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正直,實誠,人品好的人,大多數混得比較差?
查看全部 44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15

ADVERTISEMENT

其實,正直、實誠、人品好大多是來自于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有時我們會被這種看似積極的評價所綁架,進而認為「我必須要讓每個人都喜歡我」。于是,我們會無意識地陷入了一種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習慣取悅他人的「好人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

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去討好別人?該怎麼停止討好的行為?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ADVERTISEMENT

心理學家Harriet B.Braiker認為,討好者背后有三個主要的心理要素,它們彼此互為原因和結果:

了解你的取悅行為究竟由哪種因素主導,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實現想要的改變。

首先,討好者們常常會有這樣一種認知:

ADVERTISEMENT

Ta們將自尊和個人認同都建立在自己為他人付出多少之上。Ta們深信「做個好人」就能使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絕和傷害,也抱有一種「我對別人好,別人也應該如此對我」的錯誤邏輯。

那麼,為什麼討好者們停不下討好的行為呢?

研究者們發現,ta們的討好行為來源于對快感本能的追求,這種愉悅感來自他人的稱贊和肯定,宛如「上癮」一般。

對ta們來說,討好的行為其實具備了一種撫慰的功能:通過不斷重復討好他人,把它變成一個常規(routine)。當一切變得熟悉并且可預測,ta們便能從中得到慰藉,并獲得一種安全感(Everitt & Robbins, 2005)。

討好的行為還可能與討好者的情感因素有關。Ta們無法應付內心的恐懼——被拒絕,他人的失望,被批判。Ta們不知道如何面對沖突,也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常事。此時,取悅他人成為了一種逃避策略,用以保護自己免受情感上的傷害。

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從來不曾得到、或不敢索取自己想要的對待,所以內心一直有一種難以填補的缺失感。

ADVERTISEMENT

這樣的情況也不僅限于家庭中;學校、社群、甚至討好者兒時所處的文化環境,都可能會對其產生相似的影響。

為了填補這種缺失感,ta們變成了自己渴求的對象的樣子,并以自己曾經想要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從中獲得一種圓滿。

關于討好的一個很大的誤解是,人們覺得它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被當作好人似乎不像什麼壞事。Ta們通常會覺得,只要一直去主動迎合,自己就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然而事實是,討好者的人際關系反而會比其他人更加脆弱。一種普遍的現象是:

討好者們誤解了「善良」的實際意義。Ta們總是一味地忍讓和「幫助」,但這可能實際上對別人是有害的,讓對方失去了自己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Skillyouneed, 2016b)。

也正因為此,ta們會更容易消耗自己。

Ta們的生活幾乎都被他人占據。長期處于滿負荷狀態下的討好者,常常感覺到精疲力竭。

常見的一個行為表現即是:討好者們容易過度工作。

這是因為,ta們會將自己的價值感建立在他人的評價和反饋之上。為此,ta們會表現出過度的責任心,試圖讓所有人都滿意,公司、領導和其他同事的利益永遠高過自己。

而一旦停止忙碌,ta們就開始擔心他人會對自己不滿。這就不可避免地會讓ta們陷入過度的忙碌之中,而忽視了自己的觀點、喜好和感受。

這樣的問題不僅發生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即便是在親密關系里,討好者也往往難以展現出真實的自己。

對于戀愛中的討好者來說,你就是ta們世界的中心,ta們往往壓抑/封閉自己真實的情緒,不自覺地答應你所有要求,即使自己很難做到。

有時,我們會因為感覺不到討好者的真實感受而沮喪,甚至用激烈的態度希望討好者表達真實的情緒。這會讓討好者們進一步感到「表達情緒可能是危險的」。于是更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說出一些和真實想法相反的大話。

比如,在親密關系中,ta們常常容易過度承諾:

其實,ta們真的不是不肯對你敞開心扉,更多時候,ta們只是害怕被拒絕而已。為了逃避這種恐懼感,ta們不得不口嗨,卻忽略了自己對當前承諾的真實想法。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討好者們同時也是性單戀者(只會喜歡上不喜歡自己的人)。

盡管ta們習慣去討好別人,但當別人對自己展現出同樣的好時,ta們反而會開始排斥這段關系。因為ta們無法相信,真實的自己也值得被愛。

在這里,KY為大家提供一些治愈「取悅癥」的實操方法,希望可以幫助討好者們實現自己想要的改變。

下面的這張checklist列舉了一些拒絕他人的小技巧,你可以保存下來,每當發生難以拒絕的情境時,對照使用。

很多人拒絕別人的時候會可能下意識去解釋:「啊不好意思我晚上沒空,因為我要上瑜伽課還跟朋友約了個飯,blablabla……」

打住!你不需要向別人解釋那麼多!別人可能反而會利用你的愧疚心,比如:「不耽誤你上課約飯的,只需要10分鐘就好,blablabla……」反而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記住,你是在拒絕,你確實沒有空幫忙。簡潔明了地回復即可。

