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古代皇帝駕崩,陪葬妃子的雙腿為何是分開的?下葬前經歷讓人害怕
2024/09/04

2002年,考古學家在明朝郢王朱棟的墓葬,在清理東、西耳室中有一個驚人發現,除了王爺和王妃的棺木,里面竟然還有6具腐朽的棺材,里面還有骸骨。

種種跡象表明,這棺材里安葬的是6名妙齡女子。

(示意圖)

考古學家查找史料后判定,除了當時的王妃郭氏,那6個女子是郢王侍妾。

根據這些女子死前的姿勢判定,她們被埋葬之前都還活著,因為這些女子死前曾經掙扎過。這就是說,她們是郢王的殉葬品。

考古學家還有一個驚人發現,那些侍妾的雙腿大都是分開的,為什麼會是這樣?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殉葬制度開始說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一命嗚呼,宮中的妃嬪們長出一口氣。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是個[淫.蕩]的女人,曾經出軌假太監嫪毐,還偷偷生了一雙兒女。

這個千古一帝因此鄙視天下所有女人,產生心理障礙。即使秦始皇召見妃嬪,也是以變態的形式來對待她們。

在得知秦始皇去世的噩耗之后,妃嬪們的第一反應是:「皇帝終于走了,我們解脫了。」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她們目瞪口呆。

(示意圖)

秦始皇的接班人,秦二世胡亥下了一道圣旨說:「先帝的嬪妃們,你們注意了,凡是沒有生過孩子的,不適合出去,你們必須跟先帝走。」

接到圣旨,嬪妃們如五雷轟頂,皇宮里哭聲一片,大家覺得自己太冤了,圣旨太不公平了。(《史記·秦始皇本紀》:「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沒生孩子,不都不是妃嬪們的錯,是秦始皇沒有臨幸她們,這本來就是命運對她們的不公。妃子們說:「既然先帝活著的時候不愛我們,我們跟著他到了陰曹地府也不受待見,先帝也不高興啊,所以你們不能這樣做。」

但是胡亥是個任性的皇帝,圣旨下了,難道還有收回的道理?

生孩子的妃嬪肯定不會殉葬,否則她們襁褓中的孩子可怎麼辦?沒生孩子的妃嬪們又是抗議,又是哭哭啼啼,但還是要身不由己,跟著先帝到那邊去。

問題來了,殉葬制度早就有了,秦始皇的妃嬪們不知道嗎?為何得知秦始皇死訊時,還有解脫的感覺?

其實,在秦始皇死之前,殉葬制度已經基本被廢除了。

殉葬制度源遠流長,從商朝就開始了。那時候的人認為,人死了還有靈魂,活在另一個世界里。

人死后,陽間生活結束的同時,陰間生活剛剛開始。而墓葬則是墓主生活和工作的住所,不能讓他一個人在那里,那樣太冷清了,必須有人陪伴。

生活瑣事也總要有人干,不能讓他親自動手。有權勢的人雖然死了,墳墓里的一切跟活著一樣,除了金銀珠寶,還有奴隸和美女。

現代人在河南安陽發掘的奴隸主墓葬中,一般都有殉葬,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人。有的大墓中,殉葬人數更多,甚至有二三百人。

商之后的周、春秋、戰國繼承了這一惡習,將它「發揚光大」。

(示意圖)

《墨子·節葬》篇對此有明確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意思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殉葬人數的多少跟此人的級別有關;國王死的時候殉葬者數百人,文臣武將死了殉葬者幾十人或者幾人不等。

戰國時候的秦國也不例外,統治者死了也要活人殉葬(一般認為,秦國用活人殉葬從秦武公開始。)《史記·秦本紀》載:「武公卒,葬雍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不光是君王死后有殉葬的,太后也想這樣做的話,也能這樣做。關于這一點,秦國還發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秦宣太后(秦惠文王的姬妾)十分寵愛一個叫魏丑夫的小伙子,二人愛得死去活來。

(示意圖)

後來宣太后病重,自知將不久于人世。她舍不得這個小鮮肉,在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下了一道命令:「我如果死了,讓魏丑夫跟我一起走,不然我在那邊太寂寞。」

魏丑夫雖然喜歡宣太后,但是還沒有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地步。他還想好好活著,享受美好生活。聽說宣太后的命令,他非常恐慌,便讓一個叫庸芮的大臣去勸說宣太后收回成命。

