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論就是錯誤的。
不是正直、誠實、人品好的人大多混的差,而是正直、誠實、人品好,但是不會保護自己,被別人一直坑,沒有吸取教訓的人,大多混的差,這里有條件作為前提,這里的差距有云泥之別。
1
當年教員鬧革命的時候,曾一度不被看好,被雪藏。
在瑞金革命根據地的時候,由于王明和博古取得了當時的中央最高領導權,教員沒有被選擇,導致教員一度被雪藏。
後來瑞金根據地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教員差點被留在當地,不能跟隨紅軍出發長征,如果真的事這樣,中國的革命歷史是什麼樣的結局,也未可知。
後來有人拉了教員一把,教員跟隨者大家踏上了長征的路途。
長征途中,最開始是博古李德指揮軍隊,由于這兩個人的錯誤指揮,一路敗仗,損失了不少紅軍,這個時候教員就開始嘗試跟高層溝通,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員跟其他高層的溝通肯定是正直的、真誠的,同時也是就事論事的,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揮下打了許多敗仗,大家就會開始反思教員的思路和見解。
教員多頻次溝通,進行了大量的溝通,終于打動了其他高層人員,最后才有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高超戰術,還有了在遵義會議上確立以教員為中心的領導班子。
當時中央高層都是聰明人,只是缺乏正確的路線,教員只能憑借正直、真誠,以及人品好的基礎跟別人溝通,才能真正打動他們,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擁護。
但凡教員有點私心,有點陰謀詭計,這事肯定成不了。
正直、誠實和人品好是做事的基礎,不是壞事的基礎,誰都愿意跟這樣的人合作,沒人愿意跟滿肚子壞水的人合作。
2
教員以前不懂斗爭,不懂保護自己,這才是教員多次被雪藏的原因,我想教員也正是因為長征這一路,學會了斗爭,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避免風險。
在長征后期,張國燾在于教員他們合兵后又分兵之后,曾經就玩過陰謀詭計,想玩政治手段打壓教員,甚至不惜扣押人為自己爭取權力。
結果教員這邊早一步得到消息,立馬抓緊時間拉上人馬先撤向陜西,加上總體上紅軍多數人不想內斗,雙方才相安無事,沒有發生直接沖突。
人在正直、實誠,也需要有打狼的本事,要能盡早識別潛在的風險,避免被狼給傷了。
不少正直、實誠的人之所以混的差,主要是因為沒有打狼的本領,一直被坑,被坑了還不知道改變,以為要堅持所謂的正直才有意義,這是迂腐。
革命中我們普通紅軍都知道,朋友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要有好酒,還要有獵槍才行,才能從根本上保護正直、實誠,讓好的品質得到應有的價值。
好比職場上有小人,有勾心斗角,這個肯定有,要保護好自己,就要學習這些,以便從容應對這些,避免被坑,不能不學,不能只是逃避這些。
專讀毛選,建了一個分享讀毛選心得的賬號,里面有更多的總結和思考,對毛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關注公號「崔丁讀毛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