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不小心讓西捻軍到了北京城下,為什麼慈禧沒像崇禎殺袁崇煥一樣殺他?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16

ADVERTISEMENT

左宗棠是「一不小心,讓敵人殘兵游竄到京師附近」。

袁崇煥是「不,小心地讓敵人主力部隊毫發無損到京師」。

情況不一樣。

左宗棠沒有犯罪,更沒有犯下特別嚴重的大罪,沒有原則性問題,而且于國有功。雖然有一些小錯誤,屬于瑕不掩瑜,朝廷稍作懲戒,讓他寫個檢討,吃個處分也就差不多了。

袁崇煥犯下諸多重罪,忠誠度有問題,而且有原則性問題,他犯下了三件事,賣糧資敵,謀款斬帥,敵軍入寇不能堵截,這些很多都是當殺之罪。朝廷想從輕處理,也需要理由吧!

更何況犯下重罪后,他的一些做法,讓皇帝顏面掃地。皇帝不殺他,會威信大跌。袁崇煥不死都沒法交賬!

第一、大錯鑄成,不肯體面

舉個例子,東江斬帥。

ADVERTISEMENT

袁崇煥:「本部院今日奉密詔斷將軍頭,若屈殺將軍一刀,他日償還將軍千百刀!」

聽到「奉詔」倆字,毛文龍當即大腦宕機!于是,大明東江鎮總兵官毛文龍,前一刻還針對袁崇煥編造的十二大罪逐條批駁,后一刻,跪地請死!

因為袁崇煥聲明自己是奉詔殺人(雖然事后看,那是矯詔,但當時分辨不清)。毛文龍他不想體面,可能會禍及家人,牽連部下,甚至整個東江軍斷絕糧餉,全變成餓死鬼,大家都不體面!

毛文龍選擇體面地死亡,自然獲得了很多人同情。

袁崇煥殺毛文龍后,皇帝原諒了袁崇煥。袁崇煥本人是怎麼認識的?

但文龍大帥,非臣所得擅誅。便宜專殺,臣不覺身蹈之。然茍利封疆,臣死不避,實萬不得已也。。。《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

「然皇上寬職,職終不敢自寬也。

ADVERTISEMENT

專誅何事?而自職開之,萬一后有矯命雄行,以不利疆場者,將以職為嚆矢(響箭:比喻事物的開端)。是皇上即赦職一時,職終無逃于千古!計唯有踐五年之約,平奴自贖。他日論功,職正贖死而不受賞,則萬世之下知職所以殺文龍者,封疆之故,則皇上今日亦為封疆容職!」。。。

《今史》二年七月初十日

皇帝說你袁崇煥矯詔殺毛文龍是事出有因給你一個「不必引罪」,無非是給你一個將來立功贖死的機會而已。

真以為斬帥是合法合規的?你要是這樣認為,那連袁崇煥都不如!

他怎麼做的?

己巳之變,后金兵臨北三環,孫承宗派人去袁崇煥軍中傳話。兵部官員沈文學進入袁營探聽虛實,沈對袁說:

天子新踐祚,即不次擢公,可謂公知己,同知公必不忍負朝廷。但公列營城外而不入朝,天下何從識公忠誠哉?……且公枉殺毛文龍,人已疑公,方冀公立功自贖,稍不盡節,天下爭臠公,可不畏歟!

皇帝力排眾議提拔你,讓你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衛。你矯詔殺了左都督毛文龍,皇帝賭上名譽,給你東江斬帥背書,你怎麼回報他的?平遼平到北三環?犯下諸多重罪這種境況,你不主動戰死,固然不得好死,問題是,你的能力已經不能指望了,人品如果也不能指望,那皇帝也跟著丟人現眼啊!

你主動戰死,皇帝起碼挽回點面子。你不盡節,大家會笑話皇帝睜眼瞎。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趕快去死吧!

