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在勢均力敵的鼎立局面中,許多人物都面臨著艱難的取舍。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構成這段歷史的傳奇與驚心動魄。黃權就是其中一個跌宕多舛的典型。
他曾效力益州牧劉璋,也追隨過仁厚的蜀漢之主劉備。從拒不背叛劉璋,到在漢中之戰時力挽狂瀾,再到在兩難困境中難以抉擇,黃權的抉擇說明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立體的人物。
他對舊主的哀悼和對新主的忠心,讓人不禁對人性產生深思。正是這樣一個忠誠而又復雜的人物,成就了三國這段不朽歷史的傳奇色彩。
黃權年輕時為巴西郡的守官,隸屬于當時由劉璋管轄的益州。
益州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劉璋依仗其地利管理益州已久。他性格多疑,處理政事十分謹慎。漢中張魯不服其管轄,兩人結下仇怨。為報復張魯殺害自己母親,劉璋曾大舉伐張魯,不料大敗而回。益州災頻仍,邊境不時遭曹操覬覦。劉璋倍感垂首。
此時,黃權以其出眾才能得到劉璋賞識,被提拔為主簿,成為劉璋麾下心腹大員。黃權深諳軍國大事,每每能在劉璋議事的時候給出妥善的策略。劉璋也十分信任他,把他視為重要的謀士,經常詢問他的意見。
兩人一來二往間,劉璋也逐漸對黃權這位年輕才俊刮目相看。他幾次在軍機要事上采納了黃權的建議,政局明顯好轉。因此劉璋對黃權贊不絕口,認為他必將助自己完成目標。
黃權也不負劉璋厚望,每天勤勉工作,努力為劉璋分憂。他對劉璋這個主公充滿了敬仰之情,暗自發誓要助他取得益州和三國的戰略優勢。兩人關系越發密切,劉璋也將黃權視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211年,劉璋謀士張松建議聯合當時駐錫荊州的劉備共同討伐張魯。張松認為,劉備兵強將勇,正可一舉殲滅張魯,解益州后顧之憂。
劉璋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他也盼望能除掉心腹大患張魯。當即召集群臣開會商討此事。會上眾說紛紜,只有黃權一個人強烈反對。
黃權判斷,劉備雄才大略,志在自取天下。他若入蜀助戰,勢力進一步擴大,益州難保不被其脅迫。建議劉璋閉關清野,固守益州,休養生息。
劉璋聽完黃權的反對意見,陷入了深思。在場的其他謀士都強烈支持張松的提案,劉璋左右為難。
最后,劉璋還是決定采納張松的意見,聯合劉備攻打張魯。他宣稱,劉備以仁厚著稱,絕不會乘人之危。這也是給張魯一個下馬威的大好時機。 黃權再三反對,仍無法說動劉璋。他心中郁結,認為劉璋這是重大的戰略失誤。
雙方在這件事上產生了分歧,會議氣氛尷尬。為避免黃權繼續反對影響軍心,劉璋特地提拔他為廣漢縣令,將其外調。
黃權不愿離開劉璋身邊,但在大義面前也無可奈何。他只好暫時離開,來到廣漢上任。心中對劉璋的決策很是失望,暗自尋思對策。
果然,211年末,劉備入川聯合討伐張魯,不出一年便與劉璋翻臉。214年,劉備親率大軍攻蜀。沿途各縣紛紛投降,僅剩廣漢一城孤立。
黃權在廣漢已經打點很久,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得知劉備來攻,他果斷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劉備派使者前來招降,黃權一口回絕。他心想,我在這里固守,就是對主公的忠心。定不會因畏懼戰禍而出賣劉璋。劉備一見計謀不果,勃然大怒。他立誓必取黃權之首,親率大軍開始圍攻廣漢。
蜀軍猛攻廣漢達一個月之久。劉備盡出重兵攻城器具,箭如雨下。城中守軍也奮力反擊,兩次擊退蜀軍猛攻。
時間一長,城中的箭矢將盡,糧食也接近告罄。將士疲憊不堪,城池的防御也出現破綻。眼看危機四伏,局勢對黃權極為不利。蜀軍再次發動總攻,幾乎就要攻破城門。這時,劉璋投降的消息突然傳來,黃權心中一片冰涼。
他明知劉璋不戰而降是不得已的選擇,自己再堅持只是自取滅亡。內心對劉璋的忠心仍在,開城投降對他來說極為痛苦。
經過痛苦的掙扎,黃權還是選擇率城中百姓歸順。He嘆道:「小人何以堪此重托!」從此只能向新主劉備傾注忠心。
取蜀漢后,劉備又將目標對準蜀漢門戶漢中。曹操見劉備勢力膨脹,決定先發制人奪取漢中。張魯已歸順曹操,形勢對蜀極為不利。
此時的黃權已成為劉備手下重要將領。漢中遭曹操攻取的緊急消息傳來,黃權第一個連夜面見劉備,陳述漢中的重要性:
「漢中是巴蜀門戶要地,山川險固。失去漢中,就如同割掉蜀地的雙臂。此舉更會讓曹操乘勝來犯。」 黃權語氣激昂,令劉備心生猶豫。
劉備雖已豪取益州,卻也深知兵力仍不足與曹操正面較量。恃強凌弱非其本意,對黃權計謀頗感興趣。最終劉備聽從建議,任命黃權為護軍,帶領先頭部隊前往巴中探路。黃權立即整軍連夜兼程。
到達巴中后,黃權與當地豪強聯合,鼓動人心。很快聚集起一支可觀的本地兵力。此舉大大鼓舞了劉備軍的士氣。
219年,在黃忠等大將猛攻下,漢中大戰以蜀軍的告終。 黃權力排眾議,讓劉備對早日取漢中信心十足,此戰他出了巨大貢獻。
222年,孫權大都督陸遜大破劉備于夷陵。劉備帥殘部退守白帝城,再無力北伐。
黃權本在北方鎮守,欲萬里相助,卻已來不及。 北方曹魏軍勢大振,對峙在即。經過痛苦掙扎,他最終選擇投降魏國。
這對黃權來說是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清楚這會被視為背叛,讓劉備深感失望。每當想到這里,他就備受自責與痛苦。
然而讓黃權沒想到的是,大度的劉備并未怪罪。相反,他還釋放了黃權在蜀的家人,感嘆是自己對不起了他。
這份寬厚仁慈讓黃權自愧不如。他從未想到,即便自己背叛,劉備還是愿意原諒。這份恩情他終身難忘。
他在魏國也獲重用,但內心對劉備的思念從未減退分毫。他時時自省,如果當初堅定地追隨劉備,結果會如何。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223年,劉備病重駕崩于白帝城。留下丞相諸葛亮輔政,以完成夙。消息傳來,魏國歡聲雷動。剛投降魏國的黃權卻在得知噩耗的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
他想起初識劉備時的情景,跟隨劉備去征戰時的種種,以及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一切都還歷歷在目,記憶尤新。
現在想要去為劉備送最后一程已成空想。黃權為自己在劉備最需要之時投降他國的決定悔恨不已。他再也無法彌補這份遺憾,劉備也永遠地離他而去。
黃權失去了一位知音良朋。他明白自己對劉備的思念和情誼,此生此世也不會變質。雖在魏國獲尊榮,但他知道,心中一部分永遠屬于蜀漢和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