庸芮捋了捋邏輯,感覺沒問題了,就去問宣太后:「太后啊,人死后還能夠感知到人世間的事情嗎?」

宣太后回答說:「我也沒有死過,當然不知道,但是以前大家都是那樣做的,我想大概是可以感知到的吧。」

庸芮說:「太后,假設死人還有知覺的話,那麼你包養小鮮肉的事,先王肯定知道。既然他知道,你活著的時候背叛他,死了還把人家小伙子帶到那邊,先王非跟你干架不可。到那個時候,你深愛的人魏丑夫,怕是沒有好果子吃。」

宣太后聽了,覺得對方說得有道理,便改變主意,不讓小情人為自己殉葬。

殉葬制度太過荒唐,也太過殘酷,宣太后去世一百多年后,秦獻公在公元前384年廢除人殉制度。(《史記·秦本紀》:「獻公元年,止從死」。)

不用活人殉葬之后,大家改用陶土燒制的小人替代,反正不能讓死者孤獨。因此,秦始皇駕崩之后,嬪妃們并不擔心會殉葬。

(示意圖)

可是胡亥這小子太任性,一道圣旨,讓殉葬制度死灰復燃。

而到了漢朝,殉葬制度又遭到冷遇,帝王不再讓活人殉葬。《漢書•景十三王傳》(卷五十三)記載,漢宣帝劉詢在位的時候,繆王劉元因為要自己的侍女一起殉葬,被廢除封號。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東漢末年的丞相曹操,死后就沒有讓自己的妻妾殉葬,而是說我死后只要她們經常在我陵墓前唱歌跳舞就可以了。

漢朝之后的隋唐和宋元,雖然也有殉葬現象,但不是大規模的,也沒有形成制度。而且即使有殉葬事情發生,也不是強迫的,大都是男的死了,女的很愛他,無法獨活,自愿跟他到那邊去。

比如唐武宗在位的時候,寵愛王才人,可以說是萬千寵愛于一身。有趣的是,這王才人長得酷似唐武宗,二人一樣打扮出去的時候,大家都認不出來哪個是皇帝。

武宗人生之路走到終點的時候,王才人怕心上人到那邊寂寞,便把自己平時積攢的金銀珠寶分發給眾人,然后從容自盡。這就不是殉葬制度了,是愛情絕唱。

既然殉葬制度已經壽終正寢,為何到了明朝,還有這事發生?

明朝殉葬,從秦王朱樉開始。朱元璋馬皇后是個好人,其子也大都人品不錯。但是龍之九子,各有不同;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是個反人類的家伙。

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去甘州平叛,擄走上百名幼女和幼童,還有不少孕婦。

(示意圖)

回去之后,他將那些男童全部閹割,不少男童在了閹割的時候喪命。在自己的封地,朱樉經常動用私刑,濫殺無辜。就在這一年,作惡多端的秦王朱樉被三個老婦人毒死。

這本來是朱樉咎由自取,可是朱元璋卻歸咎于兒媳婦,說她們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夫君。正所謂:嫁不教,妻之過。朱元璋一怒之下,竟將自己的兩個兒媳賜死,給自己的寶貝兒子殉葬。

這一來,開了個不好的頭,萬惡的殉葬制度復活了。朱樉殉葬三年之后,朱元璋也玩起了殉葬。朱皇帝出身貧寒,當過乞丐,也做過和尚,本該有悲憫之心。可是他當了皇帝之后,早就忘了初心。

(示意圖)

1398年朱元璋死了之后,「宮人多從死者」。具體來說,有46名宮女和妃嬪被強制處死。先輩做出榜樣,朱元璋的兒子、孫子紛紛效仿。——「仁、宣二宗亦皆用殉」。

明成祖朱棣死后,也有36名妃嬪殉葬。令人嘆息的是,有的妃嬪連朱棣的面都沒有見過。文章開頭說到的郢王朱棟,是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

朱棟是朱元璋的24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生母為惠妃劉氏。朱棟出生時,朱元璋已經60歲了,雖說是寶刀不老,但畢竟年紀在那里放著,基因質量肯定不如從前。因此,朱元璋這個兒子短命,27歲就一命歸西了。

朱棟的王妃郭氏年紀肯定也不大,但是被逼殉葬。而郢靖王墓東西耳室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另外6名年輕女子的遺骸。她們保存著不同的姿勢,但是生前肯定進行過掙扎。

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她們還青春年少,誰愿意到那邊去呢?