(這基本上和自裁謝罪沒啥區別)

在孫承宗等人看來,袁崇煥聲稱五年平遼,卻一番神操作下,讓敵人打到京師。加上東江斬殺毛文龍事件,以及賣糧資敵,私自議和,還有傳聞中的通敵,已經闖下大禍的袁崇煥,當時的選擇,基本上就是一條路:

趕快去戰死沙場!

免那三千六百刀!

ADVERTISEMENT

可惜袁崇煥沒把位卑言輕的沈文學放在心上,也不重視他。

如果是孫承宗本人去軍營,一定會揪著袁崇煥耳朵,大聲說:

你這蠢貨!知道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天下人懷疑叛國了?知道不知道你有多麼招恨?大家恨不得想吃你!你以為我們美言幾句就能讓你過關?就算要給你美言幾句,也需要你做出表現啊!重要的事說三遍:趕快戰死!趕快戰死!趕快戰死!

是啊,毛文龍面對「餉斷于海路,誹謗滿中朝」,面對你口稱奉密旨,不得不選擇「就死于一軍之前」,最大限度保全部下,保全名節。你袁督師現在平遼平到北三環,比當時的毛文龍境況更差十倍!你該咋辦!

如果毛文龍那是「怨恨深于萬丈」,你袁崇煥怕是「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吧。

你這樣,怎麼能不死呢?

你到現在,還幻想啥呢?

后面我們也知道,袁崇煥不肯體面,入獄前,還布置好兵變要挾朝廷的計劃,執行人是祖大壽!

對于當事人袁崇煥而言,死,真的是一件容易做出的抉擇?還是那句話,千古艱難唯一死,做出死的選擇并不容易!畢竟人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對袁崇煥而言,死了,啥都沒有了,我袁崇煥花那麼多錢當上督師就是為了今天的死亡?袁崇煥死了,豈不是讓很多官員把責任推我這死人身上?

活著,或許有官場上運作一番,不是沒有機會的,以前不是有過這個例子?讓天啟皇帝開除公職,崇禎時候依舊復起。

再說,畢竟錢龍錫是朋友,王恰是朋友,韓火癀是坐師,都能和皇上說上話,運作一下,未必要死吧!

再說,萬一,繼續加大游說,說不定就達到了讓皇帝同意關寧進京的閾值,軍隊控制京師,還怕什麼?

皇帝逮捕我,關寧軍就兵變,讓崇禎小兒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他最終沒有戰死。

崇禎自然生氣:叫你袁崇煥體面,你就是拖拖拉拉不肯體面!竟然還屢次嚷嚷著要部隊進城?前腳把你控制起來,你的心腹祖大壽后腳就鬧出兵變?還是敵人兵臨城下的節骨眼!要你的手書?要挾我?

皇帝火了,按照孫承宗的「大開生路,收攬人心」的建議,關寧軍隊基層軍官可以都不追究;只要和袁崇煥劃清界線,中高級軍官也可以網開一面;祖大壽迷途知返,那就繼續讓他帶兵;如果祖大壽鐵了心一定要給袁崇煥撐腰,那就讓他反了算了!

不肯體面,那皇帝自然讓他體面!袁崇煥被活剮了三千多刀,做成了生魚片。

至于袁崇煥入獄前,布置好祖大壽兵變,則涉及槍指揮黨的問題。

第二、以沉默對抗審訊。

薊遼督師袁崇煥,面對崇禎的質問,和滿桂的對質,明顯是打算以沉默權硬杠。

結果,本來崇禎只是懷疑他瀆職和謀殺,他沉默應對,崇禎卻升格成懷疑他通敵。

吃飯要注意,為的是防止「病從口入」,

沉默權應用,主要是防止「禍從口出」!

袁崇煥被崇禎質問仨個問題:

(1)為何殺毛文龍?

(2)為何敵軍入寇?

(3)滿桂箭傷怎麼解釋?

