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為娶學生拋棄懷孕發妻,16年后移情他人妻,卻說:我從不辜負女性
2024/06/13

1939年,廣西桂林。當著名詩人艾青,得知心儀的女學生韋嫈(ying)想要報考貴大中文系、繼續完成學業時,作為老師的他,卻像是瘋了一般大喊:「不能走,你不要走!」甚至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熾熱愛情,他直接跪在了女學生面前,肆無忌憚地大聲告白:「我早就愛上了你,不要離開我!」

人來人往的湖邊公園,這位早已家喻戶曉的著名詩人,就這樣對自己的女學生下跪求婚,全然無視路人詫異目光的他,正深深陶醉于自己的深情中。

但艾青這場突如其來的告白,卻讓女學生韋嫈有些不知所措。看著這個素日敬重和仰慕的國學老師,韋嫈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向往自由的戀愛觀,可內心尚存的那絲理性卻一再警告她:老師艾青是個有家室的人了!正當韋嫈猶豫之際,艾青卻做出了更加瘋狂的舉動。

看對方始終不表態,這位多情的詩人隨即起身沖向湖邊,并痛苦表示:如果韋嫈離開了,自己就會跳湖自盡。

涉世未深的女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自然不知感情世界并非純粹超然,多得是權衡利弊的算計,以及欲擒故縱的把戲。為了讓老師冷靜下來,韋嫈連忙拉住決意「赴死」的艾青,答應對方:自己再也不回離開。就這樣,已經30歲的艾青,如愿以抱得美人歸的方式,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師生戀。

同樣,有關于「著名詩人艾青向女學生下跪求婚」的消息,也隨即傳遍了大街小巷。當這則堪稱奇聞的八卦傳到老家時,已經懷有身孕的發妻張竹茹,只覺得猶遭晴天霹靂。丈夫向自己的女學生下跪求婚了?那自己怎麼辦?腹中的孩子怎麼辦?在細綿如針的疼痛里,這個勤勞賢惠、處于孕期的女子,最終決定獨自前往桂林,尋丈夫要個結果!

【為娶年輕女學生,拋棄懷孕發妻】

「為什麼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寫下這句詩的艾青,是當之無愧的詩壇泰斗,是真正的熱血青年。這樣的詩人,會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即便身陷牢獄,依舊高聲吶喊,會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里,任由他人叫囂,卻始終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可文人浪漫多情的天性,也似乎注定了艾青在婚姻這條路上,無法堅定如一。

他與原配張竹茹,是父母包辦的封建婚姻。對方是典型的舊式女子,裹過小腳,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而彼時的艾青,已經是憑借《大堰河—我的保姆》而家喻戶曉的年輕詩人了。

思想和文化造就的巨大差異,似乎讓這段婚姻本就難以圓滿。但是張竹茹沒想到:丈夫的背叛來得如此之快,又是如此猝不及防。

兩人婚后沒多久,艾青就去了常州武進學校教書,也是在那里,他認識了女學生韋嫈。不同于妻子的守舊和沉悶,這個出生于江南水鄉的溫柔女子,十分擅長古典詩詞,這種來自古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也讓韋嫈擁有著少女的靈動和恬靜。兩人相識的那年,恰好是1936年。韋嫈在常州的武進女子師范讀初三,艾青是她的國文老師。

對于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詩人,韋嫈感到十分佩服和仰慕,彼時的她還不知道:自己的一顰一笑,也似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漸漸俘獲了這位多情詩人的心。但這段剛剛萌發的感情,還沒來得及生長,便被現實一刀切斷。懷有愛國之情的韋嫈畢業后,毅然成為了一個宣傳抗戰的劇團演員,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這個勇敢的女孩,還主動去了陸軍醫院當護士。

直到1939年,這位相別許久的師生,才在廣西桂林重逢。

像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曾經萌發而不得生長的感情,也再次在詩人熾熱的內心日漸茂盛。

與老師艾青的異地相逢,韋嫈也感到萬般開心;但彼時尚未意識到艾青愛慕的她,儼然把他當做了可以傾訴的人生導師和朋友,這種敞開心扉的聊天方式,也讓兩人距離拉近的同時,作為學生的韋嫈也不由自主生出了隱秘的愛慕之情。

可他是已為人夫的老師,自己卻是涉世未深的學生,這樣的感情,即便在心中茂密生長,可現實中,是否能有容身之處呢!

直到有一天,正與艾青在湖邊公園散步的韋嫈,提到了自己想繼續學業的想法。她告訴艾青:自己還年輕,應該繼續求取學業,所以打算報考貴大中文系。可是得知這個決定,作為老師的艾青,給予的不是支持和鼓勵,而是發瘋般的跪地告白,告白自己對她的愛意,告白自己不舍得她離開的痛苦。當艾青求婚女學生的消息,傳到老家后,從未出過遠門的原配張竹茹,獨自挺著孕肚到了廣西,想要問丈夫要個答案。

可來到廣西,看到艾青與韋嫈已是難舍難分的狀態后,這個沒接受過文化教育的舊式女子,卻表現出超越常人的豁達和灑脫。她知道:已經留不住這段婚姻了,便在來到廣西的那天,也對丈夫徹底死了心。許是懷有愧疚,艾青為結發妻子安排了住所,并對其細心照顧。可這番愧疚,對于遭受背叛的張竹茹來說,無疑于傷口撒鹽。

所以在生下孩子后,張竹茹便徹底退出了艾青的世界,成全了他對新式婚戀的追求。

只是可憐那個孩子,生下來便沒有了完整的家庭,好不容易長到一歲,卻因病夭折!