郢靖王墓位于湖北省鐘祥市九里回族鄉三岔河村皇城灣西,占地面積很大,約有2.5萬平方公尺。跟前朝陵墓有所不同的是,陵墓周圍有不少地面上的建筑。在高五米、厚一米、周長一千余米的圍墻里面,有享殿7間,東西廂10間,神廚5間,宰牲房3間。

此外,還有鼓樓1座,碑亭1座,欞星門3間,券門3間和紅墻周圍127丈,以及內官住宅1所。

可惜的是,在1937年,郢靖王墓慘遭到侵華日軍破壞,地面建筑被毀于一旦。由于地面建筑很多,還有碑文,誰都知道這是朱元璋兒子對方陵墓,盜墓賊自然也不會放過。從那之后,盜墓賊多次光顧,

2005年12月初,湖北省文物局作出決定,對其墓進行搶救性發掘。至此,而郢靖王墓東西耳室中6名年輕女子的遺骸也得見天日。明朝萬惡的殉葬史,也為人所知。

(示意圖)

不過,宣宗之后,出了個好皇帝,終結了殉葬制度,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英宗被瓦剌俘虜過,還被自己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囚禁過幾年,因此有憐憫之心。復辟之后,英宗毅然宣布廢除殉葬制度。

英宗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孫勿復為之。

」意思是說,殉葬制度太殘忍,從現在開始,不要再那樣做了。至此,反人類的殉葬制度退出歷史舞台。

到了清朝,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順治前,對殉葬樂此不疲,到了康熙年間,殉葬制度才徹底終結。

那麼,古代殉葬的妃子們,陵墓中發現的殉葬妃子,為何雙腿都是分開的,背后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個雙腿岔開的妃子,是秦王朱樉的妃子,論起來,她還是個「外國人」。秦王朱樉的封地是西安,朱元璋讓他到那里,一來希望兒子享受勝利成果,二來希望兒子能安邦定邊。

但是朱樉的行為讓朱元璋失望,他認為老子打江山兒子坐,天經地義;不享受的話還浴血奮戰打江山干嘛,簡直就是個傻瓜。他不治理封地,整天就想著如何玩女人。

他王府里有幾十個嬪妃,上百個侍女,一天玩一個也要兩三個月才能輪一遍。他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隔三差五到外面吃「野味」,強搶民女。

(示意圖)

玩膩了之后,怕人家告狀,直接扔到井中淹死,以至于王府的空氣都被污染,臭烘烘的。朱樉草菅人命,作惡多端,地方官員不顧一切向朱元璋告狀。朱元璋不得不讓太子朱標前往西安,前去調查。

誰知道朱標來了個顛倒黑白,說官員是誣告,朱樉弟弟是個好人。如此一來,朱樉的事不了了之。

朱樉好色,苦了他的妃子,尤其是元妃王氏。

王氏身份特殊,是元朝大將王保保的妹妹,是《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1371年,王保保死后,朱元璋把她許配自己的兒子朱樉。王保保是明軍的死對頭,一度把明軍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朱元璋非常敬佩,說他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示意圖)

朱元璋的意思,應該是讓自己的兒子跟王保保女兒結合,生下一個優秀娃娃。但是朱樉太花心,跟王氏沒有過蜜月就出去泡妞,將王妃打入「冷宮」。

如果只是受冷落也就罷了,她還備受折磨。折磨她的人,是朱樉的次妃鄧氏。此女是開國六公爵之一的衛國公鄧愈之女,非常囂張跋扈。

(示意圖)

鄧氏是次妃,對正妃王氏族理應尊重。但是,她依仗著老爸是朱皇帝的寵臣,不把外邦之女王氏放在眼里,對王氏百般折磨,非打即罵。

最讓朱元璋惱火的是,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她竟然異想天開,認為自己丈夫應該當皇帝。為此,她偷偷定制了五爪龍袍和皇后禮服,打算讓丈夫當皇帝,自己過皇后癮。

這一切,自然瞞不過朱棣率領的錦衣衛。

朱元璋接到錦衣衛的報告后,下旨廢黜秦王朱樉,次妃鄧氏也因為胡作非為,被賞賜白綾一根,自裁。王妃王氏,本來是被壓迫者,也給死去的朱樉殉葬。

王氏是蒙古人,本來就剛烈,現在朱元璋是非不分,讓自己殉葬,她自然無比憤怒。在被害的時候,進行了奮力抗爭。

雙腿岔開,自然就是抗爭時的姿勢;如果是自然死亡,雙腿肯定是抿著的,是自然垂直狀態。凡是被要求殉葬的女子,生前都要進行抗爭,也會保持這樣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