面對三個問題,袁崇煥一句話不吭,崇禎發現袁崇煥沉默,就死死認定袁崇煥是國賊(袁崇煥粉絲的說法,這是不講理的表現)。

來不及說?錦衣衛抓他捆綁的時候總是有幾十秒鐘的時間,緊要關頭袁崇煥竟然繼續不說話,直到投入大牢!

崇禎不聽他的解釋?沒給袁崇煥解釋時間?不過嘛,如果不打算讓袁崇煥開口說話,直接抓起來投入大牢就行。

面對崇禎問的是三個問題,袁崇煥完全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先回答,絕不可能一個都不回答!如果要抵賴,他大可先回答可以回答的問題,比如敵軍入寇是什麼原因,起碼強調強調客觀原因(推掉一部分責任),再平復一下心情,用避重就輕,春秋答法回答難回答的問題(比如斬殺毛文龍),至于射滿桂,這個可以假癡不癲(袁崇煥那個既然乏餉,為何不報告,典型的裝傻)

。。。。。。啊?有這事?戰場誤傷吧!。。。。。。云云。我真不知道!

但這些也沒有!

如果袁崇煥要坦白認罪,也沒必要沉默到底,一個問題都不回答!

既然崇禎要問話,自然要給袁崇煥解釋的空間。就算說來話長,袁崇煥也有的是機會爭取回答的時間。有人拿于謙的例子說事,問題是,袁崇煥又沒有未來眼,知道自己必然被抓!況且,就算袁知道自己回答完畢后依然免不了被抓的命運,也不會沉默的。

被懷疑謀反被抓,和被認定失職被抓,完全是兩碼事!前者,作為謀反嫌疑人,監獄里面的人絕對會不計后果虐待;后者,總還是體面一點。

沉默原因太簡單了。

袁崇煥第三次平台招對,崇禎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套東西!

絕不能隨便回答,否則倒霉!

因袁崇煥不是善男信女,更不是忠臣良將,褲襠里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屎!這次到北京平台召對,也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加上他身上有著許多見不得光的事。這樣的人,突然被崇禎抓住,自然會選擇保持沉默。

實際上,即使是失職人員,戴罪人員,面對崇禎那樣的質問,也不會像袁崇煥那樣的!如果「敵軍為何入寇」,被質問的是總督劉策,或者總兵張世顯,總兵侯世祿,顯然他們是不會沉默的。他倆一定會喋喋不休,向皇帝說八十回:

「恩,總之,雖然我犯了失誤封疆的錯誤,我有失職罪行,但畢竟有客觀原因!(態度好一點)

恩,朝廷預算有限,部隊裁軍,台兵盡撤,偵防不足(內閣戶部的鍋)

總之,因為袁崇煥讓他返回密云,怕袁崇煥找茬殺自己,畢竟毛文龍被殺,皇上也沒有替他討回公道,大家都怕啊(這是皇帝的鍋,不能怪我們);

總之,當時袁崇煥是薊遼督師,節制勤王部隊,就算他的命令很奇葩,要遣散援軍,我們也不得不執行(這是袁崇煥,內閣,皇帝的鍋,不怪我們)。」

雖然目的是推卸責任,聽起來不好聽,但畢竟也是事實。又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這有什麼不能說的?

問題是,劉策,張世顯,侯世祿,都能這樣推卸責任,你袁崇煥可以?

袁崇煥僅僅是失職嗎?這次敵軍入寇,進城找崇禎,也來是游說崇禎開進京許可證的。

至于挾款議和這種端不上台面的目的,他哪敢說呢(當然,關寧部隊進京自然敢說)?

崇禎拋出三個問題,只是因為對這些問題有了疑惑,而且袁崇煥行軍路線所作所為看起來也像個引敵入寇。但問完三個問題,袁崇煥那種沉默的表現,卻讓崇禎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雖然一時還搞不清楚,但袁崇煥百分之百心里有鬼!他不是打算進京擒王,就計劃逼迫皇帝議和的!他難道不知道自己身處嫌疑之地?為何不積極辯解?積極辯解雖然逃不了西市一刀,但至少不會禍及家人!

