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黃巢,也許很多人對他的了解甚微,但他鮮為人知的詩作卻深入人心,比如「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盡管黃巢的詩歌作品存世稀少,但從這幾句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黃巢遠大的志向和美麗的想象力,令人深感震撼。
然而,一提到黃巢,人們通常不會將他視為一位詩人,而是把他看作是唐朝末年的起義軍首領。
盡管黃巢的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大唐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損失,幾乎喪失了強大的力量,國家的命運岌岌可危,唐朝名存實亡,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黃巢的行徑雖然相當殘暴,但在那個時代,他的起義對于我國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為國家剔除了一個長達近600年的「毒瘤」。
黃巢出身于一個鹽商家庭,他的家族通過世代販賣私鹽積累了豐厚的家財。雖然這種手法并不光彩,但他們積攢了屬于自己的財富。
當時,官府壟斷了食鹽的銷售權,而私鹽販子成為一個利益巨大的職業。
與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黃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機會,因為家境富裕。
黃巢在初學寫字時就已經能夠作詩了,從他現存的詩作來看,他還是有幾分才華的。
那個時代的文人并不僅僅是讀書人,還會學習一些武術。除了讀書之外,黃巢還學習了劍術、馬術和箭法,他在這些方面的技能也相當不錯。
然而,唐朝的人才眾多,科舉考試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黃巢成年后多次參加進士科考試,但未能超越千軍萬馬,幾次都落榜。
在最后一次落榜后,他感到非常失望,決定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
科場的失利使他對唐朝的不滿越發加深,他寫下了《不第后賦菊》,表達了反抗封建統治者的精神。
隨后,黃巢離開了長安,放棄了做官的志向,回家承擔起了家族的事業,成為了鹽幫的首領。
販運私鹽本來就屬于違法行為,黃巢不滿統治者,思考反抗的機會,但一直苦于機不可得。
直到874年,黃巢終于等到了時機。當時全國爆發了旱災和水災,糧食嚴重減產,百姓的賦稅負擔更加沉重,各州縣也沒有上報災情,導致百姓無家可歸,寸步難移。
正值青黃不接之際,統治者不僅沒有救災,還加重了百姓的稅收負擔,將農民逼到絕境。
于是,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和尚君長率領數千流民起義。
同樣是私鹽販子的黃巢看到同行紛紛起義,形勢喧囂,他也開始坐不住了。
875年,黃巢聯合自己的子侄領導數千流民,響應王仙芝的起義,聲勢越來越大。
在壓迫下無法生存的普通百姓看到有人帶頭反抗,紛紛加入起義行列,起義規模不斷擴大,唐朝統治者感到了威脅。
自古以來,普通民眾一直是承受苦難最多的群體。統治者不斷發動征戰,加重了對百姓的賦役,但只要老百姓的生計得以維持,沒有被逼入絕境,他們就不會走上反抗的道路。
因此,從歷史上的起義來看,大多數都是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黃巢起義卻引起了人們的側目,因為他的手段過于殘暴。
在封建時代,參與起義的人往往思想上是有局限的,他們將起義視為手段,旨在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并沒有高尚的理想。因此,每當攻占一座城池,他們就會進行燒殺搶掠。
然而,黃巢起義的行為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不僅指揮軍隊進行搶掠,還采取了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食人。
根據史書記載,黃巢領導的軍隊幾乎所向披靡,攻城掠地,不斷獲得勝利,但他并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
盡管起義軍的勢力迅速發展,但軍隊的供給始終無法跟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巢竟然下令讓軍隊掠奪人肉作為軍糧。
在攻打陳州時,黃巢為了解決軍糧短缺,命令軍隊制造了巨大的舂磨砦,以此作為殺人工具,用人肉取代軍糧。
黃巢一邊攻城拔寨、燒殺搶掠,一邊采取可怕的食人行動,結果導致整個地區遍地鮮血。
根據史書記載,在黃巢攻打陳州的一年中就有30萬老百姓被吃掉。黃巢的殘暴行徑確實無法否認,這一點不能冤枉他。
盡管黃巢的行徑非常殘暴,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黃巢的起義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那就是清除了長達近600年的毒瘤。
這個毒瘤就是門閥集團的壟斷。在三國時期,曹丕為了獲得世族的支持,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按照這個制度,官職的晉升與家世門第相關,而不是基于才學品質,導致皇帝對朝堂的控制權逐漸削弱,世家大族的勢力不斷擴大。
到了後來,形成了皇帝和世家大族共同統治的局面。即使不斷更換皇帝,大族依然居于不變之地,壟斷著選拔官員的權力,并控制著大量土地和人口。
唐朝建立后,這種情況并未改變。唐太宗期間,對百家姓進行修訂,由于當時博陵崔氏勢力強大,負責修訂百家姓的大臣竟然將崔姓放在李姓之前,引起了李世民的憤怒。
為了解決世家大族壟斷的問題,唐朝歷代皇帝都在努力,為了與世家抗衡。
武則天被李治提拔起來,二人共同管理國家。
武則天登基后,對世家大族的控制并沒有停止,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推行了科舉制度,促進階級流動,使平民百姓通過真才實學有機會進入官場。
然而,科舉制度發展時間短,錄取人數有限,錄取難度極大,甚至連白居易和狄仁杰都未能通過科舉考試。
正是因為科舉考試的難度極大,黃巢多次未能通過考試,非常不滿世家大族,認為他們嚴重阻礙了自己的晉升空間。
因此,在黃巢起義過程中,每到一處,黃巢都毫不留情地對待世家大族。他們的財產被搶光,族人被屠殺一空。
一個大家族要想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沒有了人,這些大家族也就沒法繼續發展了。
因此,即使黃巢起義結束后,大家族元氣受創,很長一段時間未能恢復。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為中國清除了一個「毒瘤」。
總結:
盡管黃巢在起義中采取的手段極其殘暴,但也削弱了許多世家大族的勢力。
戰亂結束后,他們失去了財產和家人,壟斷體制也無法繼續下去。九品中正制逐漸走向衰落并最終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科舉制度。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世家大族享受特權已久,卻沒有想到最終會以如此粗暴的方式被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