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不直接抹去“靖難之役”,直接把自己列為朱元璋后的第一繼承人呢?
查看全部 48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30

ADVERTISEMENT

根本篡改不了。

司馬昭殺高貴鄉公曹髦,持續時間最多一上午,涉及地點也就是洛陽城皇宮周邊,死者除了曹髦,最多幾百名皇宮甲士,最后司馬家可是篡位成功,但這事沒有被抹去。

李世民殺李建成,持續時間最多一晚上,涉及地點就在太極宮北玄武門附近,死者除了李建成、李元吉,最多幾千名太子衛隊,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不要臉的干涉史書撰寫,但這事沒有被抹去。

趙光義殺趙匡胤(存疑),持續時間最多一頓飯,涉及地點就開封皇宮里的一間屋子,死者就趙匡胤一個,這事大機率還是假的,但這事沒有被抹去。

靖難之役,持續時間四年(1399-1402年),涉及地點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南直隸諸省,死難者多達十數萬(包括軍隊和平民),剛從元末大亂中恢復一點元氣的整個華北和華東地區遭到極大程度破壞,這種事怎麼抹去啊……

ADVERTISEMENT

真把歲月史書拿出來嗎?

感謝大家愿意看我的回答。我這里在跟大家說一點個人對這類問題的看法。

如果大家看懸疑劇比較多,應該會對羅卡定律比較熟悉,是法國法醫學家、犯罪學家艾德蒙·羅卡(Edmond Locard)創建的,其理論在于「凡兩個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現象」。這個定律廣泛用于犯罪現場調查中,行為人(犯罪嫌疑人)必然會帶走一些東西,亦會留下一些東西,即現場必會留下微量跡證。一起案件,參與人數量越多、作案時間越長、行動軌跡越復雜、案發時間越近,留下的痕跡就越多,被發現的機率也就越大。

這個定律在歷史領域也適用,一個歷史事件,參與人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行動越激烈、距離我們越近,留下的歷史痕跡就越多,被我們發現并解讀的機率也就越大。

ADVERTISEMENT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商紂王,我們都知道商紂王在位時期對東夷諸國進行了長期征伐,但我們了解的也僅限于戰爭的發生時間、主要參與者、結果而已,紂王統帥的軍隊有多少、東夷諸國軍隊有多少、軍隊都是什麼構成、在哪里打、是野戰還是攻城、有沒有用什麼計謀,我們一概不知。兩千年后,另一個在河南定都的政權——大宋,他所發動的戰爭,我們不僅知道戰爭發生的時間、參與者、結果,還知道軍隊構成、武器裝備、在哪開打、是攻城還是野戰,甚至連趙二驢車漂移這種事我們都知道。這就是歷史事件距離我們時間遠近的影響。

同樣的,還是在大宋,燭影斧聲事件中,我們知道的只有一個似乎是趙光義的影子在燭光下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看見似乎是趙匡胤的影子引柱斧戳地,并聽見趙匡胤說「好做,好做」……然后沒了……啞劇信息量都比這個大……歷史上所有對這個事件的分析,都是基于這兩行字的分析,而且與其說是分析、不如說是腦洞,甚至現在史學家對柱斧到底是什麼,還有爭議,有說是兵器斧子,有說是禮器斧子,有說是手把件小斧子,還有說根本不是斧子,而是一種類似匕首的隨身配飾。

這就是歷史事件參與人數、持續時間和行為激烈度的影響。

而且這個痕跡與歷史記錄者記不記錄是無關的,就像很多懸案的痕跡也不是警察第一時間發現的一樣,痕跡發生了就會一直存在,所有試圖擦拭痕跡的行為,反而會形成新的痕跡。李世民在即位后,也想系統性的抹去玄武門之變的歷史,但他試圖抹去歷史痕跡的行為,那幾次對自己起居注的突然「關心」,反而成了我們研究玄武門之變最明顯的痕跡。