這廝肯定有大問題!否則的話,他明知不好好和我解釋,就被懷疑通敵謀反,他明知被懷疑通敵謀叛,多半禍及家人甚至滿門抄斬,為何還要沉默?

因為,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在薊門敵軍入寇僅僅是個意外,最多失職,或者看似導敵的行軍路線有合理的解釋。

袁崇煥恐怕早就說個沒完沒了!

「總之,斥候沒看清楚,斥候是臨時工干的!警戒負責人是某某某!至于那種行軍路線,實在是君父有難急上火了!」

袁崇煥為什麼不說呢?顯然是因為,他的心里有鬼,他怕說錯了話!

更不幸的是,滿桂就在旁邊和他對質,人家是軍事上的專業人士,袁崇煥忽悠崇禎未必忽悠得了滿桂!

錢龍錫到底是不是出賣了自己,孫承宗是否給自己說話,統統不知道。形勢大變,讓袁崇煥一時摸不著頭緒了。所以,他需要觀察情形,選擇機會,仔細考慮

「誰出賣了我?

崇禎知道了什麼?

崇禎打算知道什麼?

不知道什麼?」,

這樣就可以避重就輕的交待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如果祖大獸順利兵變,祖大獸除了我袁崇煥的書信,誰也不聽,皇帝圣旨也沒用!到時候朱由檢不由自主地求我,這還可以反將崇禎一軍。

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那袁崇煥的沉默、崇禎投石問路般的三個問題,和袁崇煥沉默后崇禎堅持逮捕袁崇煥,自然就好理解了。當然,祖大壽臨陣逃脫然后全軍嘩變,也能理解了!

袁崇煥和關寧軍高級將領,肯定商量了很多端不上台面,甚至見不得光的事情!袁崇煥被抓,萬一交代出問題,祖大壽能不害怕?

一個安善良民,突然被條子抓住了,自然會沒完沒了的說話。因為,他們心里沒有鬼,他所說的話,都合情合理的,也都可以經得起事實檢驗;他所作的事,也都是能見光,更不怕人知道。所以,他可以不假思索的說話,可以不假思索的為自己辯解,甚至質問條子:抓我干啥?

一個人如果不是安善良民(逃犯)身上又有著太多見不得光的事。被突然抓住,他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保持沉默。

因為,他的內心不會像安善良民那樣坦蕩,有什麼敢說什麼。他們說話時,都會小心翼翼的考慮好,生怕一不小心說錯了話。

罪犯和警察玩沉默,那是為了防守沒有被攻克的防線。在這種背景下,警察就很難發現一些,他們并沒有掌握的問題。

沒有經驗的罪犯,被警察抓住后。通常總會一個勁的主動辯解,他們以為這樣可以騙過警察。其實呢?他們說的話越多,透露出來的信息就越多。到時,警察審問他時的突破口就越多。(警察頭痛沉默不說的罪犯了,因為人家一問三不知,不是裝傻就是充楞。你還審了個什麼勁?)

鉆法律空子的律師,也總會一再提醒自己的客戶:

「不要亂說話,盡量選擇沉默。你說的話越少,警察掌握的信息就越少。警察掌握的信息越少,律師編故事的空間就越大。

如果你沒事亂說話,警察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到時,律師想給你編一個合情合理的故事,那可就難了。」

警察問問題,那是為了擊垮罪犯的心理防線。因為,在這種背景下,罪犯會感到警察關注自己見不得光的事情,會感到亞歷山大。但罪犯不知道警察到底掌握了他多少問題。

當然,警察問問題會很小心,直切要害,觀察嫌疑人反應,然后分析之!盡量不要暴露底牌。如果警察揭開了自己的底牌,罪犯馬上就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了。

總而言之,你知道的,我全說,你不知道的,我什麼也不說。

如果罪犯忍不住亂說話,雖然是試圖干擾警察發現他的底牌。有時,卻會弄巧成拙。因為,你說的話越多,露出破綻的機會就越多,你說的話越多,透露出來的信息就越多。

警察可以尋找到的突破口就越多。

還是那句話,沉默權是自保策略,但問題是,你用此策略對抗,說明你有見不得光的事情,一定會招致重點懷疑!

