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清楚,清政府的頭頭們完全不懂列強為何崛起。
一個故事。左宗棠收復新疆,要和沙俄談判。現代人都懂一個道理,主場優勢。應該把沙俄談判官員請過來,以逸待勞,再加上沙俄正在和英國人對抗,清政府可以獲得更多利益。
可是慈禧和總理衙門堅決拒絕俄國人來北京的要求,非要派人去彼得堡談判。人家直接天天請你吃飯,看芭蕾,一住住半年,把你底牌摸得一清二楚,不費一兵一卒,從新疆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沙俄真不值得清朝害怕,他的地位就相當于現在中國,被世界第一強國英帝國針對。英國大概有一個半俄國那麼大。俄國大概有兩個清朝那麼大。清朝的頭頭們要是對國際事物有一丁點兒了解也,或者稍微懂點合縱連橫之術不至于讓俄國人欺負,甚至可以占點便宜。
他們連這點國際關系的情報都搞不到,更談不上了解人家國家的歷史,了解強國之道了。
日本人派了一百多人的考察團去學習,其中一半是實權官員另一半都是二代,而且學的是和自己制度最像的德國,學了將近兩年也就學了個大概。清朝派那幾個閑散王爺頂個p。
不過這是好事。其他國家皇族退出歷史舞台要等到一戰結束以后,大清1911年就沒了。某種程度上咱們屬于贏在了起跑線上。
有人說列強的制度優勢,這是在扯淡。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我國結束帝制轉向共和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早的1911年。論制度優勢,歐洲除了法國比咱有點制度優勢,其他國家都不太行。
而且我國非常厲害,從1911孫中山,到1949年蔣介石。中國一共出了7個總統,三個國民黨政府主席,還有不少代總統,可見民主政治還是比較順暢的,但那時候我國崛起了嗎?
事實勝于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