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經典不衰,十五部作品,每次翻看之時,均會有所收獲。只是其中的情節,總是有爭議,讓人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甚至身邊的讀者,會爭得面紅耳赤。即便這樣,仍是未能得出正確答案。下面這6大爭議,我們要理性看待,可舌戰群儒,卻不可「口吐芬芳」。
《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一襲白衣,宛若仙女,讀者見了,說不出的喜歡。她和楊過的十六年之約,讓人肝腸寸斷。這第一個爭議,便是小龍女的結局。有人說當年報紙連載之時,金庸先生的本意是想寫悲劇的結局,將小龍女寫死,使她和楊過陰陽兩隔。相傳讀者并不買賬,金老只得改寫。那麼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須知小龍女身中劇毒,她跳下絕情谷,可謂是九死一生。姑且不說冰魄銀針的毒她能否抵御,且說掉下這深淵之后,她如何保命。小龍女是神雕的女主,讀者當然無限喜愛,哪能讓她在此殞落。後來在金庸的妙筆下,小龍女竟然解了毒,還毫發未損,最后與終于和楊過團聚,當直是好生歡喜。
導演王晶在一次節目中曾說道,小龍女跳崖之后,便已經死了,只不過金庸改寫,讓她「復活」。真正的答案是起初金庸便安排這樣的結局,他也曾在節目中親口承認過。話雖這般,仍有讀者固執地認為當年的結局就是寫死小龍女,只是後來改寫罷了。盡管金庸先生本人已說了并不是那樣,但依舊有讀者并不知曉,或者即便知道,亦是認為金庸強行改寫結局,畢竟要滿足讀者,不然報紙的銷量會大打折扣。其實竊以為金庸已經給出答案,我們不需要質疑。
縱使經歷千般磨難,小龍女仍是好端端地站在讀者面前,而非像傳言那樣。此爭議至今仍有,可能是太喜歡小龍女,唯恐她遭遇不測。
說起金庸武俠小說,又怎能不以武論金庸呢?《天龍八部》一書甚是精彩,里面高手如林,武功讓人眼花繚亂。可就是這樣的長篇巨著,卻缺少喬峰和鳩摩智的交手,我想總歸有些遺憾。喬峰對陣玄慈方丈,又對戰聚賢莊的天下群雄,亦或者在少室山以一敵三。鳩摩智嗜武如命,他獨斗天龍僧眾多高手,還來少林寺顯威風,可以說出盡風頭。但就是這樣兩位絕頂高手,卻沒能一較高下,這讓人不禁猜想,到底是豪氣蓋天的喬峰更勝一籌,還是武功廣博的鳩摩智不輸喬峰呢?
喬峰和鳩摩智的武功孰強孰弱,一直是金庸迷探討的問題。展開想象,仍是不能服眾,只因原著沒有二人的交手記錄。說喬峰更強,也無不可,說鳩摩智勝過喬峰,亦是可以的。究其原因,是這兩個人物有著極強的人氣,有人喜歡北喬峰,也有人對彬彬有禮的鳩摩智頗有好感。
至于這兩位絕頂高手誰最強,恐怕只有金庸先生知道。降龍十八掌摧枯拉朽,火焰刀威力無窮,皆是厲害精深的絕學。但是讀者只能想象誰厲害,卻不能蓋棺定論,畢竟不能繞過原著去臆測。而喬峰和鳩摩智的武功強弱,至今已成謎團。
第四大爭議,則是金庸的小說算文學作品嗎?每當探討這個問題,勢必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金庸小說雅俗共賞,屬于文學作品,亦有人說金庸的小說雖是經典,卻算不得是文學作品。金庸的小說百看不厭,陪伴無數人的青春。我認為它是文學作品,絲毫不遜色于公認的文學名著。古有四大名著,今有金庸武俠。若是排武俠四大名著,我想無論怎麼排,金庸的作品勢必位列榜單。
金庸武俠中的愛情,有至死不渝,有愛而不得,亦有天各一方,南北睽違。他們相愛,卻不能相見;相見卻不能相守。《射雕英雄傳》里的包惜弱和楊鐵心,就是這樣苦命的人。楊鐵心和穆念慈走南闖北,尋訪郭靖和李萍的下落,至于包惜弱,已追隨完顏洪烈而去。這第三個爭議,便是包惜弱和完顏洪烈是否行了周公之禮。那包惜弱貌美如花,完顏洪烈早已動了歪心思,若不是他從中攪局,郭楊兩家不會分別十八載。
那麼包惜弱是否從了這位大金六王爺,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在原著中,沒有交代清楚。楊康是包惜弱和楊鐵心之子,包惜弱和完顏洪烈卻并無子嗣。她能讓這位尊貴的六王爺魂牽夢繞,想必有她的過人之處。在王爺府內有間茅草屋,這絕非尋常之人能夠辦到,是否側面說明包惜弱和完顏洪烈有閨中之樂呢?且楊鐵心自盡之后,包惜弱隨即殉夫,這是愧對,還是說情專不移。不過包惜弱和完顏洪烈,到底有沒有同房,現在看來,也已是謎了。
第四大爭議,則是金庸的小說算文學作品嗎?每當探討這個問題,勢必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金庸小說雅俗共賞,屬于文學作品,亦有人說金庸的小說雖是經典,卻算不得是文學作品。金庸的小說百看不厭,陪伴無數人的青春。我認為它是文學作品,絲毫不遜色于公認的文學名著。古有四大名著,今有金庸武俠。若是排武俠四大名著,我想無論怎麼排,金庸的作品勢必位列榜單。
金庸的小說有詩詞,有歷史、有易、佛、道、儒、經……十五部作品包羅萬象,所含的知識如海一般廣。況且金庸的作品曾出現在語文課本里,由此可見,他的武俠小說可稱得上是文學作品,且不含雜質,當之無愧。
這第五個爭議,是小說改名的問題。眾所周知,金庸共有十五部武俠小說,從連載到出版,只有一部小說改名了,那就是《連城訣》。起初它并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素心劍》。在報紙連載的時候,就是名為《素心劍》,後來不知為何,卻改作叫《連城訣》。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狄云,是金庸家里的一位長工,算是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是改書名的原因,卻并不知道。有讀者說是為了湊「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這副對聯。真相究竟怎樣,金老是知道的,我們這些讀者,只能猜測,不能給出正確答案。而且在后記中,也沒寫改書名的原因,我猜想可能是為了更清晰地點出小說的主線。當然,這似乎沒有太強的說服力,也未必是金庸先生最初的想法。
最后一個爭議極大,探討多年,仍然沒有答案。那就是這十五部作品中,以整體性而論,哪一部可以排在第一。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的《天龍八部》;還是快意恩仇的《書劍恩仇錄》;亦或者是寫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射雕英雄傳》;金庸的封刀之作《鹿鼎記》,亦能占一席之地。
至于這十五部作品,到底哪一部能排在第一名,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這六大爭議,還真是沒有固定答的案。第一個爭議雖說金庸「辟謠」過,可是部分讀者卻并不認為是那樣。既然如此,這六個爭議便從此「無解」。