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得不提經典典故荊軻刺秦了。
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可能曹操也不想在自己家里還這麼狼狽吧?
當權者的兒子很多時候和自己可不是利益共同體。恰好相反,自己掛了,兒子卻是常常是最大受益者。
身邊沒這麼個信任的人,早晚自己也要「還柱走」。
信任,有時候是逼不得已的事情。要做的,是怎麼提高這種信任的可靠程度。
從曹操和典韋許褚來看,至少他們都做的挺好。
劍,既是一種禮器,也是一種利器。信任也一樣。
所以,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才真的是種至高無上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