袁崇煥用沉默權對抗崇禎的盤問,崇禎也不和他廢話,錦衣衛大牢里面呆著,錦衣衛,全面調查他。

問題是,全面調查,他禁得起查嗎?

第三、槍指揮黨

由于袁崇煥的失職,造成極其嚴重的惡果!而且他的行為非常詭異!遠的如東江斬帥,禁海斷糧,近期的有遣散援軍,敵軍過薊,還有疑似的潛攜喇嘛,以及不戰就要入城,還有疑似箭射滿桂,等等。

滿桂等人的言詞和指控表明,袁崇煥他是一個極度危險的犯叛國罪的嫌疑人,如果不及時拘捕他,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基于京城的安全和滿桂的人身安全把他拘捕了。

在京城危急之中,皇帝拘捕薊遼督師,或許時機不太合適。但在京城危急之中,一個城防司令居然是滿城風雨有著通敵叛國嫌疑的人,這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事。這種獨一無二的背景下,才有了獨一無二的結果。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  

這本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但絕不能說皇帝做錯了什麼。

但關寧軍卻因此,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

當時是12月3、4日,敵人大軍依然包圍著北京城。直到12月底后,敵人才開始逐步從北京城撤走。在此期間,關寧軍就在距京城上千里外的錦州管也不管,直到后金軍隊決定撤出長城后,這枝軍隊才開始幫助孫承宗去收復失地!當然了,這些失地無一例外的都在長城以內!(那已是第二年4、5月份的事了)    

老百姓每年為遼餉弄得貧困不堪,現在到好,敵人打到家門口燒殺劫掠了!   

而這枝每年耗費巨大遼餉的軍隊,竟然在這種時候因為私人恩怨(他主帥被皇帝刑事拘捕了)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了。   

這叫什麼事?!關寧軍是明朝軍隊還是袁家軍? 如果他的主帥是個好東西,就把軍隊給訓練成這副德性?!     

在此其間,明王朝戰死的高級將領多了!比如大同總兵滿桂,還有因為觸怒袁崇煥而下崗的副總兵孫祖壽。

戰死的將士也多了!據普遍歷史書中寫,這次保衛北京城明王朝死傷將士有好幾萬。

獨獨他袁崇煥的軍隊,從開始敵人逼向京城時,就圍著敵人亂轉,一仗不打!後來廣渠門保衛戰,據普遍歷史學者寫,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大仗。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懷疑袁崇煥與敵人有什麼默契!

在同一天還有德勝門保衛戰,那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事實上,那里才是主戰場!  

只有金庸先生才敢漠視這種史實,開口閉口當時袁崇煥在廣渠門九千對十萬,打退十倍于己的敵人。如果這是真的,皇太極親自率軍進攻的德勝門有多少滿清軍隊。總不成皇太極就帶一枝偏師、甚至是幾百人親征吧!

事實上,金庸先生把滿清攻打得廣渠門的滿清將帥數了個夠。但對德勝門的滿清領軍人物,提也不敢提。因為一提德勝門是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那再無知的人也知道,當天主戰場絕不可能在廣渠門!   

11月20日,滿清兵分兩路從廣渠門、德勝門進攻北京城,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德勝門。對此所有的歷史書都直言不諱,但金庸先生卻是諱莫如深!為什麼?因為這樣一寫,那袁崇煥的廣渠門之戰就不可能是主戰場了。

為了突出袁崇煥的偉大,金庸先生就只有這樣略改動一下歷史了!     

