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聽正直的人很可憐,或者實誠會被人欺所以混得差這類言論就可以不用繼續看了。
以下內容都是干貨,有心探究的請接好。
所有的品質只是內在力量,對外部力量驅動的現實行為不會產生直接影響。
舉個例子。想要把大米拎到五樓得花力氣,那麼一個人品質再好也不影響拎大米要花力氣的客觀事實,總不能靠眼神把大米拎到五樓,結果自然是不花力氣就沒米吃。
放到「混得好」這樣的話題也同理。
普通人對「混得好」的定義其實不難理解——過上體面并且穩定的生活。
那麼想要達成「混得好」這一目標,不同段位的人需求完全不同,我們就拿最俗的「錢」來舉例。
假設一個人認為有錢就是「混得好」的標志,那麼它得至少具備一種靠譜的賺錢手段,而不是把全部技能都點在「正直」或「實誠」這種內功上。
否則就會產生人品極好但毫無賺錢能力的奇怪狀態,那這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他認為的「混得好」這一目標。
那類似正直、實誠這樣的品質有什麼用?
①作惡的可能性低,也有利于降低自身長遠風險。
②大家更愿意接近本質善良的人,人緣好也是一種資源。
下面會有幾種場景。
場景1:高端服務行業
通常實誠、正直的人只要不憨,更容易取得高段位客戶的信任,并建立長久穩固的聯系。
因為高端客戶缺的往往不是錢,缺的是能夠幫助他們省出更多精力的信任。
雖然不一定和這些客戶成為朋友,但至少有機會獲取一些平時看不到的眼界打破信息差,如果能善加利用,可以幫助自身提升段位。
場景2:人際圈品質很低,大多是市儈之人
在這樣的環境中實誠和正直通常很難變現為實際價值,表現出來后反而還容易被當成軟柿子捏。
這種環境要麼研究如何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與這樣的刁鉆人群形成互利關系,要麼則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換一個更好的人際環境。
此類環境需要的不是正直實誠這種內在品質,而是外在破局的具體技能。
場景3:人際環境復雜。
在人群好壞極端的環境中,實誠和正直最大的作用是往往是向上攀爬時的保護色。
比如自己的實誠會在平時積累口碑,遇到極端問題時可以及時站在道德制高點。
得道者多助,廣結善緣,向上爬時更容易抵御來自于人的風險,屬于一種智慧,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內在力量去利用這些。
綜上,實誠也好,正直也好,再或者其它品質等等,這些「內功」并不能直接決定世俗意義的「混得好不好」。
混得好不好要看能否執行達到「混得好指標」的具體方法論。
同時,過度重視「正直」「實誠」這樣的品質毫無意義,就像一輛油車已經滿油狀態,車發動不了,車主卻依然固執地認為是加油加得還不夠多,實際上是發動機出了問題。
所以盡可能避免對自身正面品質和現實生活狀態不符的抱怨,否則要麼因為不甘心而變得迂腐,要麼反而徹底失去原有的好品質,最后落得兩頭不是人還一事無成,不值得。
收起哀怨,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多把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外功」,未來再輔以自身本來具備的好品質向上攀爬,此是王道。
我是剎迦,摸索前路的行者,心學踐行者,不正常的正常人。
關注我,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心靈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