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躺在鐵槍廟的地上,奄奄一息。
穆念慈流著淚問他:阿康,你肯為我,放棄榮華富貴麼?
楊康吃力地擠出一絲笑,一字一頓地說:不放棄也不行了。
穆念慈和楊康想象著描繪,一切重新來過的生活。
他們要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織布你耕田,夜晚你在燈下,教我們的孩子讀書認字……」穆念慈的話音剛落,楊康頭一歪,人沒了。
經典的背景音樂響起,很多人說,這一刻被感動了。
曾經背負「認賊作父」罵名的楊康,這一刻讓很多人對他生出好感。
的確,楊康身上有很多我們不能認同的壞,比如從家國大義上來說,楊康搶奪《武穆遺書》,篡奪丐幫幫主之位挾持其,都是為了幫助大金國攻打大宋。
再比如,伙同歐陽鋒殺害江南六怪,卻嫁禍黃藥師。在丐幫陷害黃蓉和郭靖,并多次想要致他們于死地。
再比如……
如果還是30多年前,初次看《射雕英雄傳》那會,我肯定會覺得這樣的楊康,簡直太壞了。
可是,30多年后再看,對楊康這個人物卻有了不一樣的解讀,發現他并非十惡不赦。
楊康追穆念慈追到客棧門口,和楊鐵心差點發生沖突。包惜弱恰巧路過,楊康馬上跑去轎前畢恭畢敬問候。
這時候,他們一家三口還沒相認。
當包惜弱囑咐楊康不要惹是生非時,楊康言聽計從,絲毫沒有不耐煩。
黃蓉夜襲王府盜藥,包惜弱得知是楊康指使手下打傷王處一,并買斷城中藥材讓他無法解毒時,包惜弱當著黃蓉和下人的面,責罰楊康,楊康乖乖跪在地上受訓。
想想楊康平日的作風,貴為金國小王爺的他,啥時候不是頤指氣使、趾高氣揚。
被完顏洪烈當唯一兒子寵著養大的楊康,偶爾還會頂撞完顏洪烈,但即便包惜弱批評、打罵他時,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楊康也從來沒有埋怨、厭煩或頂撞過。
所以,若論對母親的孝順,楊康做到的,很多人怕是沒有做到過。
當段天德說出,18年前郭楊兩家家破人亡的幕后主使是完顏洪烈時,郭靖要去殺其為父報仇。
郭靖通知楊康不要插手,楊康說完顏洪烈對他有養育之恩,不可能袖手旁觀。
于是兩人約定比武,若郭靖贏了,楊康必不阻攔其殺完顏洪烈。若輸了,郭靖立馬回蒙古。
結果,武功略遜的郭靖,竟然打敗了楊康。
這時,楊康把匕首遞給郭靖,讓郭靖殺死自己,說要替完顏洪烈受死,他覺得畢竟是完顏洪烈,把自己養到18歲的。
拋開政治立場,完顏洪烈的確是個好養父,無怨無悔撫養楊康,把他當做唯一的親兒子對待,對他疼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
楊康能號令那麼多江湖人士,懂布局作戰、籌謀策劃,這里面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怕都是完顏洪烈教導的功勞。
在楊康18年來不知生父為楊鐵心的歲月里,完顏洪烈充當了慈父的角色,讓楊康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
所以,那一刻的楊康,作為養子替完顏洪烈去死,說明他不是壞到無可救藥,是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楊康撞見歐陽克調戲穆念慈,二話不說揍了歐陽克。
這大概讓歐陽克覺得顏面掃地,于是他轉而貶低穆念慈,說她是殘花敗柳,惹惱了楊康。
歐陽克栽就栽在,沒想到楊康對穆念慈會如此上心,結果讓楊康送他去領了便當。
要知道歐陽克的親叔叔,可是歐陽鋒,武功蓋世但人狠毒。
要不是真愛,楊康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干這種冒險的事?
如果說,楊康在這個世上,有真心對待的女人,除了親娘包惜弱,還就只有穆念慈了。
楊康一生,除了對穆念慈有過愛,從未見他沾花捻草過。
原本作為金國小王爺,可以妻妾成群,但他卻為穆念慈獨善其身。
楊康臨死前,郭靖問他還有什麼未了心愿。楊康說,他想念一個人。
這人就是穆念慈。
或許正是因為楊康對愛情的專一,使得很多影迷對楊康的壞視而不見,只看見他的帥和瀟灑,說從來對楊康只有喜歡,沒有恨。
楊康長到18歲,突然有一天被告知,養他長大的完顏洪烈是殺父仇人,他的親爹是那個阻止他和穆念慈相愛、被他打了一掌的楊鐵心。
而且18年來,楊康住在王府,一直以金人自居,替金國攻打宋國。現在卻突然得知,自己就是宋人,根本不是金人。
這些事,讓楊康的人生看上去,就像個笑話。
而且,楊康的師傅丘處機,還逼他立刻和完顏洪烈劃清界限,要他為了家仇國恨馬上殺死完顏洪烈。
那一刻,在丘處機他們眼里,楊康似乎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
好像按一下開關,他立馬就能清除所有和完顏洪烈有關的記憶,重新塞進楊鐵心缺失的那一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養父完顏洪烈對他很好,對他娘也好。
明明是親人的那些人,卻從始至終都在罵楊康,各種嫌棄他。
劇情里,還有個細節,得知身世的楊康,第一時間跑去牛家村找真相。
確認后,他接受了這個事實,恢復成宋人的模樣,還當著完顏洪烈的面說,要和其決裂。
可是,那一刻的完顏洪烈,依舊對楊康柔聲細語,言辭懇切地希望楊康回到他身邊,許諾會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并把將來的皇位傳給楊康。
假如楊康的師傅親人們,不要動不動罵他,而是像完顏洪烈一樣對楊康好、欣賞楊康,或許他就不會再次投入完顏洪烈的懷抱了。
另外,楊康當初偷偷送走母親包惜弱和父親楊鐵心,卻選擇留在完顏洪烈身邊,他說是為了防止完顏洪烈再加害他娘和爹,這一點是可信的。
因為完顏洪烈曾經對楊康說過,如果沒了包惜弱,楊康也走了,他就失去了一切。
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人,那是什麼事都干得出來的。
以楊康的聰明才智,這點警覺還是會有的。
果不其然,他剛一回王府,完顏洪烈就要派人去追包惜弱,楊康說如果不想他娘整日以淚洗面、憂郁而死,就再也不要去找了。
站在宋人的角度,楊康是認賊作父。
站在一個純粹的人的立場,他只是選了那個對他好的人。養恩大于生恩,他沒錯。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對許幻山說,小時候很不理解父親,甚至有些恨他。
覺得當年父親就是不想花錢,才放棄了對媽媽的治療。
許幻山問,那是什麼時候理解了父親?
顧佳說,當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她就明白了當年父親的苦衷,和母親的決定。
原來,顧佳的母親當年病情惡化,她不想在沒有希望的治療中耗盡家里的積蓄。
她希望丈夫和女兒能有條件好好生活下去,所以讓顧佳父親簽署了放棄治療的協議。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和顧佳一樣。
很多事情,小時候看不明白,但有一天長大了,身份和角色變了,就會懂。
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人,我們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正如《射雕英雄傳》里的楊康,小時候覺得他最壞,長大了再看,就會發現很難用一個「壞」字,去定義他。
楊康的一生,說白了是場悲劇。
因為他壞,卻沒有壞到徹底;好,又沒辦法好到足夠;很聰明,卻站在不被人們認可的立場發揮才智。
因為處在多重矛盾之中,所以楊康最痛苦,也最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