我們溝通有問題」。這是變局附帶的一個結果,并非原因。另一個結果,就是晚輩只能留在適合施展所學的經濟發達地帶,有些與長輩從小長大、此生所居的地方相距很遠,導致老人獨守空巢。
這就分為幾種情況:
①
晚輩在本村所處縣城、市區定居,較容易接老人進城,無法同居者也很容易回家探望。
還是以山東省為例,空巢老人占比最多的三個城市是煙台、威海、日照,比例遠遠高于省內其他市,這恰恰是因為本市非常富裕,有較好的保障,允許老人空巢。其他人均經濟不算很差,但也不是很好的地方(臨沂、濟寧),空巢老人比例反而很低。這是因為鄉下中青年居民定居很多就選擇在本市,老人當了一輩子農民,沒有什麼保障,空巢等于等死(甚至會餓死),于是子女接來老人進行照顧,使得空巢率較低。
生兒育女是傳統農村社會養老的最佳手段,在國家未發給一月70元基本生活保障金前(即2011年以前),農村孤寡老人自殺率非常高。
②
晚輩在大城市發展事業,因大城市房價敲骨吸髓,無法定居,想攢夠錢回本省省會定居。老人往往幫忙帶孩子,其后依然分居,晚輩時常回家探望父母。
這類人經濟水平相對較高,但也沒高到能在京滬廣定居,通常就在本省省會或較發達城市買房。部分因工種限制,雖結婚買房也依然無法回本省,導致雙方都與父母分居。部分回省者也與父母分居,唯有孩子出生后父母常來幫帶。因交通成本低,回家方便,老人也不甚孤獨。亦有購置兩套相鄰房產為父母居的,方便照顧而因同居產生過多矛盾。雖可以同居,但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主動選擇空巢,「現在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老了,只會給他們添麻煩,節假日來看看就可以了。」
③晚輩決定一直在大城市工作,或有出國者,一年一度回鄉。短時間較難安定,甚者夫妻也是兩地分居。
這種情況,老人雖然空巢,但基本的生活資金還是有的。因生活孤獨,一些期待社交的老人常以聚眾談天、跳廣場舞的形式打發歲月。
④真正晚景十分凄涼的空巢老人:家貧且與子女關系崩壞者。
空巢老人與子女關系崩壞,有兩種原因,要麼怨老人(知乎上出現此條),要麼怨子女。有些老人年輕時就很差勁,有些老人不懂溝通不會溝通,亦不乏現實版蘇大強。實話說,蘇大強的倆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倆兒媳婦加小石,在養老方面都是很盡責的,也都很有錢,蘇大強本人還是城市職工,有退休金。
倘使放普通家境的人身上,他蘇大強早就沒人搭理了(倒也不至于不給他錢)。
除此之外,還有的是子女的確不孝。苛取父母財產有之,掏空父母錢包還大言不慚者有之,辱罵毆打父母者有之,養不熟的白眼狼有之,一看見父母就覺得不順眼非要罵著玩的有之,曾經被照顧得很好卻覺得父母經濟條件差罵父母賤自己雖然工資不低但一分錢也不給的有之。當然,你在知乎上看不見這種人,老人不上知乎,所以都是老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