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歷史唯一沒有農民起義的朝代,每任帝王都是明君,人口增長相當快
2024/04/29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是唯一沒有發生過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的,它就是宋朝。宋朝共歷經18位皇帝,從北宋的太祖到南宋的恭帝,每一位都可以稱得上是明君,他們治國有方,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相當快。宋朝為什麼能夠成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宋朝的分權制度

宋朝是在晚唐、五代軍閥割據,強地方、弱中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朝代

因此,幾乎所有國策的著力點都用在了怎樣避免晚唐、五代的統治悲劇上。為了防止地方割據,宋朝實行分權制地方行政制度,中央對地方形成絕對的制度優勢:

削其支郡,以斷其臂指之勢;置通判,以奪其政;命都監監押,以奪其兵;立倉場庫務之官,以奪其財……從勢、政、兵、財控制地方之后,「向之所患,今皆無憂矣」。

尤其是在兵力配置上,地方僅保有承擔勞役的廂軍,幾乎全無武備。

一旦某地有發生民變的苗頭,騷動一起,憑地方兵力要控制住就很懸。正如南宋四川人魏了翁所說:「處處無兵,城壘不修,或數十夫持耰白梃,便可盡殺守令,開府庫,誰復御者?」

所以宋代會時常發生一些怪現象,比如有人振臂一呼,率領隊伍造反,歷數千里竟然沒人鎮壓;或者地方好不容易緊急召來州兵,一看,只有二三十人,直接就被起義者團團圍住。

這些小起義最終無一起發展成全國性的大起義,這才體現出宋朝地方治理的技術。

關于宋代始終未爆發全國規模農民起義的原因,歷史學界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觀點認為:

宋代分權制度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據和軍閥混戰的可能性;

宋代中央集權程度高,在遇到危機時能夠迅速調動資源和人力進行應對;

宋代對內對外戰爭頻繁,在戰爭中消耗了大量社會矛盾和不滿情緒;

宋代對起義者的處理相對寬容,不搞殘酷鎮壓和殺戮,而是采取安撫、招降、赦免等手段,以求穩定團結。

二、宋朝的賦稅結構

宋代的賦稅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龐大的財政開支主要已非取自農業。

隨著租佃制的普遍推行,作為宋代農民主體的佃農,減輕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有了多種可供選擇的謀生之路。

除了個別地區、部分極端年頭,比如北宋初的四川、北宋末的浙江,農民的日子難過而造反,兩宋300多年并未出現過全國性的農民沒有活路的情況。

還有學者認為,宋朝將中國古代的社會保障推進到最高水平,可以說漢唐不能企及,元明清也沒有超過。因此宋代盡管有數百次小規模群體性事件發生,卻是唯一沒有發生全國范圍的民變的朝代。宋朝在社會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救濟貧困。宋朝設立了專門的救濟機構和救濟倉庫,為貧困百姓提供糧食、衣物、藥物等救濟品。在災荒年份,還會減免賦稅、免除徭役、發放救濟金等措施。

養老撫恤。宋朝對老弱病殘等無勞動能力和無贍養者的人口給予特殊照顧,設立了養老院、醫院等福利機構,并給予一定的撫恤金或糧食。

教育普及。宋朝是中國古代教育最發達的時期之一,它實行了義務教育制度,為所有兒童提供免費的基礎教育。同時,它還鼓勵私人辦學和捐資助學,使得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醫療衛生。宋朝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完善的醫療體系和衛生制度。它設立了醫院、藥局、療養院等醫療機構,并派遣醫官巡視各地,為百姓提供免費或低價的醫療服務。它還編纂了許多醫學著作和藥典,并推廣了預防接種等衛生措施。

三、宋朝的人口增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從北宋初期到南宋末期,全國人口從5000萬左右增加到1.2億左右,增長了1.4倍。這一成就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宋朝人口增長快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政治穩定。雖然宋朝經歷了遼金蒙元等外族入侵,但是內部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亂和動亂,政局相對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宋朝的統治者也比較明智和仁厚,不濫用刑罰,不搞屠殺和迫害,尊重人民的生命權和人權。

經濟發展。宋朝是中國古代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它實現了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許多經濟奇跡。宋朝的經濟發展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得百姓有足夠的食物、衣物、住房等生活必需品。

文化繁榮。宋朝是中國古代文化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它涌現了許多杰出的文人、學者、藝術家、科學家等,創造了許多文化成果。宋朝的文化繁榮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精神動力,使得百姓有更高的文化素養、教育水平、思想覺悟等。

社會進步。宋朝是中國古代社會最進步的時期之一,它推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變革,促進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宋朝的社會進步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百姓有更多的社會機會、社會福利、社會安全等。

宋朝是一個沒有農民起義的朝代,每任帝王都是明君,人口增長相當快的朝代。這是由宋朝的分權制度、賦稅結構、人口增長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宋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