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洞房夜,郭沫若見妻子難看憤然離家,轉身和日本女人生子,妻子:他是好人
2024/06/16

1912年,郭沫若興沖沖入洞房,然而一揭開新娘的紅蓋頭,瞬間大失所望:這也太丑了!隨即憤然摔門而去。

原本準備好寬衣解帶的新娘,此時又羞恥又驚愕,獨守婚房默默流淚到天亮……

她不曾想到,這一晚,會是她今后漫長68年的人生寫照。

01

張瓊華原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人品好,擅女工,郭沫若的母親見過之后非常滿意,于是沒經兒子同意,便定下這門親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郭沫若沒得選,聽母親說「對方長得好看」,便勉強同意。

可到了洞房之夜,郭沫若一揭開蓋頭,嫌張瓊華太丑氣得摔門而去,一輩子都不肯跟她同房。

為了發泄不滿,他還在自傳中故意丑化張瓊華:長著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而且還是三寸金蓮……

事實上,張瓊華并沒有郭沫若形容的那麼不堪,她雖然不是大美女,卻也容貌端正,年輕白凈。

有人說郭沫若小說看多了,總幻想找一個美若天仙的伴侶,看到長相普通的張瓊華,自然大為不滿。

因此,郭沫若寧可睡在冰冷的長板凳上,也不愿和張瓊華同床共枕。新婚燕爾的兩個人,卻相處得比誰都別扭。

婚后第5天,郭沫若忍無可忍,以讀書為由逃離郭家,不久后前往日本留學。張瓊華木然地送別丈夫,眼底沒有半滴眼淚。

張瓊華和那個年代的很多女子一樣,丈夫在外闖蕩,自己留家操持;可她又和大部分女子不同,別的夫妻最多也就是聚少離多,張瓊華卻幾乎見不到丈夫。

此次一別,下一次再見面,已是27年后(也有說郭沫若中間回過一次家)。

分別這一年,張瓊華才22歲,正是一個女子最美好的年華,可她卻日復一日獨守空房,忍受寂寞的煎熬。

而郭沫若的生活,并沒有因為一樁不如意的婚姻而改變什麼。不久他便結識一個年輕漂亮的日本女子,過上風流瀟灑的小日子。

02

那是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邂逅22歲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對方是一個護士,長得清秀動人、體態豐潤,一下就把郭沫若吸引住。

在郭沫若的熱烈攻勢下,兩人閃電般戀愛、結婚,生下4子1女。

沉醉在溫柔鄉的郭沫若,完全忘了老家還有個原配妻子,每天苦哈哈替他在父母面前盡孝。

張瓊華是典型的傳統舊式女子,每天恪守婦道、勤于家務、孝敬公婆,從來不敢有半點怠慢。

娘家離得不遠,但張瓊華一年只回去一兩趟,還得是遇上諸如弟弟結婚這種大事,她才會回去,其余時間都在照顧公婆。

每天無論多忙,張瓊華都會把丈夫的書房打掃一遍,哪怕知道他根本不會回來。也許這樣做,才能緩解她心頭的相思之苦。

婆婆心疼兒媳,常常勸她給郭沫若寫信,讓郭沫若把她接去日本一起生活。

說得多了,張瓊華也漸漸心動,請人幫忙給丈夫寫了一封信。

正和日本妻子你儂我儂的郭沫若,收到信后很不耐煩,也不愿回信,只是在給弟弟郭翊昌的信中提了句:

「八嫂來函也讀悉,愿弟為我傳語,道我無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為我侍奉父母也」。

信中的「八嫂」就是張瓊華。由始至終,郭沫若都不愿承認張瓊華是他的「妻」,卻大言不慚要求她伺奉父母,說到底就是自私。

每次郭沫若寄來家書,張瓊華都會躲在門后偷聽,每次都會悄悄流淚,因為郭沫若的信從來不曾提及她。

她不爭不吵不鬧,只是默默擦干眼淚,獨自坐在村口的榆樹下,嘬著水煙望向遠方。

到了1937年,風云變幻的年代來到,郭沫若決定回國參加抗日。考慮到佐藤富子日本人的敏感身份,郭沫若不告而別,連同和她生下的5個孩子一并舍棄。

據說11年后,佐藤富子帶著孩子遠赴中國,看到郭沫若早已另娶她人生兒育女,心酸說了句:「我走……」

此后,佐藤富子一直留在中國,獨自活到101歲于上海去世,臨終前把所有遺產捐給了中國。

03

郭沫若另娶的「她」,是一個叫于立群的女子。也是這個女子的出現,徹底打碎了張瓊華的期待。

當年,聽到郭沫若回國的消息,張瓊華喜出望外,以為自己守得云開見月明,丈夫終于要回到她身邊了。

然而,她低估了一個浪子的風流程度。郭沫若回國不久,就愛上小自己24歲的漂亮女演員——于立群。

于立群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她是郭沫若的早年戀人于立忱的妹妹。郭沫若說:「我有責任保護立群,但愿我能把愛她姐姐的心轉移到她的身上!」

