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為什麼要殺于謙?
查看全部 49 個回答
回答1
2024/04/02

ADVERTISEMENT

英宗是個沒主意的濫好人,真正要置于謙于死地的主要有兩人:徐有貞和石亨。

在權力場上,是非黑白往往不依常理而定,事情的發展、個人的命運常常都被操縱在掌權者的手中,生命被放在利益的天平上衡量,利我者生,不利我者死。

岳飛如此,于謙也是如此。

于謙有「于青天」之美譽,自奉節儉。

據《西湖游覽志余》載,正統年間,王振權勢熏天,進京述職的官員必須給王振送禮成為官場慣例。

恰逢于謙自河南入朝,其他河南大員必定攜帶大量的香帕、蘑菇等土特產,作為上下打點的禮物。

于謙的手下和朋友們也勸他隨大流,帶上禮物,免除災禍。

于謙偏不,進京時不帶一絲一毫,空手而去,還特意作《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ADVERTISEMENT

此詩一出,立刻成為佳話,到處傳唱。

而成語「兩袖清風」,正是出于此處。

于謙,字廷益,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浙江錢塘人。

在年少時,他就展露出卓爾不凡的氣質。

據說于謙 7 歲時,一個僧人為他批命,斷言他是將來的「救時宰相」

ADVERTISEMENT

少年于謙,機智過人,能詩善對。

8 歲時,一次他穿著紅色衣服,騎馬玩耍。

鄰家老者覺得很有趣,戲之曰:「紅孩兒,騎黑馬游街。」

于謙應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

下聯不僅工整,而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尋常的氣勢。

永樂十九年(1421),24 歲的于謙中進士。

宣德元年(1426),漢王朱高煦趁新君嗣位未穩之際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

漢王未戰而降,宣宗命于謙口述其罪。

于謙義正詞嚴,聲音朗朗,朱高煦趴伏于地,戰栗不已。

宣宗非常欣賞于謙的口才。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不顧群臣勸阻,貿然親征。

八月十五,土木堡之變,明朝數十萬大軍被瓦剌軍隊一舉擊潰,英宗也成了也先的階下囚。

ADVERTISEMENT

皇帝被俘,一時間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明朝陷入了國無君主的窘境。

同時,也先手中有了英宗這張牌,隨時隨地可以向明廷要挾索價。

也先挾持英宗,趁土木新勝之余威,率眾直趨北京,欲一鼓作氣攻取明朝的京城。

北京守備空虛,形勢岌岌可危。

當時北京城內人心惶惶,許多大戶人家紛紛南逃。

朝廷上下,群臣驚愕,束手無措。

皇太后孫氏和英宗的皇后錢氏將宮中的財寶搜刮一番,用八匹健馬馱赴也先大營,幻想能夠以此換取英宗的自由之身。

當然,這種婦人之見是不會產生任何實際效果的。

真正穩定局勢的是于謙等人果斷而堅決的應急措施。

第一,禁南遷之議。

當時是戰是守,大臣們議論紛紛。

侍講徐珵托言星象有變,力主南遷。

于謙堅決反對南遷。

他厲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

ADVERTISEMENT

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監國郕王朱祁鈺支持于謙的看法。

由此,南遷之議才被廢棄,守衛北京之策乃定。

試想,明朝雖實行南北兩京之制,南京為陪都,但是一旦南遷,則北京勢必不保,長江以北將不為明廷所有。

有史為鑒,當年宋朝徽、欽二帝被俘,宋高宗趙構逃至江南而失國土大半,只能偏安一隅。

如果真的接受了徐珵的主張,恐怕中國歷史就要重演南宋偏安的一幕。

第二,除王振余黨。

宦官王振可以說是導致土木之變的直接責任人。

王振本人死于亂軍之中。

王振雖死,但是朝中同黨猶在。

土木戰敗、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入北京后,官員們群情激憤,請族誅王振。

此時王振的余黨錦衣衛指揮馬順,上前叱罵驅逐朝臣。

大家對馬順平日里倚仗王振而狐假虎威的作為早已看不順眼,現在見他仍舊氣焰囂張,喪師辱國的怨氣統統指向了馬順。

ADVERTISEMENT

群臣義憤沖天,不顧大臣的體面,一擁而上,拳打腳踢,在左順門將馬順活活打死。

隨后,眾人又將王振余黨宦官毛貴、王長隨從內宮中邀出,亂拳打死,懸尸于東安門外示眾。

監國的郕王哪里見過這樣的場面,驚慌失措,想要退走。

這時于謙上前攔住郕王,請求他宣布馬順等人論罪當死,參與毆殺的眾大臣無罪。

情勢這才穩定下來。

大家退出左順門時,吏部尚書王直用力握住于謙的手,感嘆地說:「國家要靠先生您了。今天的情勢,即使有 100 個王直也處理不好。」

第三,擁立明景帝。

大敵當前,國無君主,而太子朱見深年僅 3 歲,無法承擔起匡復國家的重任。

于謙及眾大臣請皇太后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為帝。

英宗在親征之前曾命他監國,此時他 22 歲,僅比英宗小一歲,年富力強。

ADVERTISEMENT

明朝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目前英宗有太子在,郕王朱祁鈺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但在當時特殊的情況下,新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有名分,而是要有領導百官、消除禍亂的能力,因此郕王朱祁鈺就要比太子朱見深更為合適。

景帝力主抗戰,反對南遷,任命于謙負責指揮北京保衛戰,這些措施為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四,主持北京保衛戰。

于謙在受命的第二天,立即奏請調南北兩京及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及運糧軍入衛京師,于是人心漸趨穩定。

北京保衛戰是固守還是主動出擊,群臣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成山侯王通建議挖城壕以拒瓦剌騎兵;總兵官、武清伯石亨主張固守不出;于謙則認為堅守不出會示弱于人。

在景帝的支持下,他分遣諸將率兵 22 萬分列于京師九門之外,自己則身披甲胄親赴石亨軍中督戰。

ADVERTISEMENT

石亨列陣于德勝門,都督陶瑾列陣于安定門,廣寧伯劉安列陣于東直門,武進伯朱瑛列陣于朝陽門,都督劉聚列陣于西直門,副總兵顧興祖列陣于阜成門,都指揮李端列陣于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列陣于崇文門,都指揮湯節列陣于宣武門。

