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就是搶訂單。
康熙是唯一客戶,掌握著唯一訂單(皇位),各個供應商各顯神通,展示能力,提供產品。
準確識別了客戶的需求,提供了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獲得客戶的訂單。
九子奪嫡,只有四阿哥準確識別到了客戶需求,展示出卓越的供應能力,滿足了客戶(康熙)的需求。
四阿哥的見識、治國思路、工作方法和作風、實際行動、實際成績證明,他才是能滿足康熙需求的人。
▲康熙想要什麼?
國富民安、吏治清明,百姓樂業,大清江山固若金湯。
▲康熙晚年的真實現狀是什麼?
國庫虧空、吏治腐敗、百姓貧苦。
黃河決堤,餓殍千里,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國庫里居然拿不出賑災的銀子?
災民安置不好,稍有不慎,百姓鋌而走險,江山震動。
▲康熙的需求是什麼?
康熙希望繼承人以天下為己任,不畏艱辛,直面困難,百折不撓去推進改革,充盈國庫、整頓吏治,讓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我們看看各位阿哥在難題面前的表現:
①黃河水災
黃河泛濫,百姓流連失所。
太子昏暗,剛從鄭春華(康熙的貴人)的床上下來,匆匆趕到金鑾殿,一問三不知;
老八滿嘴馬屁,歌功頌德,不把百姓當回事,不曉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基本道理。
康熙需要的是搞錢賑災以解燃眉之急。
唯有老四,關鍵時候,勇挑重擔,帶了老十三,沿著黃泛區一路微服私訪,了解實際情況,絞盡腦汁,從江南鹽商身上敲出一筆賑災銀子,解決了危機。
②追繳庫銀
貝子貝勒王公大臣打著各種旗號去國庫里借銀子,而當時主管戶部的老八樂得拿國家的銀子為自己收買人心,國庫都快被掏空了。
國庫里沒有錢,邊疆有變不敢用兵、天下有災沒錢賑濟災民。
太子呢,自己借了一大筆銀子,還偷偷告訴老四,你們可不能追繳我借的銀子啊!
太子,天下是你的天下啊!
他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那是皇阿瑪那個老不死的天下,關我毛事。
老八自己明明有錢,也不借給老十,還攛掇老十鬧事,跟老四、老十三作對,公然對抗追繳庫銀。
雖然追繳庫銀失敗,但是康熙對幾個兒子的表現看得十分清楚。
唯有老四心里有天下,為國家為社稷,不惜與群臣反目,與權貴硬剛。
方式方法雖欠靈活,但一心為公,做事堅決、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無人能及,堅剛不能奪。
③整頓刑部冤獄
老四直接指出張五哥一案絕不是個案,天下之大,不知有多少張五哥蒙覆盆之冤,刑獄失調,戾氣淤塞,非國家之福!不可就事論事單說刑獄。
根由在于吏治敗壞,所以訟不平、賦不均、河道不修、賊盜不治、四境之內民有不安,邊塞之外逆藩覬覦。吏治是當今第一要務,是一篇真文章!
然后胤禛又細述了執行層面的關鍵點、注意點、實操方法。
康熙稱贊,四阿哥這人耐煩不怕瑣碎,做事認真有條理。
這貌似評價不高,實際卻是推進改革最最難得的品性。
老八身邊不是沒有見識明白的人,張德明和阿靈阿強烈建議老八抓住主導整頓刑部的機會,讓他辣手鏟盡不平天下平,哪怕是王公顯貴也要下整治。
老八聽完臉色變得煞白,嘆道,不但老九老十,恐怕太子、大千歲、誠郡王和老十四都難免。如今臨事才知道老四的難。
一開始鐵面無私,後來老九老十老十四一逼宮,老八就慫了,又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了,在江山社稷和小集團之間,選擇了保護小集團利益。
給他機會了,他不中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