并且,千萬不要下意識地為自己的拒絕道歉。你可以說「不好意思」,但不要真的把拒絕別人當成你的錯誤。

還有很多的討好型人格者在表達時會說很多類似「應該」、「必須」這樣的思維定勢字眼。比如說:

我們常常通過別人的行為表現來判斷他人對我們的印象,但其實這種基于行為的觀察,很容易受到負面偏差(negative bias)的影響。

這是因為,人們相比于積極事件,會花更多精力關注于負面事件上。我們傾向于從負面經歷或結果中學到更多經驗,在做決定時也更多依據負面信息,而不是正面數據。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通過別人的一些肢體語言(比如嘆氣、搖頭)陷入「ta是不是討厭我了」的思維怪圈中時,就可以提醒自己:我可能過多關注我的負面表現啦!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腦內小劇場不夠直觀,可以拿出一張紙,把你所思所想記錄下來,然后將這些錯誤思維進行改寫。

對于長期把自己放在他人之后的取悅者,你需要明白一件事:只有在你能先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去照顧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

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認可自己是不可能的。對你來說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你對自己的認可。

為此,你可以在每晚入睡前,記下今天你認可自己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因為自己過分的取悅行為而感受到了負面情緒,可以試著做一個獨屬自己的「娛樂活動」表單,列出至少十項能讓你真正感到快樂的活動。然后規定自己至少做兩件清單上的讓你快樂的事。小到做個按摩、散個步,大到海外旅行,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學會的事情是,像你從前對他人那般,照顧自己、取悅自己。

從長遠來看,總是被別人的事情所牽制,也不利于你自身的發展。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你可以問問自己:

當你自己有清晰的想法、目標時,才能確保你對任何阻礙你前行的事情說不。

如果你總是習慣于隨時待命,為別人的麻煩事提供幫助。下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你可以問問自己:別人是不是真的在向我尋求建議?只有當別人明確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再去回應ta們。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普遍的人格模式,和其他人格模式一樣,即便它給你的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困擾,它也是可以切實改變的。

最后,愿每一個「老好人」都能嘗試著去思考,去探索,在去除了「好人」這個身份之后,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不是「好人」,那你是什麼人?然后,你要相信無論這個你是什麼樣子,都值得被自己溫柔相待。

我不希望你是一個「好人」,我只希望你是你。

以上。

↓↓ 廣告也有愛:Knowyourself多年潛心研發,讓心理學更接地氣 ↓↓↓

「月食APP」你的低焦慮社區,含匿名互助語音房、冥想、測評、CBT(認知療法)練習等多項免費心理服務(點擊免費下載)歡迎你來~

※人生 6 大議題:自我成長、生涯發展、家庭生活、人際交往、親密關系、情緒管理

想一站式補齊曾經缺失的心理教育,引導你展開各個方面的自我探索,獲得擁有幸福的能力。請戳私家課↓↓↓

人生必修:自我探索與人格成長的 100 堂課?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319599037436887040?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319599037436887040?www.

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319599037436887040?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319599037436887040

References:

Barbanell,L. (2014). Compulsive pleasing is deceptive and dangerous. The NationalPsychologist. Retrieved June 1, 2017.

Braiker, H. (2001). The disease to please: Curing thepeople-pleasing syndrome.

New York: McGraw-Hill.

Everitt, B. J.,& Robbins, T. W. (2005). Neural systems of reinforcement for drugaddiction: from actions to habits to compulsion. Nature neuroscience, 8(11), 1481-1489.

Hui, C. H. (1988).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Journal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2(1),17-36.

Lancer, D.

(2015). Are you a people-pleaser?. PsychCentral. Retrieved June 1, 2017.

Morin, A. (2015). 5 signs you’re trying too hard toplease everyone. Retrieved June 2, 2017.

Stoneson, A. (2013). What makes a people pleaser.Labyrinth Healing. Retrieved June 1, 2017.

Sharma, V. (2002). 「People pleasers」 pay a high price.

Mind Publications. Retrieved June, 2017.

Alexander, F. (1967). Emotional maturity. Hogg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Allen, R. (2011). How to Become Emotionally Mature.

Braiker, H. (2001). The disease to please: Curing thepeople-pleasing syndrome. New York: McGraw-Hill.

Morin, A. (2015). 5 signs you’re trying too hard toplease everyone.

點擊查看以往高贊回答:

當一對情侶無話可說的時候,該怎麼做?

