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時期之內,有不少的帝王都為中國未來的歷史走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最值得大家稱贊的一個,也許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秦始皇為中國的大統一做出了一個良好的開頭,從他之后,任何想要將中國的一片土地拉出去偏安一隅的人,都會遭到唾棄。
在秦始皇掃平了其他六國以后,秦始皇立馬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以及交通貨幣,同時其所設立的郡縣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國在未來又陷入多方勢力割據的情況,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的主流,也成為最受中國人所接受的王道,這都是秦始皇的功勞。
但是鑒于諸多方面的原因,秦始皇在中國的評價一直都有一些褒貶不一,很多人們都認可秦始皇所創下的功績,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閱讀了《史記》以后,認為秦始皇是一個昏庸無道的暴君。但是總體來說,即使《史記》有一些私貨,秦始皇也是功大于過。
秦始皇認為自己是中國功勞最大的一位帝王,是唯一一個真正統治了中國全境的帝王,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千秋萬代享受帝王的待遇,秦始皇就做了兩件事情,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了徐福去海外尋找仙藥讓自己長生不老,讓人長生不老的仙藥當然是不存在的,徐福也沒有再回到中國。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徐福是日本民族的祖先,甚至有可能是神武天皇。
既然仙藥并沒有被找到,秦始皇沒有辦法在人間繼續統治自己的帝國了,那麼何不換一個想法,讓自己在陰間也可以繼續擁有這樣的帝王待遇呢?為了實現自己的這樣一個想法,秦始皇就開始動用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自己修建了一個非常規模宏大的陵墓,讓自己在死去以后也可以統治著自己的地下帝國,而這個陵墓就是秦始皇陵了。
根據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寫的名著《水經注》當中的文字,我們已經可以大概知道秦始皇陵所在的大致地區以及整體的面積,不管有沒有夸張的因素在其中,秦始皇陵本身的規模已經是相當恐怖的了,更不用提到現在的專家們用相關的探測方法檢驗出真正秦始皇陵的規模以后帶給人們的震驚了。
秦始皇陵大概的形狀好像一個倒扣的斗,總體的高度大約在51米,周長也擁有將近1700多米,總體面積達到了將近58平方公里,作為一個陵墓這種規模已經是相當嚇人的了,能夠容納的下78個故宮,所都用的工人就有近72萬人,這72萬人還是耗費了將近40年才基本將秦始皇陵修建完畢,工程規模可想而知。
時間一直發展到了現在,中國有非常多的古代陵墓基本都已經被相關的科研考古團隊發掘,其中所包含的歷史文物等等也都重見天日,我們也得以根據這樣一些活生生的歷史來進一步的了解和完善中國的古代歷史,這些古代陵墓所蘊含的科研價值可謂是相當重大。但是秦始皇陵就是一個例外,早在1974年被發現的它,為何至今都沒有被我們挖掘呢?
雖然說我們一直沒有正式挖掘秦始皇陵,但這也并不代表我們就此停止了對于它的研究。作為中國規模最宏大、價值最為珍貴的一個陵墓,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并不是怎麼挖秦始皇陵,而是如何在不破壞秦始皇陵以及其內部文物的基礎上挖掘它。外加上秦始皇陵一直擁有著非常多或詭異或宏大的故事和傳說,這就更讓人們對于挖掘秦始皇陵這件事變得謹慎。
就舉幾個例子來說,秦始皇陵當中是肯定會擁有非常復雜且致命的暗器機關的,如果處理不好這些東西的話,很有可能會讓我們的考古科研人員喪命其中。外加上人們普遍都認為秦始皇陵當中擁有巨量的水銀,這些水銀如果一瞬間暴露在空氣當中,說不定就會蒸騰到空氣里或者是滲入到地下水當中,可能會對于關中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
在1974年我們剛發現秦始皇陵的時候,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周邊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皇陵當中的文物,相關的專家團隊并沒有立馬對于秦始皇陵進行挖掘工作,反而是專門從德國尋找到了一個擁有相當多文物發掘經驗的專家來現場進行勘探,這個德國專家使用了非常多先進的儀器,在經歷了仔細的勘察以后,才大體讓我們了解到了秦始皇陵的結構。
不過就在這一位德國專家使用先進儀器進行勘察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十分不安的事情,那就是秦始皇陵的頂層區域居然還有熱力活動反應,這代表了秦始皇陵在這兩千年的時間之內,內部一直都有一些機器或者是其他東西的運動,同時也證實了歷史之上記載的巨量水銀的存在,這件事情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要知道在當時那樣一個年代,全世界的科學技術水平都難以達到巨量提取水銀的這種能力,秦始皇究竟是怎麼樣才得到的這麼多的水銀,并且讓其形成江海一般的規模的呢?又有什麼東西能夠在兩千多年之間一直保持活動狀態呢?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科學解釋的范疇,又或者是現在的人們根本就極其低估了古代中國人們的科技水平。
除了上面的這樣一些方面的問題以外,關于文物的保護也是我們所需要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有很多歷史文物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而喪失了其原本的風貌,甚至直接被損壞,兵馬俑就是其中之一,原本的兵馬俑都是擁有非常寫實的色彩的,但是因為我們挖掘兵馬俑時忽視了氧化這樣一個問題,導致了兵馬俑迅速褪色。成現在這般土黃色。
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最為神秘、規模最為宏大、最具有考古研究價值的陵墓,我們肯定是要提前考慮好對于其中文物的保護,所以在我們沒有真正確鑿的保護這些文物的能力之前,我們還是寧愿再讓這些秘密存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