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在清朝,皇帝若要從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2024/05/05

打開地圖進行測距,我們可以發現,從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直線距離大概為180公里。

在交通發達的現代,如果從北京前往避暑山莊,可以走京密路后轉大廣高速,全程也不過就210公里,大約4小時20分鐘就可以到達。

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我們都知道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了避暑而建造的,每年夏天來臨之前,基本都會前往。

那麼以騎馬或乘坐馬車為主的清朝,皇帝們若要前往避暑山莊,需要多長時間呢?

意外產物

避暑山莊,其實明朝之前并沒有這個名詞和概念,在明朝統治將近300年的時間里,皇帝們雖然知道皇宮不宜居住,尤其是夏天的酷熱讓人難以忍受,但都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辦法解決。

可清朝卻意外地發現了承德有一塊夏日避暑的寶地。

說是意外發現,其實是因為在清朝建立的時候,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蒙古的統治,于是在距離京城700多里外的蒙古修建了狩獵場,每年秋天都會組織一場滿蒙聯誼的比賽。

不過因為路途遙遠,所以在前往蒙古的必經之路上修建了許多行宮,而熱河行宮就是其中之一。

每次帝王們到達熱河行宮之后,都會覺得格外地寒冷,雖然當前的時節才剛入秋,但這里卻有種已經入冬的感覺。

聯想到夏日里皇宮的酷熱難耐,清朝皇帝認識到熱河行宮的開發潛力。就這樣,在熱河行宮的基礎上,承德避暑山莊這個著名的地標也就此產生。

路程計算

前面說過,按照現代的路程計算,兩地距離大約210公里,驅車前往大概4個多小時。

可古代不同,尤其是皇帝外出,那陣仗之大,行動之緩慢,讓人難以相信,甚至比步行進京趕考的考生們還要慢。

公元850年的唐朝,一位名叫劉蛻的考生就曾感慨道:

「家在九曲之南,去長安近四千里。日常行六十里,用半歲為往來程。」

按照劉蛻的說法,正常情況下可以日行60里的路程,若遇到陰雨天氣則寸步難行,因此這一個來回就需要用掉整整半年的時間。

此外清朝左宗棠從湖南前往京城趕考,盡管此時的交通已經進步了不少,但也用了3個月的時間才到達京城,算下來日行才50里路。可見古代考生的日行路程大約在50-60里路之間。

可皇帝出行則更慢,一路上休息,游玩,用膳等時間就要耗費不少,能日行30里就算不錯了。

這可不是吹牛,1900年,因為八國聯軍的侵略,慈禧逃往西安避禍。可返回的時候,區區1000多公里,愣是走了3個多月,算下來日行才22里的路程。

如果按照慈禧的這個速度計算,清朝皇帝從皇宮前往避暑山莊的將近500里路程,至少要走22天。

通過以上的計算,是否會讓人感到驚訝。其實僅僅是速度慢也就算了,這一來一回的花費,對民間的侵擾,以及因趕路而被耽擱的國家大事才是重點。

可盡管如此,從康熙開始之后的清朝皇帝,幾乎都是樂此不疲。不過也有例外,清朝最有作為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就從未踏足過此地,顯得非常另類。

另類帝王

雍正是歷史上少有的既勤奮,又有頭腦的皇帝。為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來專門針對皇帝。

他一手扶持起來的敬事房,是為了防止自己以及以后的皇帝沉迷女色。

他從不踏足避暑山莊,是為了減輕財政負擔,避免路程上錯失處理國事的最佳時機。

他為了快速有效地解決全國遞送來的政務,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不把當日政務處理完畢決不休息。

他為了讓官員能夠明白他的意思,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批示,有的批示甚至達到了2000字以上。對于這一點,相信整個歷史上所有的帝王都做不到。

從目前出土以及流傳下來的一些古代帝王批閱的奏折來看,基本都是幾個字了事,最多也就寥寥十數個字。

也正是有了他的努力和付出,才使得歷史上有了「康乾盛世」這個名詞。

可惜,雍正拼了性命打下的基礎,卻讓后世的皇帝有了揮霍的資本。

之后的乾隆皇帝貪圖享樂,不僅經常前往避暑山莊享受涼意,而且多次下江南,搞得民不聊生。

可悲,可嘆矣。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