于立群也被郭沫若的才情打動,毅然和男朋友分手,搬去和郭沫若同居。1939年,他們補辦了婚禮,于立群成為郭沫若第3任名正言順的妻子,為他生下4子2女。

這一切,張瓊華都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郭沫若娶妻,生子,再娶妻,再生子,所有一切仿佛與她相關,又仿佛毫無關系。

郭沫若娶于立群后,帶她回過一趟老家。他算衣錦還鄉,回來時郭宅擠滿了鄉親。

那是張瓊華和丈夫分別27年后的重逢,她穿一件藍竹布大襟衣衫,看著西裝革履的郭沫若和她那位穿著旗袍風華絕代的年輕太太,竟局促到躲進人群背后。

郭沫若也完全沒注意到她,直到86歲高齡的老父親提醒,張瓊華這麼多年對郭家的貢獻卓著,郭沫若才走到張瓊華面前,當著眾人的面向她鞠躬致謝。

張瓊華驚得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低著頭,拼命拽緊衣角。她把自己住了27年的房間打掃一新,讓給郭沫若和于立群住,仿佛自己只是個仆人。

郭沫若離家前,給張瓊華留下「書付瓊華」4個字,以回報她這些年的辛苦付出。郭沫若還說:「如果以后沒錢了,還可以拿去換幾個大洋用。」

張瓊華緊張地說:「這咋個賣得嘛!就是餓死了,我也不得賣它!」

張瓊華當然舍不得賣,因為這4個字,是丈夫這一生給她的唯一「恩賜」。

此后,郭沫若直到去世,40年里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40年間,郭沫若和他的年輕太太成了村口廣播常常提及的名人,張瓊華卻只身在老家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她常常懷疑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不過于立群的出現,倒是讓張瓊華徹底醒悟:郭沫若身邊的女人,可以是任何人,可以不止一個,唯獨不會是她。

04

張瓊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郭太太」的頭銜有多可笑時,是在得知郭沫若死訊的時候。

1978年,郭沫若在北京病逝。次年于立群也縊死于北京郭宅。而遠在老家的張瓊華,直到幾個月后到處打聽,才知道丈夫已離世。

或許,沒有人真正把張瓊華當成「郭太太」,她不過是一個連郭沫若死訊都不需要通知的,「無關緊要」之人。

就是這樣一個「無關緊要」之人,在郭沫若死后,將他早年用過的作業本、寫過的文稿、寄回家的書信都珍藏好,每天拿出來看一遍,撫摸一遍,思念一遍。

她早已習慣思念和等待,跟那個人能不能回來,已經沒有多大關系了。

晚年的張瓊華曾對人說:「八娃(郭沫若)是好人,我配不上他……」

1980年,張瓊華去世,享年90歲。她一生無兒無女,離開時無比孤獨。

從22歲芳華正好,到90歲孤獨離世,張瓊華的一生,都被困在郭家大宅中,死水般靜默。

常有人說,張瓊華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筆者倒認為,這話并不全對。

張瓊華的人生悲劇,縱然有時代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郭沫若的自私和涼薄。

他哪怕給予張瓊華一點點的尊重和關心,她也不至于陷入完全悲涼的境地。美其名曰忠于內心追求真愛,其實何嘗不是自私。

從客觀上看,郭沫若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也為抗戰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在感情上,他對女人的態度又是隨性而不負責任的,3任妻子都各有悲涼。這也是后人對郭沫若毀譽參半的原因。

最可憐的張瓊華獨守空房,在郭家作了一世客。

但愿看完故事的你我,能認真對待感情和婚姻,別讓不愛成為傷害的借口。

參考資料:《郭沫若生平文獻史料考辨》——蔡震

《煙雨孤鴻,民國才子的情與往事》——朱云喬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