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帶了2大頂級謀士,10大猛將,為何仍然打不贏陸遜?答案非常簡單!
兩大頂級謀士
劉備原本實力弱小,但自從他在荊州站穩腳跟后,實力愈發強大,尤其當他攻下了益州之后,實力幾乎已經和孫權差不多了。發展到漢中之戰時期,劉備憑借出色的指揮能力,正面擊敗了曹操,從曹操手中搶下了漢中,展現了恐怖的實力,令孫權感到頗為忌憚!
也正是因為劉備集團的實力越來越強,令東吳眾人感到了威脅,所以在孫權的授意之下,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干掉了關羽,令劉備集團的實力大打折扣!
關羽不僅是劉備的兄弟,還是蜀漢非常厲害的猛將,再加上荊州乃是蜀漢北伐的重要基地,是諸葛亮隆中對指定的北伐要地,所以劉備不甘心,不愿意咽下這口氣,于是他不顧眾人勸阻,執意起兵伐吳,要為關羽復仇,為蜀漢拿回荊州!而為了增加自己獲勝的機率,劉備此次北伐,也帶去了兩大頂級謀士!
原文:先主看畢,擲表于地曰:「朕意已決,無得再諫!」遂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虎威將軍趙云為后應,兼督糧草;黃權、程畿為參謀……
很明顯,從原文來看,劉備選定的兩個頂級謀士,便是黃權和程畿。黃權和程畿原本都是劉璋的手下,能力非常強大,後來劉璋戰敗,他倆又都投靠了劉備,之后多次立下大功,深受劉備的器重。據說當年漢中之戰,表面上是法正在為劉備出謀劃策,最終擊敗曹操,但其背后,一直都有黃權和程畿的身影,可見他倆是多麼的厲害!
10大猛將
劉備伐吳,肯定是缺不了猛將的,而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猛將,便是這10人:黃忠、張飛、馮習、張南、傅彤、張翼、趙融、廖淳、趙云、沙摩柯。
原文:黃忠為前部先鋒;馮習、張南為副將;傅彤、張翼為中軍護尉;趙融、廖淳為合后……
當然了,這只是最開始的10大猛將,隨著戰事的進行,有兩員大將提前離去了,這便是黃忠和張飛。戰爭開始前,張飛由于下達了不可完成的任務,導致手下反水,最終被殺,而黃忠則是因為輕敵冒進,遭到敵人的伏擊,最終被殺。
這兩大猛將被殺后,頓時讓蜀軍的戰斗力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幸虧關興、張苞二人頂了上來,才使得蜀軍的戰斗力不至于衰減太多。而且隨著關興張苞二人在戰場上越戰越勇,吳軍幾乎已經無法和蜀軍正面硬剛了,以至于投降過去的糜芳、傅士仁二人,竟然選擇了回歸,可見當時蜀軍的戰斗力是多麼的強大!
但是問題又來了,既然劉備帶了2謀臣10大將,這些人的水平又非常高,可以說是吊打吳軍,那麼為何最終劉備還是敗給了陸遜呢?
夷陵戰敗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當時的吳軍已經無法在正面和蜀軍硬剛了,所以陸遜選擇了堅壁清野,一路撤退,準備拉長蜀軍的戰線,引誘蜀軍深入,趁機尋找破敵之法。
而對于陸遜的計謀,劉備手下的頂級謀士黃權,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建議劉備在后方壓陣,自己帶著軍隊往前沖,以防止大軍南下,后路被斷。結果當時的劉備飄了,壓根兒不認為吳軍還有反撲的能力,于是劉備決定親自率軍前去追擊吳軍,還把和自己意見不同的黃權給調往了江北,防備魏軍,令眾人大跌眼鏡……
原文:卻說先主于猇亭盡驅水軍,順流而下,沿江屯扎水寨,深入吳境。黃權諫曰:「水軍沿江而下,進則易,退則難。臣愿為前驅。陛下宜在后陣,庶萬無一失。」先主曰:「吳賊膽落,朕長驅大進,有何礙乎?」眾官苦諫,先主不從。
就這樣,因為劉備的高傲不聽勸諫,蜀軍采取了錯誤的戰略,落入了陸遜的圈套,最終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趙云及時出現在戰場,劉備后路被斷,他自己都有可能成為吳軍的俘虜!
結語
總的來說,夷陵之戰中,劉備帶了2大頂級謀士,10大猛將,卻仍然打不贏陸遜的真實原因,并不是劉備的手下不如陸遜,而是因為劉備自己太過高傲了,不聽良言,最終釀成了慘敗!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