大家都覺得袁督師和皇太極不清不白,作為袁崇煥的嫡系,總兵祖大壽就應該率領關寧軍隊,給袁督師爭一口氣。總而言之,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袁督師及他的軍隊,是真正忠君愛國的軍隊。

問題是,滿清大軍在北京城附近肆意劫掠的時候,祖大壽竟然率軍撤走了!

面對這種結果,皇帝自然是恨得發狂,

北京城附近的百姓,其實也是恨得發狂。

皇帝拘捕袁崇煥,不意味著一定會殺袁崇煥;更不意味著皇帝一定要打算將他千刀萬剮!

皇帝剮碎袁崇煥,不意味老百姓也希望袁崇煥被千刀萬剮;更不意味著百姓想吃他的肉!

祖大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袁崇煥就是應該千刀萬剮!就應該如孫承宗所說的那樣「天下爭啖」!

我們必須得知道,祖大壽率軍撤走時,滿清的軍隊還在北京城附近肆意劫掠。

毫不夸張的說,誰處于皇帝的位置上,也不會原諒袁崇煥的。

因為皇帝為了支持袁崇煥,讓他隨心所欲的調整關寧地區的組織結構、人事安排;甚至默許他矯詔誅殺高級將領。

但是結果呢?他竟然讓敵軍殺到了北京城下;更主要的是,皇帝追究一下他的失職行為,他的軍隊當時就撂挑子了。于是,滿清大軍還在北京城附近肆意劫掠,關寧軍隊就不管不顧的撤走了。

做為一方統帥,就把自己軍隊訓練的眼里只有將帥,既沒有皇帝、朝庭,也沒有民族、百姓。只因自己主帥被刑拘,就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敵兵肆虐百姓之際不管不顧的集體撤走,這本身就是無可饒恕的大罪!

放在任何年代也是一樣的!