靖難之役是一場戰爭,戰爭是所有歷史事件中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行為最激烈的事件,而靖難的時間離我們在歷史尺度上又是如此的近,留下的痕跡是如此的多,抹掉幾乎是不可能的。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30
OK,你急眼了把刀架在史官脖子上,史官也只能捏著鼻子給你改了。但是幾百年后——某地出土了一大批建文通寶某大臣的信件流出,內容是囑咐老家鄉親們說現在四王爺造反,你們要小心某貴族之后,家里藏著建文帝賞賜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30
當年玄武門之變歷時不過幾天,政變的范圍不超出長安城,因政變直接身亡的人不到一千,就這李世民都沒法掩蓋靖難之役歷時四年,范圍波及整個北方及江淮地帶,期間大小十幾場戰役,陣亡人數達幾十萬,一大批名將隕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30
這個是完全不可能的!西班牙(還未統一)的使者曾經去中亞見到了被後來人尊稱為「最后的世界征服者」帖木兒,帖木兒當著各國使者的面說東方有一個國家的皇帝背叛了自己的父親,殺死自己的侄子,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30
宋太宗高粱河飆車的事,不見《宋史》,而是記載在《遼史》里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6
2023/09/30
就算他能改國內的史書,國外的呢?叔叔篡侄子的位,打了好幾年的大規模內戰,這消息早就順著海陸絲綢之路傳出去了。不說朝鮮、越南,日本,這事情連帖木兒都知道,還跟西班牙人說了,字面意義的「從愛爾蘭到契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30
朱棣是正兒八經的打仗,各地方鄉志縣志起居注那麼多,他這要是都能改,朱棣也不用講什麼化身了,他就是九天蕩魔祖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30
你猜這個男人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歷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30
不可能,連歐洲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朱棣靖難,基本上十年后,整個地球有文明的國家地區都知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30
他不是已經做了嗎?強行把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給自己老爹虛空加了四年陽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30
靖難之變后六年,魏國公徐欽上書,稱其父徐輝祖臨終前曾交給他一個銅匣,稱有皇家之密,不敢隱瞞,請皇帝派員開鎖取視。永樂皇帝乃命禮部尚書、宗正、錦衣衛指揮使共同開視,則匣中有太祖洪武皇帝手詔一道。曰:皇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30
別忘了,【奉天靖難功臣榜】,一共有30+3人:賜封公爵2人,侯爵14人,伯爵14人。追贈公爵2人,贈侯爵1人。這麼多燕王府的心腹愛將,這麼多未來的【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奉天輔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30
朱棣抹不掉靖難,但他可以說他侄子qj老母豬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30
曹魏甘露五年,皇帝曹髦不堪受辱,親率百余名近侍,駕御輦闖出皇宮,敲鑼打鼓,沿著首都洛陽的大街,向司馬昭府衙的方向一路討伐。彼時晌晴白日,洛陽城中百姓全都看了個滿眼。曹髦此一去有死無生,萬難有生還可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30
好家伙的他倆打了四年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了朱重八好不容易恢復點人口,又給霍霍了散德行都散到伊比利亞半島了抹去靖難之役的難度,跟抹去二戰的難度差不離知道嗎再說,就算抹去了怎麼?那幫打死打活的功臣不賞了唄?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30
你猜沈志華、高華他們為什麼被很多人罵?沈志華通過蘇聯的檔案作為佐證去研究50-60年代中國和北部國家之間的外交歷程;高華就不必多說,從海量公開的資料(起碼資料擁有者不認為這些東西會直接對自己的形象造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30
明朝那會兒,中國與周邊各國來往密切,你改的了明朝的史書,改不了其他國家的史書。朝鮮史料《李朝實錄》里,來往明朝的朝鮮使節,記錄了很多實際發生,或者道聽途說的明朝歷史事件,比如建文帝下《罪己詔》等。蒙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30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就幾個小時時間,影響范圍不出京城,他怎麼不篡改,不抹去玄武門之變?趙光義燭光斧影,不到1個小時,影響不出皇宮,為啥還能到處傳?靖難之役打了四年,戰線從北京到南京,你告訴我怎麼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30
「就算你把永樂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書,史官也不會記載你是正常即位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30
指洛水放屁和當街殺皇帝才多少人知道,封的了口麼?玄武門之變,一天功夫,實際參與的才多少人,封了口麼?趙家兄弟,當事人兩個,一個還死了,最后燭光斧影的說法不一樣流傳出來。靖難,從燕王起兵到南京登基,多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30
靖難功臣/燕軍官兵:所以我等為陛下沖鋒陷陣出生入死 連續打破建文反動派N次圍剿 奮戰四年終于取得全國革命勝利的功勞……大王您似乎不想承認了是吧?朱棣先生你是不是仔細考慮清楚再說話比較好?什麼?已經考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