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80年代的農村標準,拿平均工資水平的工薪階層能養10個。
沒有奶粉,三到六個月斷奶,接下來的營養主要靠小米糊,或者塞點容易消化的飯菜。
一歲以后基本上就跟大人一樣吃飯。
主食:面條,包子,饅頭,油饃,紅薯等。整個冬天每天都能吃紅薯。
菜:春天主要吃咸菜,油菜苗,去年的南瓜,去年的豆角,去年的槐花,去年的黃花菜,一些青菜。夏天比較豐富,黃瓜,南瓜,西葫蘆,西紅柿,青椒,各種青菜,秋天有豆角,白菜,蘿卜。冬天,主要就是白菜蘿卜南瓜咸菜。豆腐偶爾有,雞蛋因為家里養雞每天都有,肉,平均一個月吃不到一次,除了春節中秋冬至肯定能吃肉,其余時間屈指可數。家中常備海帶,腐竹,粉條粉絲粉皮。有幾個月,每頓都可以吃南瓜或者黃瓜或者豆角或者蘿卜。
零食:沒有。80年代末一袋方便面要5毛錢,很奢侈。夏天可以吃冰棍,5分錢一個。
水果:夏天會用糧食換西瓜,冬天會用糧食換蘋果。其余主要依靠大自然的饋贈。
娛樂:沒有電。
服裝:過年買件新衣服就可以了,平時基本不買。
鞋:手工布鞋,手工棉鞋。
沒有幼兒園。
沒有上學的時候,大人要下地就帶去扔到地邊的樹蔭里自己玩,不帶去的話會放在存糧食的小糧倉里。或者跟別的小孩放在一起玩。
大概三四歲以后每天必做的工作:部分喂豬工作,全部喂雞工作,掃地。
小學階段:一個學期書本費加學雜費5.5元,沒有零花錢,走路上學,沒人接送。
小學畢業就十三四歲了,不需要養了。
現在,我兒子小學四年級,一個月零花錢50,在班上屬于丐中丐。
50塊錢,放在80年代可以資助一個失學兒童上完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