這段師生戀,終究是被原配以忍痛放手的方式成全。

當年輕的女學生韋嫈感懷于這位女子的偉大胸襟時,卻絲毫沒有意識到:

生命中的一切得到,早已被命運暗地標注了籌碼;就如同欠下的債要償還般,搶走的感情,最終也會被他人再次搶去。

所愛之人本就涼薄,又何談白首終老的佳話結局呢!

1939年6月20日,艾青和韋嫈正式結婚。

拍完婚紗照的那天,沉浸于新式婚姻的艾青,深情對妻子韋嫈許諾:「從今以后,我們永遠不再分離!」

可這一生何其漫長,人性又何其善變;最終的最終,浪漫會被柴米油鹽淹沒,誓言也會被時光褪了色。

艾青與韋嫈的這段感情,終究如所有失敗的婚姻般,消亡于朝夕相處的厭倦。

【婚后16年,出軌有夫之婦】

作為著名的詩人,艾青生性有著超越現實的浪漫;在他的認知中,愛情是花前月下的耳鬢廝磨,是賭書潑茶的心有靈犀,是一切至純至善的超然物外。可這段婚姻,卻似乎站在了他愛情觀的對立面。因為忙碌家務,妻子韋嫈原本細膩的雙手逐漸粗糙,人也愈加不修邊幅;因為整日照顧孩子,妻子再也不是那個沉醉于國學文化的進步學生,而是經常被孩子氣到崩潰、時而咆哮的粗蠻存在…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也讓兩人相伴16年的婚姻,徹底拉開了巨大鴻溝。

男人生性多情,可大部分時候,也有著不爭氣的懦弱。

面對無法持續的婚姻,他們往往不是攤牌離開,再尋真愛;反而用上不得台面的出軌和背叛,給予家庭和親人最為痛徹心扉的打擊。如同當年拋棄懷孕發妻、執意迎娶女學生般,16年后的艾青,再次以不堪的出軌,愛上了一個叫做高瑛的女作家。再確切些,這是一個已為人妻的女作家。

1955年,艾青在工作期間,結識了女作家高瑛。

不同于妻子整日忙碌于家務,這個思維敏捷、文采斐然的女子,讓艾青再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悸動。但是,這樣的感情注定是遭受世俗非議的。因為彼時的高瑛已經結婚,她嫁給了大自己12歲的譚誼,兩人還有了孩子。而艾青為了追求高瑛,幾番折騰才與相伴16年的妻子韋嫈離了婚;可恢復自由身又怎樣,大張旗鼓追求有夫之婦,那該成何體統!一邊是理性的警告,一邊卻又是感性的拉扯。當那些愛慕在內心如雜草瘋長時,似乎也有一個聲音不斷催促艾青:要勇敢追求愛情,追求愛情,其實也是在解救高瑛。

之所以這樣想,是艾青已經得知:高瑛雖然結婚多年,但因為與丈夫觀念不合,兩人的婚姻也處于名存實亡階段。

經過反復的斗爭,艾青終究是選擇了勇敢踏出那一步,即便這樣的選擇,是飽受非議,甚至在特殊年代為他帶來了數不盡的災難。浪漫多情的詩人,總讓許多女子無法抗拒;更何況,在少女懷春的年紀中,艾青也曾是高瑛夢想中的戀愛對象。但是,這場婚姻出軌終究是不上台面的;可看到躊躇不定的高瑛,艾青怕對方誤以為自己用情不專,特意這樣告白自證:「我這一生從不玩弄女性,我都是認真去愛了。」就是這句話,終于讓高瑛以婚內出軌的方式,選擇了與這位多情詩人相守。

這段感情也最終付出了代價:

在作風思想保守的年代中,艾青和高瑛的選擇,也讓兩人丟掉了飯碗。而且,高瑛的丈夫譚誼還以艾青破壞他的家庭為由,起訴了艾青,艾青因此入獄勞教半年。直到1956年10月30日,這兩位戀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如果說前兩段失敗的婚姻,是艾青一心追尋浪漫愛情不得;那麼在風雨飄搖年代開啟的第三段婚姻,則讓艾青為他的婚戀觀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特殊年代中,艾青因為詩歌創作,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而與第三任妻子的結合,也從某種程度上,加重了他的生活作風問題。

作為浪漫的詩人,他一生都在尋找愛情;歷經波折終見曙光,卻不知這愛情本就是一場巨大的浩劫,或許,這就是三段婚姻、兩次出軌終究要付出的代價吧!

許是這段沉重的遭遇,讓艾青逐漸理解了婚姻的本質,也或許人至暮年,任憑心有不甘,卻再也折騰不動了,此后的艾青與高瑛,就這樣在共經風雨的劫后重生中,安穩平淡度過了余生。曾經任意而為的那些經歷,也注定成為艾青無法撕開的標簽。所以當人們提到這位詩壇泰斗的生前往事,也總是免不了感嘆一句:他是個才華橫溢、心系家國的詩人,可卻不是個身有擔當、敢于負責的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