隨后于謙將兵部事務托付給侍郎吳寧,下令關閉九門,以示有進無退、背水一戰的決心。

也先挾英宗直抵北京城下后才發現,眼前的明軍與在土木堡被自己輕易擊潰的明軍迥然不同。

他原本以為明軍不堪一擊,北京朝夕可拿下,現在見明軍嚴陣以待,軍紀嚴明,銳氣大為受挫。

也先派遣數騎窺視德勝門。

于謙事先在路邊空舍內設下伏兵,再派少量騎兵且戰且退,誘敵深入。

數萬瓦剌騎兵追至,于謙命神機營火炮、火銃齊發,同時伏兵四起,前后夾擊,大敗瓦剌軍。

ADVERTISEMENT

也先弟弟中炮而亡,瓦剌兵死傷慘重。

接著,瓦剌軍又在西直門和彰義門吃了敗仗。

經過 5 天的激戰,瓦剌軍多次被擊敗。

這時明朝各路勤王兵將至,也先恐斷其歸路,連夜拔營北遁,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

北京保衛戰,于謙實為第一功臣,又有擁立新君之功,景帝為了表示對其的優崇,特命給予雙俸。

于謙上書固辭,說自己家連仆人都算上了只幾口人,原來的俸祿就足夠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4/02
其實,朱祁鎮復辟之后,可不是只殺了一個于謙。命斬于謙、王文,王誠、舒良、張永、王勤于市,籍其家。于謙,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王文,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王誠、舒良、張永、王勤,司禮監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4/02
朱祁鎮好歹也是當過皇帝的人,從他后期還能處理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看,他并不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人。所以這里涉及一個重大問題,奪門到底是奪了誰的門?看起來是奪了兄弟的皇位,其實是奪了他兒子的。因為景泰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4/02
首先朱祁鎮這人品性的確有問題,土木堡之變對大明打擊極大,大明精銳戰力損失殆盡,明朝失去明初的銳氣,轉為守勢,這首要責任人就是他朱祁鎮,結果他復辟后嚴肅處理了給他善后的一系列功臣。《明朝那些事兒》中將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4/02
于謙忠于大明王朝,但是不忠于明堡宗。為什麼堡宗要殺于謙?因為于謙做了一件文官們認為正義的事情——以文馭武。于謙借北京保衛戰提督京營的時機,把本屬于皇帝的兵權收歸兵部,邊緣化五軍都督府,把皇帝變成了工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4/02
因為朱祁鎮是個爛人,一個人一旦自私自利到了極點,這種人的思維邏輯就很難為正常人所能理解了。當時朱祁鈺病重將死而且無子,朱見深繼承大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際上他作為原本的皇帝和現在具備第一繼位資格的皇子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4/02
朱祁鎮殺了有大明王朝再造之功的于謙,乍一看不可理喻。但是要是明白了朱祁鎮被俘之后的種種,站在朱祁鎮的立場,于謙必死。不管是從政治角度還是私人恩怨。北京保衛戰勝利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誰?不是于謙,而是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4/02
這個問題的回答千篇一律,都是被明史誤導了的。就只說一件事:「不殺于謙,此舉無名。」——這句話出自于冕為了求憲宗給于謙翻案寫的《先肅愍公行狀》,隨后被《明史》等眾多史書抄去了。于冕當時為了能讓憲宗肯給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4/02
什麼為什麼?人類道德溝壑做事兒還需要理由?古代皇帝,像司馬衷、劉禪等這些君主是在挑戰做皇帝的底線。但也尤其苦衷,我不做皇帝你們給我推上來做皇帝,我沒有能力你怪我?但是像朱祁鎮、完顏構這些老狗,他們是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4/02
