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在垂暮之年,看著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明爭暗斗,手足相殘,估計內心真的是崩潰的;其實,這個時候他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力過關,淡泊皇位,哪怕是裝的;而老四明顯看透了康熙的這個想法,而康熙也知道老四看透了自己的想法。
到諸王謀儲時,胤禛便采取了低調的態度,不但不熱衷,甚至不摻和.他很明白,自己并不具備特別的優勢:論嫡庶,他不如胤礽;論長幼,他不如胤禔;論學識,他不如胤祉;論人望,他不如胤禩.甚至論才干,他也未必比得上親弟弟胤禵.既然如此,爭他做甚,不如坐山觀虎斗,說不定可以坐收漁利.即便無利可圖,也不會失去什麼.因此,當胤禩他們為奪嫡而忙得不可開交時,胤禛卻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閑人,參禪禮佛,吟詩作賦:山居且喜遠紛華,俯仰乾坤野興賒.
千載勛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金尊潦倒春將暮,蕙徑葳蕤日又斜.聞道五湖煙景好,何緣蓑笠釣汀沙.儼然一副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樣子. 胤禛的這種姿態很得康熙的欣賞.他表揚胤禛說,先前拘禁胤礽時,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唯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屢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胤禛聽了,卻表示誠惶誠恐不敢仰承.他心里很明白,太子是保不住的.只不過除太子外,也無人可保,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但這事又不能張揚,以免攻擊太子的人反感.因此在康熙面前,極力否認自己保過太子.這樣一來,他又得了個謙虛的美名. 康熙對胤禛一直頗有好感.第一次廢太子后,康熙曾于十一月十六日 對群臣有過一次訓話.他比較了幾位皇子,對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未作評價.
對五阿哥胤祺,康熙說他心性甚善,為人淳厚.對七阿哥胤佑,康熙說他心好舉止藹然可親.對八阿哥胤禩,康熙則說諸臣奏稱其賢.胤祺胤佑是康熙自己覺得好.胤禩是臣子們說他好,親疏之別已很顯然.對于胤禛,康熙說得很多.他說: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康熙對胤禛的喜愛,已明顯在其他皇子之上.
胤禛對謀儲表現得不熱衷,無疑引起了康熙的好感,康熙當然不會不知道他這不熱衷是裝出來的.但康熙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要讓那些有才干有實力的皇子完全不作非分之想,根本就不可能.既然真超脫并不可能,那麼,能裝就好.因為能裝,說明心里還有君父,終不至于謀反逼宮,而康熙要的也只有這一點.
他親眼看到,為了爭奪儲位,皇子們一個個赤膊上陣,殺紅了眼睛,撕破了臉皮,兄弟情分父子天倫都蕩然無存.這時,有那麼一兩個人裝一裝 ,好歹還能保住那一套脈脈溫情的薄紗.有這麼個還愿意裝裝樣子的人來接班,也能保證自己壽終正寢.當然,他更不會在自己去世后停尸不葬,先去和弟兄們打架.所以,即使康熙看出胤禛是裝的,也不會戳穿,而只會和他一起把戲唱下去.康熙知道自己離下台已不太久,能把戲唱到底,就算功德圓滿.
具體可參考下易中天品人錄,如此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