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并起,英雄輩出。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于桃園,成為了千古佳話。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桃園三結義其實本來是四結義,還有一位英雄,也是劉備的好兄弟。只不過他在《三國演義》中被略去了,導致很多人不知道還有這號人物。後來此人還歸順曹操,并且名垂青史,那麼,此人到底是誰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回顧一下劉備的生平,劉備的出身并不顯赫。不像曹操那樣出身于官宦之家,也不像孫權那樣有著軍閥背景,劉備只是一個平民,年少時依靠母親編織草鞋以維持生計。但正是這樣的出身,使得劉備更加渴望突破命運的桎梏,追求更高的理想。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抱負。他的社交才能異常突出,經常與豪俠結交,很快在江湖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網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與關羽和張飛的桃園三結義。然而,歷史上的真相卻不盡如此。
據《雁門太守牽招碑》記載,劉備在青年時期,還與另一位英雄牽招結拜,兩人關系深厚,可謂刎頸之交,此人就是牽招。
牽招,這個名字在《三國演義》中并未出現,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牽招,出身河北,年輕時與劉備在同一個師門學習。兩人志同道合,最終結拜為兄弟。
劉備與牽招天性相投,兩人經常切磋武藝、討論天下大事,志同道合。後來,他們干脆結為異姓兄弟,以生死之交相托付。
然而,命運的巨輪總是難以預測,後來,劉備四處闖蕩,與張飛、關羽也建立深厚兄弟情誼,在桃園結義。牽招那時已不在劉備身邊,命運使二人分開在亂世中歷練。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率軍攻打袁紹,牽招投奔了袁紹。劉備則率領關羽、張飛等人投奔了劉表。在袁紹麾下,牽招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他曾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取得了不少勝利。
建安十三年(208年),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父子戰死。牽招也被曹操俘虜。曹操見牽招才華橫溢,便將他釋放,并任命他為燕門太守,負責北疆的防御,成為曹魏北方的重要將領。
在曹操的麾下,牽招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保護了北方邊疆的安定,成為曹魏國家的功臣。牽招在任期間,嚴明法紀,勤政愛民,使燕門一帶的局勢穩定下來。他還率軍擊退了匈奴的侵擾,為曹魏的北方防御做出了重要貢獻。
牽招的才能和功績,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評價。曹操曾說:「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
牽招一生戎馬倥傯,為國效力,最終在任上病逝,年僅四十余歲。
牽招的故事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未被提及,但他的事跡在史書中有著豐富的記載。他的忠誠與才干,為曹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如史書所評價的那樣,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他的威風遠播,成為了治邊的楷模。
劉備在赤壁之戰后奠定了蜀國的基礎,而牽招則在曹操的麾下穩固了北方的邊疆。兩人雖然未能繼續并肩作戰,但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