大家小時候都看過《古惑仔》吧?第三部《只手遮天》里,蔣先生在明知荷蘭是東興大本營,而洪興又剛和東興利益沖突的時候,非要帶著大波明星馬子飛過去浪。結果在荷蘭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被人設計埋伏,不僅自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4/02
因為他不太會做皇帝,朱祁鈺,朱祁鎮兄弟都不太會做皇帝,他奪門之后,應該詔告天下,第一說于謙等大臣擁立朱祁鈺上位是違反皇明祖訓的,按皇明祖訓當時有皇子朱見深,藩王朱祁鈺不應該上位,是大過,但是打贏了北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4/02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趁景泰帝病重之際,從南宮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重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4/02
朱祁鎮是教員認可的明君,他的行為肯定是對的。他殺于謙,應該和曹操篡位一樣,代表著他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因為于謙是封建社會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4/02
對朱祁鎮來說,殺掉于謙至少有這幾個好處第一,以免其名望太高,功高鎮主于謙解救明朝京城之危,再加上為官正直,在民間威望極高,若是不殺他,必然會讓其做大第二,除掉了于謙,會讓朱祁鎮不用再想起那段屈辱的歷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4/02
廢話,大多數皇帝都是以國為家的,國就是自己的私產。只不過明君要麼有能力,可以把自己私產搭理的好好的。要麼有一定的道德,多少顧及一點史書的記載。而朱祁鎮這種昏君,既沒能力又沒道德。在他眼中于謙就是一個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4/02
三國時期,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對峙。曹操采用許攸的計策,偷襲烏巢,燒了袁軍的糧草,然后割下烏巢守將淳于瓊的鼻子,殺死上千降卒,也割了他們的鼻子,一起送給袁紹大營。淳于瓊本人未死,被送到曹操面前,淳于瓊和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4/02
朱祁鎮恨于謙。于謙為國為民,清廉公正,替大明保住了半壁江山,朱祁鎮為啥會恨于謙?在宏大敘事的話術下,人們往往看不清最簡單的歷史真相。更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性。宏觀上于謙對國家社稷有功,但對朱祁鎮個人呢?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4/02
他殺了于謙,隔著500年還有小吏替他辯護,說他兵敗被擒責任全在太監王振,說他殺于謙是他被石亨等人蒙蔽了,是這些人借他的手消滅政地。然后這個小吏因為洗地洗的好,升官了!驚喜驚喜?他要是不殺于謙,你猜歷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4/02
首先 于謙該死英宗文治武功大刀闊斧改革三楊時期的亂政策,但是英宗年輕氣盛,政治水平太淺,政治都是拉一派打一派,英宗對軍隊改革的時候觸及了利益集團,英宗去巡邊的時候發生了土木堡兵變,英宗沒有被俘 是兵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4/02
在奪門之變的功臣里,還有孫繼宗,這位的身份很有意思,是孫太后的親哥,也是英宗的親舅舅。親舅舅參與奪門之變,說明孫家在奪門之變時,也在進行梭哈,我覺得《明史》里「皇太后初不知謙死,比聞,嗟悼累日。」是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4/02
好吧,發一段給你們看看!于謙的鉻印已由先秦諸子們作了歷史鑒定,呵呵!我知道這里有網友很喜歡于謙,想要留住他!但是時間已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