皇帝在京城極度危急之中,居然無法使這枝軍隊留下來保衛京城,只因他的主帥涉嫌通敵叛國罪被拘捕了。

任何人生活在當時的北京城,也不會原諒袁崇煥的。

袁崇煥做事情很噁心,皇帝懷疑,老百姓非議、指責、漫罵、恨他絕對有著足夠的理由。 

如果袁崇煥的過錯,只有這些瀆職和謀殺,估計也就是個被砍頭。

問題是,他的錯誤,顯然比這大多了。所以皇帝把他凌遲處死了,而老百姓也都排著隊要吃他的肉。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16
這個倒不是過多糾結于慈禧和崇禎個人能力的問題,是明清的制度區別,導致面對戰爭時候有很大的態度區別。大部分朝代共性,能上過戰場的最多就最初那麼幾個皇帝,大部分朝代除了像唐朝那種有點過于刺激的,一般過三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16
袁崇煥被凌遲的罪名是:1.付托不效,2.專恃欺隱,3.以市米則資盜,4.以謀款則斬帥,5.縱敵長驅,頓兵不戰,6.援兵四集,盡行遣散,7.(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左宗棠除了「付托不效」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16
畢竟慈禧雖然賣國,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但畢竟沒崇禎那麼傻,連士兵沒飯吃讓他們抓鳥打洞吃老鼠這話都說得出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16
雖然我經常被打成「皇漢」,也反感慈禧「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諸多作為。但是在能力上,打死崇禎也沒資格跟慈禧比,無論是權術、軍事常識還是思維能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16
一則這兩件事沒有可比性,二則崇禎昏聵剛愎,政治才干也遠不如慈禧。(說句皇漢們不喜歡的話,崇禎給甲申易樞前的慈禧提鞋都不配)。西捻軍可不是偷襲北京,而是在西北被打的無法立足,借口東援東捻,「逃竄」到北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16
慈禧和清廷中央,在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政治智慧上,中國歷史上也是高超的。八旗和南北大營綠營軍全滅的情況下,只能信湘軍。賞罰果斷,沒有一絲猶豫和懈怠。湘軍也不負重托,功德圓滿。慈禧就是最后,也沒有兔死狗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16
因為慈禧老太婆的用人水平比崇禎高很多啊。不然對太平軍剛開始屢戰屢敗的曾國藩早就被殺了。把曾李左章送給崇禎用,估計這些人只要打上一兩個敗仗就讓崇禎給殺了,要麼就被崇禎催著出戰,去送人頭。所以人家慈禧壽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16
@Conqueror886 崇禎二年十一月袁崇煥縱敵長驅,讓后金軍隊到了北京城下和滿桂軍鏖戰的時候,袁崇煥一看見崇禎就胡言亂語說皇太極此來是來占領北京擇日登基當皇帝的……崇禎也一樣沒有殺袁崇煥,反而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16
你得看看慈禧的老公,咸豐當年是怎麼做的。咸豐面對太平天國起義,從1850年6月15日開始,先后任命鄭祖琛、徐廣縉、林則徐、李星浣、周天爵、賽尚阿為前敵主帥,然后太平軍來了個永安突圍。之后任命向榮、琦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16
首先,兩個領導人的境界不一樣,如果慈禧和崇禎一個水平,那晚清四大名臣以及大部分名將都得掉腦袋。晚清的名臣名將整體水平不如明末,但是都發揮了作用,明末的有能力的還聽話的都掉腦袋了。政府不一樣,明朝不是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16
兩個完全不是一個性質的事,有什麼值得對比的嗎?皇太極那個是直接打到北京城下,到處搶錢搶人。西捻軍是被左宗棠打殘到北京城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16
首先,左宗棠沒像袁崇煥一樣吹牛叉,私自殺害部下提督啊,再者和太平天國打仗,立功體現的能力西太后看得見,干嘛殺了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16
太平天國興起的時候,那些八旗督撫被打得落花流水,南方丟了一半多,江南八旗都快被殺絕。這麼大的鍋,咸豐也沒有像崇禎那樣動不動就把那些督撫論罪處死,到了慈禧掌權,那鎮壓手段真的是玩出了花活,什麼洋槍隊、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16
如果明朝像清朝一樣開放團練,不亂殺大臣,會不會滅亡我不肯定,但是中原不被滿洲統治的幾率會大幅上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16
就不說殺毛文龍,議和的這些事了,這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袁崇煥是勾結皇太極,故意放皇太極到北京脅迫崇禎,而左宗棠如果也勾結捻軍,故意放捻軍到北京去脅迫慈禧,那慈禧不殺左宗棠就奇了怪了。袁崇煥這個行為其實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16
像崇禎這麼逆天的真沒幾個 他殺袁崇煥純粹是拉不下臉承認自己錯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16
愚民的狂歡,真的是可悲,評論區一堆不學無術,把地攤陰謀論當做歷史的人。ps1:歷史不比不理科,拼的就是誰讀的歷史資料多,除非最近能夠從哪座墳里面刨出些新鮮的東西,不然實錘了的東西就是實錘了的。你們如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16
如果論玩弄權術的水平,那麼崇禎大概是要被慈禧踩在地上變成肉餡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16
因為他只是追堵不太成功但是真的打猿也可以找借口但是他不能說真打,可以這麼說呃,借粉兒們的話術:和后金只能堅城固守,出去就是送,是鍵盤俠,是……漢奸我笑死那你們可勁兒吹啥?大英雄?民族英雄?就這?不敢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16
因為殺不了。。。。。甚至庚子年連人家的小弟董祥福都不敢殺。左和袁的區別在于他真的會造反。。。。。都別說殺了,你不看看馬新貽是什麼下場。這可是上任前就交待好家里人出了事不喊冤不報仇直接拉回老家安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