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中國末代狀元劉春霖的試卷真跡,手寫字體讓人汗顏,堪比印刷體
2024/05/31

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600多名狀元,他們通過層層選拔,最終金榜題名。

中國的最后一位狀元叫劉春霖,他在書法方面的天賦讓后世汗顏,其試卷真跡上的手寫字,堪比印刷體。

狀元劉春霖

1904年,劉春霖成功考上甲辰科狀元,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后世經常稱他為「第一人中最后人」

劉春霖家境貧寒,卻天資聰穎,他8歲時就進私塾讀書,本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他勤奮刻苦,深得老師喜愛。

在求學過程中,他在詩書畫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尤其擅長小楷,他的小楷筆勢飛鴻戲海,清秀中又帶著剛勁

許多人都知道「大楷學顏,小楷學劉」,這里的「顏」代指顏真卿,而其中的「劉」是指劉春霖

后期劉春霖就讀于蓮池書院吳汝綸院長贊賞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曾多次對他表示賞識。

寒窗苦讀數年后,劉春霖順利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晚清官員任用雖然比較混亂,但殿試相對來說還比較公平。

考官們閱完全體考生試卷后,將他和朱汝珍的考卷,同時呈給慈禧太后,讓太后決定狀元之位花落誰家。

朱汝珍的試卷排在劉春霖前面,也許是考官們認為朱汝珍的答案,要更加標準。

有民間傳言稱,慈禧太后在閱卷時也左右為難,慈禧認為這兩個人都比較優秀,字跡也不分上下,朱汝珍的字跡比較清秀,而劉春霖的字跡剛勁有力,看起來賞心悅目

就在這時,慈禧突然看到第一張試卷的署名是朱汝珍,這不禁讓她想起了自己的「死對頭」珍妃,一怒之下慈禧直接撕毀了這張試卷。

反觀劉春霖的名字,慈禧認為「春」代表了吉兆,將會保佑大清長盛不衰而「霖」也通常用于「久旱逢甘霖」,大清的一些地區正需要一場「春霖」

就這樣,劉春霖順利成為中國史上最后一名狀元。

有人說,劉春霖中狀元主要就是因為他的字跡和名字,這種說法其實也是比較片面的。假如他沒有真才實學,他的試卷或許都不會出現在慈禧面前,何談當上狀元呢?

后世看到劉春霖殿試試卷真跡后,都表示很驚嘆,這種字跡與如今的印刷體相似,當然這張試卷只是劉春霖年輕時的作品,難以想象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書法造詣將會達到怎樣的水平。

書法特點

受大環境影響,中狀元前劉春霖的字體,與清朝盛行的館閣體相似,而館閣體最注重工整,字與字之間間距相當,這也是他試卷真跡堪比印刷體的原因。

中狀元后,他逐漸擺脫了科舉制的束縛,開始創造自己的書法風格。

館閣體通常比較方,看起來中規中矩,劉春霖在此基礎上將字跡改為以瘦長為主,平添了幾分飄逸。

館閣體

正規的館閣體,通常橫成排豎成列,且筆畫之間通常不會有連體,這就很容易給人一種呆板的印象。

劉春霖則不會拘泥于這些條條框框,整篇真跡字字靈動,連在一起又會毫無違和感,給人一種視覺盛宴的感受。

除此之外,劉春霖還改變了館閣體墨色均等的習慣,在書寫過程中,他更注重美感,對落筆輕重,筆畫粗細等都會仔細斟酌,通常他起筆收筆墨色都會比較重,中間就會相對較輕。

正因為在書法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晚年的劉春霖可以靠賣字為生,而后世也驚嘆劉春霖的試卷真跡,就像印刷體一樣。

許多人對館閣體表示反感,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個性,不能隨大流。實際上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美有千萬種,并不是獨特才美麗。

現在許多報紙的字體與館閣體相似,因為這種字體大眾接受度高,可以讓讀者一眼明了,同時它很工整,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從古至今,都有人癡迷于書法,古有顏真卿、趙孟頫,今有書法協會的眾位英才,作為接班人,我們也應該傳承書法文化。

現在許多年輕人,將中國漢字文化拋之腦后。許多大學生大學四年除了填表,基本不會動筆寫字,平常的作業都是電子版本。

科技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但傳統文化也應當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