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無疑是中心人物之一,而有能力與諸葛亮對峙的就是曹魏陣營的司馬懿,二人可謂是旗鼓相當,引領著魏蜀吳三方勢力的基本走向。
這就帶來今天的話題,作為蜀漢的謀臣,又深諳易經之真諦,諸葛亮又豈能不知所謂的點燈續命是江湖騙術?為什麼這位明知道自己將命不久矣,依舊要點燃49盞續命燈?
常言說時勢造英雄,這在三國的演繹中表現的尤為凸顯。此時經過顛沛流離的諸葛兄弟來荊州投靠叔父,在烽火時期的年代也就有了修養生機的環境。
在這段時間里,已經是青年的諸葛亮勤奮讀書,更能夠透過社會實際感受到東漢王朝已經是分崩離析,天下哥倫軍閥割據的局面已經初見端倪。
在諸葛亮看來,北方的曹魏勢力最大,但就眼下而言,統一南方還為時尚早。這一方面是因為曹操的北方根據地還不鞏固,更有袁紹等人的虎視眈眈。
而相對于南方來說,孫權孫策弟兄倆的吳地憑借著長江天險,還能夠與曹魏對峙一段時間。然而單憑孫權的能力,歸屬曹魏僅僅是時間問題。
從全局上來說,南方的孫權需要外力的支撐才能夠維持現狀,而在這段時間,曹操也能夠騰出功夫來對付董卓袁紹等地方勢力。
然而縱觀彼時中華大地政治舞台上的各派勢力,曹操顯而易見是干大事之人,只是這位名聲不太好,自己是不能輔佐這樣的奸臣,而孫權的胸襟不甚寬敞,也不是賴以信任之人。
反觀此時還沒有地盤的劉備,盡管身邊只有關羽和張飛,但畢竟這位是根紅苗正的皇叔,盡管不算是漢朝老劉家的近親,可也是可以一呼百應的一股政治勢力。
因此當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時候,諸葛亮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因為他知道,盡管此時的劉備猶如喪家之犬,但可是妥妥的潛力股,有著一定的升值空間。
于是經過三次的心智考驗,諸葛亮如期與后主劉備相見,這就是史料上的隆中對,甚至還演繹出所謂的出師表。盡管這檄文是後來人們杜撰出來的,但也折射出諸葛亮的出師有名。
諸葛亮詳細給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局,并給劉備灌輸了心靈雞湯,這就是孫劉合作共同抗曹,運行軌跡就是先取荊州再圖西蜀,這也是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架。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已成鐵律,在這段歷史的變遷進程中,諸葛亮僅僅是在歷史車輪的滾動中加以助力而已,完全可以看成順勢而為之舉。
盡管在之后的實際操作中稍有偏移,但彼時中原大地的戰略進程,并沒有超越當時諸葛亮的規劃,換句話說時局的推進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判和掌控之中。
盡管諸葛亮料事如神,鞠躬盡瘁,掌控著時局的發展進程,然而卻擺脫不了自然法則的約束。在五丈原戰役之后,諸葛亮感到身力不支,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
但問題是,此時的蜀漢僅僅是個空架子,后主劉禪又不諳世事,此時自己要是撒手西去,蜀漢的覆滅也就是分分鐘的事。
于是諸葛亮開始布局身后之事,找人點燃了所謂的續命燈。從本質上來說,人的壽命是來自于上天的福祉,通過人力來改變宿命,顯然是道士相師的欺人之道。
深諳宿命論的諸葛亮又豈能不知,卻又為何點燃49盞續命燈?這里面也有他的無奈之苦。首先是因為司馬懿的苦苦相逼,要是知道自己去世,司馬懿來個乘勝追擊并非不可能。
其次是蜀漢政權的內部并不穩定,一方面是因為劉禪的耳朵軟,沒有自己的主見。再一個就是魏延正值壯年,也是諸葛亮最不放心的心腹大患。
也就是在內憂外患的形勢逼迫之下,諸葛亮設計出點燈續命的神奇畫面。有人說這是諸葛亮臨終的兩個毒計,又有誰知道這位軍師的良苦用心?
其實諸葛亮的點燈續命并不是空穴來風,按照易經的理論,人與大自然有著高度的依存關系,比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其實在人體上也有相應的位置,就是對應的穴位。
要是在相應的穴位點燃七星燈,假若這續命燈能夠在七天內長明不息,就有可能再增一個紀的壽命,也就是能夠再活一十二年,這在彼時可謂是一種玄機,非常神奇。
長期以來,作為對手,司馬懿深入研究諸葛亮的用兵之道,尤其是對諸葛亮深諳相術非常忌憚,一聽說諸葛亮在點燈續命,深以為信,于是便嚴令將士們堅守不出。
話說這司馬懿生性多疑,再加上為人謹慎有余,于是便給蜀軍的撤退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條件,這大概就是諸葛亮點燈續命的指向所在,直白一點就是諸葛亮利用玄學在拖延時間。
其實在高人之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就能心領神會。比如後來諸葛亮實在無兵可守,于是便擺下空城計。司馬懿一看到這架勢,連忙退兵五十里。
這司馬懿也算是閱人無數,又豈能不知道諸葛亮的深度用意?因為他顧慮到萬一消滅了諸葛亮,曹魏政權就要收回他的兵權,這樣一來司馬懿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而今天聽到諸葛亮在點燈續命,司馬懿考慮到保存實力,再一個希望諸葛亮萬一續命成功,自己也就有理由擁兵自重,與朝廷對峙。
事實後來的發展也正如諸葛亮的預想,司馬懿按兵不動,蜀軍徐徐退兵,在推出五丈原之后,這才官宣軍師已經仙逝,司馬懿佯裝后悔不已,其實也算是惺惺相惜的表達方式。
自此諸葛亮的第一個目的已經達到,而清除內奸的計劃也在進行之中。
先是魏延知道諸葛亮點燈續命,故意闖進大賬佯裝匯報軍情撞倒續命的燈盞,實在就是破壞諸葛亮點燈續命。
諸葛亮去世后,魏延感到蜀軍再也沒有人管控自己,開始浮躁起來。此時陳平給魏延打賭說,你敢連喊三聲誰敢殺我嗎?
魏延有恃無恐,果然連吼三聲,有誰想他的貼身大將聞聽此言,手起刀落,只見魏延的頭顱滾落在地上,而這一場景也是在已經去世了的諸葛亮的掌控之下。
在古代人們信奉法術,而諸葛亮點燃續命燈,實在是為了緩解當時的緊迫局勢,一方面通過點燈續命麻痹司馬懿,另一方面借用迷信設巧計除去內賊,實在是高明,不愧為一代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