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誕生了一批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學術大師。而作為民國真性情、真風流的著名人物,葉公超更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代名詞。他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書法家,也是曾培養了無數英才的著名學者,如錢鍾書、季羨林、楊振寧、許淵沖等學術大師,皆是他的學生。
非凡的才智、流利的英文和不俗的風度,這樣的葉公超,無疑是民國耀眼的存在。但若是談及感情問題,這位學貫中西、通透睿智的著名學者,卻因一場錯誤的選擇,輸得一敗涂地。
他與妻子袁永熹是民國有名的師生戀,這場感情源于葉公超的熾熱追求。可這段讓人稱贊和羨慕的婚姻,卻以葉公超出軌自家堂妹的荒唐背叛、畫上了意難平的句號。任他后悔一生,期盼一生,可至死卻盼不來發妻相見…
.
20世紀初,葉公超出生于江西的一個官宦之家。
16歲那年,因為參加著名的「南開救國十人團」,家人擔心他的安危,便把他送到了美國讀書。1926年秋天,學成歸來的葉公超,同時在北大、北師大教授西洋文學,是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教授,甚至比胡適當年還年輕四歲。
所以,這個永遠身著西裝,梳時髦的背頭,口中叼一只煙斗的年輕教授,也成為許多女學生共同愛慕的對象。葉公超的追求者不乏貴族千金、名媛小姐,但對此時的葉公超來說:他的心卻無位置可騰,因為那個叫做袁永熹的清冷女子,早就住進了他的心中。袁永熹是燕京大學的校花,比葉公超小兩歲,也是葉公超的學生。
這個眉目清冷,不施粉黛的女子,也出生于官宦世家。
只可惜,父親前幾年去世,導致家道中落。面對這份沉重的打擊,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袁永熹,從不曾認輸服軟;為了能夠繼續求學,她拋下往昔的養尊處優,售賣自己的油畫作品掙錢。
袁永熹的家境雖然落魄,可這并不耽誤她身上的優雅和貴氣;穿梭在校園的她,總是不施粉黛,但渾身卻散發著高山積雪般的冷清與干凈,令人心生神往、卻望而卻步。兩人雖為師生關系,但受西洋教育的葉公超,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對袁永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當葉公超如愿抱得美人歸,沉浸于眾人連連羨慕和祝福聲中的他,也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段被稱為郎才女貌的婚姻,卻被自己親自斷送、抱憾而終!
.
1931年6月,葉公超和袁永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到一年,袁永熹就生下了屬于兩人第一個孩子;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被取名為「葉彤」;幾年過去,兩人又擁有了一個活潑的男孩,孩子被葉公超取名為「葉煒」。
出生于官宦家庭的袁永熹,雖從小衣食無憂,但嫁給葉公超后,她卻是人人敬佩的賢妻良母。遺憾的是:浪漫的感情總能經得起狂風巨浪,卻也總是消磨于柴米油鹽。
任袁永熹再勤勞賢惠,可葉公超骨子里的大男子主義,以及不加掩飾的脾氣,也進一步加大了這段婚姻的裂痕。
不知什麼時候,素來深情的丈夫,開頭總是奚落和嫌棄。有一次,好友吳宓來家里做客,袁永熹做了一大桌子菜,熱情招待。可菜端上桌子后,葉公超突然摔了筷子,對袁永熹破口大罵,說飯菜不合胃口。向來見多識廣、理性機敏的吳宓,頓時也不知所措,只能推脫有事,連連告辭。
知書達理的袁永熹,面對葉公超的指責她沒有當場爭辯,而是等到吳宓走后,她才安靜地跟葉公超說:「作為主婦,飯菜不合胃口,我有責任。但是你當著客人的面發脾氣,也是不合適的。」多年的教養,讓袁永熹處理事情永遠冷靜得體,連吳宓事后也夸他:深佩熹為一出眾超俗之女子。
可是如此優秀的妻子,葉公超卻沒有選擇珍惜。
堂妹葉崇范是葉家收養的孩子,彼時已嫁給西南聯大教授汪一彪為妻。40歲的葉公超對堂妹產生了感情的躁動和期待。
他甚至覺得:與妻子袁永熹結婚這些年以來,這是自己首次重新感受到久違的愛情。即便這段感情是有悖倫理的,是不被葉家叔父所允許的;可此時的兩人如同墜入愛河的年輕情侶,他們好像忘記了在昆明的家人,先是攜手前往重慶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前往香港長期居住。就這樣,兩人在上海雙雙出軌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昆明。聽到丈夫出軌的消息后,素來理智的袁永熹,只覺得猶如晴天霹靂。
抱著一絲期待,她帶著孩子們跑到香港,尋找葉公超質問;可得到的結果,卻是葉公超避之不及的閃爍眼神,和欲蓋彌彰的荒唐借口。事已至此,任誰都是心知肚明;為丈夫的背叛感受到深深痛苦的袁永熹,不顧葉公超的愧疚和哀求,毅然帶著兩個孩子前往美國定居。
就這樣,袁永熹帶著孩子來到美國,并很快在加州大學找到了一份研究院的工作。此后的她一心致力于科研和教育,再不問前塵過往。而兩個孩子也由她一手帶大,各有建樹,兒子葉煒還成為比較學博士,做了教授。
反觀背棄家庭在先的葉公超,似乎從失去袁永熹的那天,便失去了獲得幸福和安穩的能力。毛公鼎事件過后,葉公超正式從政,憑借優秀的英語水平,成為出色的「外交奇才」。
新中國成立前,他從駐他國專員到外交部常務次長,又到外交部部長,事業也算風光無限。
可每次回到家中,陪伴他的卻只有孤零零的影子,連空氣都冰涼無比。解放戰爭勝利后,葉公超選擇前往台灣;可來到台灣之后,他的事業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特別是1961年,因蒙古加入聯合國的事情,葉公超夾在美國與台灣之間左右為難,最終被卸下身上所有職務。
已近晚年的葉公超,一夜間失去了所有。
沒有了事業,沒有了家人,沒有了兒女…如此寂寞而凄涼的生活,他試著靠畫畫打發時間。
可一張張墨跡未干的畫作,帶給他的,卻是更深的孤獨感。
自從葉公超背叛家庭后,袁永熹帶著兩個孩子出國定居,一走就是40年。整整40年中,兩人并沒有失婚。
一個在美國,一個台北,心照不宣地維系著這個名存實亡的夫妻關系。可這樣橫跨大洋、形同陌路的婚姻,帶給葉公超的,卻是更深的自責和愧疚。想來,這也是作為妻子的袁永熹,以最冷靜疏離的方式,給予這個背叛家庭的男人,最為誅心的報復吧。
.
一段失敗的婚姻,就此挫傷了這個女子的傲氣。
因為太過疼痛,所以她至死無法原諒對方。1981年,當彌留之際的葉公超垂臥病榻,他反復念叨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家人,我的太太,女兒都要回來看我啦。」
可是悲涼的是:直至這位著名的學者和政客耗盡身上最后一絲力氣,家里依舊是靜悄悄的。夕陽余光打照在蒙了塵埃的窗簾上,光斑雀躍等著,等到落寞的天黑,等到生命的終結,卻不見有人推門而來。就這樣,1981年1月20日,78歲的葉公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臨終之際,他的身邊無一親人;而葬禮那天,遠在大洋彼岸的太太袁永熹依舊不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