有哪些你只要有機會就會強烈推薦的書?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值得分享?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15
我一直相信「道德和智慧殊途同歸」。我小的時候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問過我爸爸一個問題:「和珅一輩子想盡榮華富貴,僅僅是最后失敗的時候受了一點兒罪。紀曉嵐一輩子都在吃苦,僅僅是最后勝利了,那麼他們到底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15
1,社會規則有兩套,一套給打螺絲的人看的,一套給聰明人看的。守規矩的人安安穩穩的窮,不守規則的人富的滿嘴流油。2,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捷徑,想腳踏實地也沒錯,人間正道是滄桑,但是你要明白想腳踏實地走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15
好,場景瞬變,你現在正在公司,看著一個平時公認正直,誠實,人品好的同事,收拾東西馬上卷包滾蛋,被上邊剛裁的。你不服不忿,心說好人咋就永遠倒霉催呢?好死不死,享受了當天的996后,你是最后一個離開公司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15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所以隱者詳細的回答一下。1、求名得名,求利得利你正直,你人品好,你遇事不爭,這些別人都看在眼里;而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15
轉載一下。「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從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這句俗語,實際上來自明代《增廣賢文》,這部書綜合了古人先賢的大智慧,用儒家學說為基礎,結合民間俗語以及古人總結出的一些處世哲學而編篡成的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15
實話很扎心:因為他們懶,不少還喜歡給自己的懶找借口。實際上,正直實誠人品好的勤勞的人大多數情況都混得挺好,而那些看上去正直誠實人品好卻混得不怎麼樣的人,其實是雖然人格品性不算差,但在做人方面怠惰十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15
#好人難做#「正直、實誠、人品好的人」,是一種很神秘的存在。ta們大部分反而不會得到這三個評價。舉個例子——正直,往往意味著面對某些自己價值觀不認可的要求,堅決不予服從。譬如某人犯規了求放過,各種理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15
1.社會規則有兩套,一套給打螺絲的人看的,一套給聰明人看的。2.守規則的人窮的安安穩穩,不守規則的人富的滿嘴流油。3.建立規則是為了約束窮人,保護富人,富人可以利用規則,而窮人不可以,富人用的是規則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15
請滿嘴底層邏輯頂層邏輯,頂層互相成就聽懂掌聲的成功學大師換個地方罵,謝謝 以下原文:正直,實誠,宇宙法則中并不存在這種東西,更不存在一個上帝因為誰正直而獎勵他,一切都只是權力者構建社會秩序時的工具而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15
因為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定義「好人」我這個人有時候瘋言瘋語的,還有一點離經叛道。說的不對的,見諒。想噴的,隨意~這世界上多數的人。都是二元論的。就像辯論一樣。「我不需要證明我是對的,我只要證明你是錯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15
道德觀是有階級性(屁股性)的。一個無產階級的「正直,實誠,人品好」,與一個流氓無產階級的「正直,實誠,人品好「,與一個民族資產階級的「正直,實誠,人品好」,與一個買辦的「正直,實誠,人品好」。這四個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15
商業社會,本質就是互相騙。不按商業社會的游戲規則去生存,除了貧窮,沒有第二種結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15
1、你聽到的,看到的,都是一個局。這個世界由兩套秩序組成,第一套規則:公平、正義、道德、禮節、第二套規則:隱藏在背后的利益斗爭。第一套規則的道德是表象,第二套規則的利益是實相。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知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15
先建個模型咱們把社會分為1-10,十個層級,數字越小就代表混的越不好的那個層級。我們先來到4這個層級。很多人都在這個層級,這可能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層級,你會看見好多心術不正的人用手段,詭計,損人利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15
我不太喜歡其他回答,并且我覺得這個問題本末倒置。應該是:「為什麼那些混得不好的人會被把混的不好的原因歸結到正直、實誠、人品好?」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至于這個問題,首先這三個詞應當分開。正直的人在面對是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15
平均數和機率角度,正直誠實人品好的人一定混的更好,而且正直誠實人品好的人的境遇底限要比對立面高很多。有這種想法的人,要麼是中二年紀,要麼是中年油膩男女。前者畫像一般是醬紫:中學生,讀了一些入門級文史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15
『貪官奸,清官要更奸,才能對付那些貪官。』我自認為是一個正直、實誠、人品好的人,但是很多年之后,才深刻體會到《九品芝麻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15
我覺得自己就是正直,實誠,人品好的人,混的真的差。其實我覺得自己混得差并不是因為正直,實誠,人品好。是因為自己性格方面有缺陷,內心也不夠強大,不注重人際關系和世俗。還有就是技術能力積累得不夠。有時候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15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在人類社會里,想要獲得利益,首先第一條就是要降低自身道德標準。春秋戰國時代大家都聽說過吧,那兩個時代全都戰火連天。但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春秋時期,各國之間倡導打「文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15
在古代有一種官員叫牧,其實意思很明確了民就是牛羊家畜家畜就需要約束約束一般分為兩種:皮鞭和柵欄柵欄就好像道德,皮鞭就好像法律如果你嚴守道德,你就不會在正常的社會遭遇皮鞭但是覓食范圍也遠遠沒有躍出柵欄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